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田:《大青山文脈:中華文化中的古陰山足跡探究》序


鄭福田:《大青山文脈:中華文化中的古陰山足跡探究》序

  去年冬,我接受黨委宣傳部編輯馬文化叢書任務,以叢書各卷作者人選商之同道。至《馬. 詩賦》卷,有同仁提出請青年學者趙子陽任其事。相詢之下,知子陽系內蒙古師大文學院碩士畢業,現任職於行政單位。儘管同仁說子陽一心向學,素有根底,且傾心研究本土文化,於茲有年,然以此叢書時間緊,任務重,內心終存疑慮。於是乃相約與子陽座談。一見之下,覺子陽低調謙和,簡括朗練,言辭娓娓,中和切要,且腹笥頗豐,識見亦有不同於常人處。心頗奇之,乃竟以《馬詩賦》編撰事付託。

  今春叢書統稿會,獲觀子陽《馬.詩賦》初稿。稿40萬言,材料蒐羅全備,註釋精當,箋說頗得體,亦時有發明。因詢及子陽近期所為文章事。子陽乃出《大青山文脈:中華文化中的古陰山足跡探究》綱目相示,且以此書能否列入我們正在籌劃編寫的《多彩北疆》叢書之一為請。我仔細翻閱,發現此綱目於大青山歷史地理,風物人情,掌故逸聞,至於野老傳說,鄉曲舊事,均有所包含涉獵。於是允其所請,並對此書充滿期待。

  八月,子陽以《大青山文脈:中華文化中的古陰山足跡探究》成稿見示。持讀一過,齒頰留香,甚愜吾懷。竊以為子陽此書通篇為大青山立言,為大青山正名,為大青山數家珍、說故典、展高懷、發奇彩,眼界寬,立意高,收羅富,見事真,深究始末,窮研底裡,既廣博又精到,既嚴謹又活潑,言真理到,和而不流,真大青山之功臣也。又以此書從大青山入手著眼而不囿於大青山,橫放傑出,上下古今,縱談內蒙古文化、祖國北疆文化,故亦內蒙古文化研究傳播、祖國北疆文化研究傳播之功臣也。

  九月,子陽攜其子禕帆過訪,並囑我為《大青山文脈:中華文化中的古陰山足跡探究》寫幾句話。禕帆年在沖齡,玲瓏快樂,應對便捷,自信滿滿,頗有父風,因相與言笑甚歡。至戲問禕帆與其父相比誰最聰明,回答則出人意外,竟然是“我爸爸最傻了”。詢其所以,回答亦大有趣味,大略是:爸爸平日一有空就看書寫文章,熬夜過度,生活事多不關心,雙休日節假日往往是到山上去,到田野去,“傻”到不辭勞苦,無止無休地步。大笑之餘,子陽乃為詳言其所以。幾年來,為了熟悉大青山,瞭解大青山,研究大青山,為大青山闡幽發微,喝彩引喤,子陽與二三同道,不斷探討考鑑,梳理琢磨,且經常行曲徑,入深山,問風俗,訪遺蹟,甚至涉危臨險,無遠弗屆。宜乎禕帆及家人因憐其辛苦而以“傻”稱之也。亦惟其如此,方有子陽今日之大著出。

  至於子陽探討大青山與撰作此書緣起,據子陽言,亦與禕帆有關。數年前,禕帆方將解事,子陽為其指點大青山,禕帆突然發問,大青山怎麼不青?子陽一時語塞。因發心立願,研究大青山,給禕帆一個回答,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至於此書之成,而子陽之研究仍向深向遠,不能稍止,以其研究探討興趣正濃故也。

  此書回答了禕帆的大青山之問,應該也回答了好多想深入瞭解大青山、瞭解內蒙古、瞭解祖國北部邊疆的人們的好多問題,是一部非常好的內蒙古文化傳播著作。正是諸多這樣的著作,讓人們認知熟悉進而熱愛草原文化,為我們建設守護各民族共有的美好的精神家園提供著素材,樹立著信心,積聚起力量。

  子陽是一位認真、努力、有成就且可望大成的青年學者,《大青山文脈:中華文化中的古陰山足跡探究》是一本難得的好書。謂予不信,請諸君展卷讀之。

  (鄭福田2019年10月於三益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