婺源油菜花怒放,村民昔日年入數十萬,疫情後何時才能遊客臨門


又到了一年一度賞花踏青的季節,往年此時無論是江西婺源、雲南羅平還是陝西漢中、青海門源,油菜花已是漫山遍野,各個景區遊人如織,機票高鐵票一票難求,可惜今年新冠病毒肆虐,雖然油菜花依然怒放,花田中卻門可羅雀,畢竟健康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賞油菜花的風潮最早應該是從婺源開始的,春季金色的油菜花田與白色的徽式村落交相輝映,隨手一拍都是一幅幅絕美的大片,來自臺灣的攝影師發現瞭如此美妙的風景,通過照片讓世人瞭解了婺源的美,也讓婺源獲得了中國最美鄉村的稱號。

從90年代中期開始,婺源逐漸吸引了無數賞花愛好者,當年崎嶇的鄉間小路也沒能阻擋遊客的熱情。如今除了最初的幾個傳統村落,人們甚至在婺源的深山之中發現了一個隱匿的古村落-篁嶺,山崖上懸掛著村落的白色民居,對面就是萬畝油菜花梯田,有些外國遊客甚至將其與希臘比美,稱之為花海中的聖托里尼。


不過讓篁嶺在婺源名揚天下的還是“曬秋”,當地人在秋天將辣椒、紅薯、南瓜等放入圓形竹匾中,在房屋外牆曬架上晾曬,夕陽下滄桑山村與五顏六色的農家曬匾完美融合,成為篁嶺獨一無二的標籤。即使在春季,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地村民曬出玉米等農作物,顏色沒有秋天鮮豔卻也別有風味。

篁嶺的油菜花被評為世界十大最美油菜花梯田,與婺源其他平坦的油菜花田相比,這裡可以在起伏的丘陵山谷中全方位觀賞油菜花梯田多,可以說更加立體更加壯觀,除了近距離接觸花海,還可以登上玻璃橋以無人機的視角俯瞰壯美梯田。在如此廣闊的自然中身臨其境才能感知自然的偉大人類的渺小。

遙望花海,錯落有致的家宅、祠堂、寺廟,徽派建築的粉牆、黛瓦、馬頭牆與綠樹青山完美融為一體。山間碧波盪漾的心型水塘,與觀景臺旁的同心鎖很是和諧,是戀人表達愛意的浪漫圖騰,更與山間黃色的油菜花構成賞心悅目的圖畫,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紅打卡點。


唐宋時期文人雅士在花季郊遊雅宴,女子游春散心,傳花令,抽花籤,寫詩,賞花,飲酒賦詩,歌舞作樂,名曰“花朝節”。“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婺源的油菜花季還會舉行“花朝節”活動,以藍天、梯田為舞臺,在油菜花海中的花田音樂會賺足了眼球。

篁嶺300多原住民的祖輩都是曹姓,在明代為了躲避戰亂躲進深山,勤勉好學,後代除了富可敵國的徽商,還有人官至宰相。近代由於多年的閉塞和落後,篁嶺一直受到貧窮的困擾,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弱病殘留守,原本光鮮的徽式大宅也都逐漸殘破,古村昔日輝煌不再,搖搖欲墜。

近幾年隨著婺源旅遊的爆發,篁嶺也煥發了新的生機。每年超過百萬遊客的到來給古村帶來了無數商機,當地村民從旅遊中賺的盆滿缽滿,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回鄉。現在村民的溫飽早不是問題,普遍年收入一二十萬,據說有很多先富起來的能人可以年入四五十萬,個別再景區開店的村民甚至達到百萬,真讓城裡人都羨慕不已。


這幾天看到當地朋友發了一組照片,淺山丘陵上的油菜花已經怒放,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在萬畝梯田中搖曳,放眼望去金色大地與白色的篁嶺古村寧靜如詩,一起在天地間構成了巨幅寫意畫。唯一不同的是少了些喧囂和如織的遊人,店鋪和民宿更是門可羅雀。疫情的出現讓所有人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誰也不知明天會怎樣,只能勇敢去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