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前幾天,育兒博主粥悅悅的一條微博,引發了全網熱議。

因為被噴得太厲害,內容已被博主刪除,但其他博主保留了截圖。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簡單梳理下這個帖子中的重點。

第一,週末粥悅悅帶領全家外出遊玩,6歲女兒因為沒有按要求完成作業被單獨留在家中;

第二,單獨留家期間,6歲女兒肚子餓了,向她發出支援信號,粥悅悅並未給予支援;

第三,阿姨和鄰居都擔心孩子在家情況,主動提出幫忙,均被謝絕了;

第四,晚上6歲女兒說害怕一個人在家,粥悅悅並沒有第一時間看見女兒需求,相反,她提出了雙倍學習任務,並告知只有完成相應任務才回家接她;

第五,鑑於前一天的可怕經歷,6歲女兒按要求完成了任務,粥悅悅便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教育,併發文炫耀。

帖子一發出,眾人愕然。

一個百萬粉絲的育兒博主,竟然用這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不過6歲,單獨留守家裡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作為親生母親的她,完全沒有重視一個尚未有自理能力孩子的安全問題。

著名的醫生張奶奶更是直言,她這種殘酷的教育方式已經觸及了法律。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就育兒本身而言,許多網友坦言,這根本就不是教育,而是一種人身控制。

簡直一語中的。

2

節目《一起出發吧》中,楊爍也用同樣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沒有按照他想要的線路走,他就黑臉吼道:“我從哪邊走的?走回去!(重新走)。”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好不容易等他滿意了,楊爍又突然對孩子的衣著不滿意,又怒吼:“衣服穿好。”

在一旁的楊爍不但沒有幫忙,反而不斷地催促:“快點!快點!所有人都在等你。”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整理好衣服,剛走沒幾步,楊爍看到兒子走路有點內八,又吼:“不會走路是吧?好,你給我跑上去,重走!”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節目是在高原錄製,作為父母,不但沒有關心孩子的身體適應情況,相反的,楊爍兩次讓孩子原路返回,從頭再走。

短短的片段,卻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窒息感。

就連一貫以嚴厲著稱的陳小春都坦言:“他(楊爍)好像在軍訓。”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節目中有個鏡頭,攝影師問楊爍兒子:“你喜歡爸爸在家裡嗎?”

孩子沒有遲疑地說道:“不太喜歡”。

這個“不太喜歡”到什麼地步?

楊雨辰寧可與別人的爸爸待在一起,也不願見到自己的爸爸。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有人說,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

深以為然。

心理學家衛?埃爾凱特說過: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給孩子兩樣——根和翅膀。

但,當你強加自己的思想,控制孩子的言行,這就猶如一把無形的刀,不僅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更斬斷了為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根與關愛。

3

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從冰箱裡拿出一瓶牛奶,結果不小心把牛奶摔倒在地上,弄得一片狼藉。

小男孩瞬間表情惶恐、不知所措。

就在這時,媽媽卻平靜地對他說:“平時我都沒有見過這麼多的牛奶灑在地上,不如我們在收拾前先來玩一玩地上的牛奶吧。”

玩耍了一段時間後,媽媽對小男孩說:“牛奶剛是你倒灑的,你要負責收拾乾淨。”

接著,媽媽一邊收拾,一邊教男孩動作要領,男孩在一旁也跟著照做了。

這個小男孩,就是著名的科學家斯蒂芬格倫。

長大後回憶起這件事,斯蒂芬格倫對父母表示滿滿的感激。

他感激父母能在他犯錯誤的時候沒有責罵他,而是給予他輕鬆的愛,這才成就瞭如今的他。

一位百萬粉絲的博主,因“懲罰6歲女兒”惹眾怒

無獨有偶。

演員陶虹曾分享過一段育兒經歷。

她曾發現一個現象,只有她在身邊,女兒就不願意玩積木。

可是,當她走開的時候,或是女兒爸爸在場的時候,女兒卻會主動去摸、去搭積木。

她認真思考這其中的問題。

後來,她察覺到了問題的關鍵“是不是因為自己玩得太好了,女兒覺得媽媽已經搭得這麼好了,我怎麼也做不到,索性就不玩了。”

意識到問題後,陶虹就經常在女兒面前“表演失敗”。

只要每次做得不好的時候,陶虹就會告訴女兒:“你看,大人也會犯錯誤,所以你不能把它做好,沒有關係。”

從此以後,陶虹發現女兒玩積木的興致又回來了,而且,女兒整個人也變得開朗、自信。

世上沒有不會犯錯的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將決定孩子的未來。

如果你不能接納犯錯的孩子,只會一味地否定、批評,那麼往往只會將孩子一步步逼向深淵,他們也將慢慢變得敏感、自卑;

相反的,如果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並給予及時的關愛,孩子就會在錯誤中學習、成長。

接納孩子的錯,不是溺愛,不是縱容,它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理解、一份鼓勵。

帶著這份理解與鼓勵,孩子往往能夠更從容坦然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4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啟超有9個子女,個個超逸俊秀,其中還出了三個院士。

如此優秀的家族,在中國是見所未見的。

這其中,就不得不提及梁啟超的教育方式。

二女兒梁思莊初讀大學時,聽取了父親的意見,選了生物學。

但在就讀期間,梁思莊發現教授的講課難以引起她對生物學的興趣。

梁啟超知道後,對此很是後悔。

他深知自己引導有誤,便連忙寫了一封信給思莊,讓她“不必拘泥於爹爹的話。”

後來,梁思莊改學圖書館學,考入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並最終成為了一名圖書館學專家。

優秀的父母,不以控制孩子為目的,他們能夠適度放手,並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志願。

“孩子的成長,如同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水等營養一樣,既需要物質營養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無條件接納、被重視、被肯定讚美和認同。”

當父母理解孩子,並能在不同的關鍵時期給予孩子所需要的關愛,這個家庭就可以養育出健康、快樂、自信的孩子。

願每位父母都能理解,孩子年幼時給予他足夠的愛,對孩子而言,是一生的財富。

你怎麼看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