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電影去旅行之“閩南風情”篇——我在“芳華里”等你

跟著電影去旅行之“閩南風情”篇——我在“芳華里”等你

跟著電影去旅行之“閩南風情”篇——我在“芳華里”等你

本欄目由漳州市文旅局、閩南日報社聯辦

劇照故事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核心提示

漳州古城,自唐代以來即為州、郡、路、府之治所,如今仍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唐宋以來“枕三臺、襟兩河”的自然風貌、“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築城型制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是漳州最有歷史價值的核心區之一,同時也是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榮譽獎”,入選第二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夜經濟閃亮 遊斐淵 攝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央視欄目走進古城展播漳州非遺 張旭 攝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漳州哪吒鼓樂奏響古城西廣場 張旭 攝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製作桿秤老技藝 遊斐淵 攝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古早味留下味覺烙印 遊斐淵 攝

李修文、李芳華

兩個看上去極普通的名字

但在漳州首部院線電影《芳華里》中,他們是一對父女。在回鄉為老母親祝壽期間,發生在這戶平凡人家的孝道親情故事,在古街小巷裡被娓娓道來。漳州古城的臺灣路、青年路、府埕等,在畫面中寧靜而恬淡。而當“修文路”“芳華里”“振成巷”等路名,成為影片中角色的名字時,你忽然又發覺,李修文和李芳華,好像和我們原本就很親近。

老街巷是一個城市的情懷所在。就好像,小時候的你無數次穿過家門前的巷子,以為這就是全世界。後來的你走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風景,發現小巷依舊是心中不變的牽掛。古城,或許就是那份牽掛。

“閩南風、漳州味、宋河韻、老街景、慢生活”。這裡一眼望千年。上溯唐宋建州時,近有保護建設中,古城裡有“變”,亦有“不變”。它不急躁,像街邊的老店有工整的老手藝,像路邊的茶攤有悠然的沁香;它不驕傲,像湯泉般溫潤給人溫暖,像晨練、唱戲的人們一樣自得其樂、忠於自我。

穿行古城間,在竹篙厝、胭脂磚、燕尾脊點綴著的院落裡,在通往伽藍廟、徐氏家廟、番仔樓的石板路上,做一名歷史的看客,尋找塵封歲月的蛛絲馬跡。而在文廟國學堂上聆聽孩子們琅琅讀書聲時,在竹編、打白鐵等老行當店鋪裡跟阿伯品茶話家常時,在露臺上捧一杯咖啡聽一曲薌劇小調時,又彷彿在時空交錯間,成了歷史的參與者。

夜晚,燈光縱深延伸,我們得以步入古城更深處。在火熱夜經濟的外表下,這裡依舊有如常的煙火氣。古城居民像往常一樣在家門口的小飯桌上嘮家常、哄娃娃。遊人在青石板路上安然踱步,目光打量著老牌坊,扭身窺探到窗欞間透出的昏黃,溫暖又俏麗。那條“芳華里”的小巷裡,傳出厝邊嘮叨著小孫子還不回家吃飯的“責怪”,會心一笑。那個不管在你什麼時候回家,都默默等候著你的阿嫲,又豈止是電影裡的橋段呢?

春節將至

最適合抒情

來古城尋一份鄉愁

找一份慰藉吧

順便給等候你的親人打個電話

取景大特寫 古城拍了哪些“大片兒”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古城成為古裝攝影“打卡”地 張旭 攝

行走在漳州古城,傳統院落、歷史建築巍然挺立。古城內擁有漳州文廟大成殿、“尚書探花”和“三世宰貳”石牌坊、林氏宗祠(比干廟)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福建臨時省委舊址、簡大獅避難處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府衙舊址、東西橋亭及宋濠等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完整地保存了騎樓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築、閩南風格民居等三大類古民居建築。

近年來,古城在保護開發過程中積極引入傳統文化,留下古城原住民,保留老手藝、老行當,讓非遺集中,請文創進來,留住古城的“魂”。同時,通過多樣業態的打造,又為老街植入新活力。如今,一個集居住、商業、文化、旅遊為一體,具有傳承歷史、展示文化、延續生活等功能的歷史文化街區正在形成,儼然一座“活著的千年古城”,充滿濃濃煙火氣。

正是這種“唐宋古城、明清街區、民國風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的獨特氣質,近年來,古城吸引了《芳華里》《雲水謠》《臺灣往事》《海峽》《劇場》《奶奶再愛我一次》等多部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讓更多人認識了漳州這座城市的閩南風情和古韻之美。

走透透 不喊“卡”

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牌坊、文廟彰顯厚重歷史文化 遊斐淵 攝

嘗古早味

在古城,遍佈街巷的古早味小吃,是這座城市留給人們的味覺烙印。滷麵、面煎粿、連子圓、海蠣煎、四果湯、肉粽、沙茶麵、菜頭粿、豆乾面、麻餈、三角粿……既有小吃一條街的便利,也有幾十年老店的招牌,怎麼選擇,全憑自己的喜好。

逛文化館

漳州古城內非遺集中,僅國家級非遺項目就有漳州木偶頭雕刻、布袋木偶戲、木版年畫、薌劇、錦歌、蔡福美製鼓、八寶印泥等7項。在古城內,新修建的漳州古城記憶館、漳州燈謎藝術博物館、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徐竹初木偶藝術館等場館,不僅讓人能一次性與非遺文化親密接觸,還能跟閩南文化、漳州歷史來一次“豔遇”。

<table><tbody>

漳州新聞網

值班主任 @黃遠林

值班總編 @賴雄偉

【新朋友】 點擊頂部藍色字“漳州新聞網”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更多人

【爆料郵箱】 [email protected]

/<tbody>/<table><table><tbody>

閩南日報

mnrbwx

漳州新聞網

zznewscn

視覺漳州

sjzz0596

閩南日報車友會

mnrb-cyh

閩南日報小記者

mnrb-xjz

/<tbody>/<table>跟着电影去旅行之“闽南风情”篇——我在“芳华里”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