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木屋酒店位於貴州大山裡的深度貧困村——團結村,是當地企業在政府扶貧政策引導之下,通過農業旅遊改善貧困農村經濟的項目之一。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相對其他擁有較多文化遺產的鄉村振興先例,團結村並沒有典型的傳統建築形式,而山、河、蒼翠的景觀及純淨無汙染的農田是它最大的資本。因此,我們希望場地選擇及建築形式能讓建築成為感受景觀載體,也能安靜的融入原生態環境,同時建築功能及形態能夠更好的強化當地農業觀光吸引力,從而創造就業機會並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條件。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木屋酒店由十棟40平米左右的獨棟木屋組成,坐落於陡峭的巖山上。酒店所處地形陡峭而複雜,間錯著佈滿原始岩層。在沒有正確地形圖紙的情況下,“找到適合的位置”意味著反覆的現場勘查。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在一趟又一趟的山區踐行中,我們慎重考慮每一棟木屋的觀景效果、陽臺私密性、流線合理性,避開施工難度過高的岩石區,謹慎地決定木屋組群的定位、朝向及流線。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地形是場地中最大的約束,所有建材皆由人工搬運上山。因此木屋酒店主體採用木結構,以挑高的鋼結構平臺作為基座,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儘量不破壞原有的岩石地貌,使建築及流線與原生態岩石群形成互動。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外牆的淬火木以現場製作的方式完成,減少運輸成本,並採用簡易的工法達到設計效果。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為了降低木屋酒店在環境中的存在感,設計排除了複雜或誇張的建築形式,選取了三種簡單的基本幾何形態;每棟建築作為獨立客房,在保證室內舒適度的基礎上將體量最小化,不過度消耗景觀場地的空間。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木屋的外牆以統一的材料淬火木構築,具有耐候的特性,深色自然的質感和低調的整體形象與環境中豐茂的草叢與樹林和諧共處。同時單體的視野及流線也經過充分的考量,各自望向巍然大山不受打擾。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三種不同基本幾何形態的木屋根據現場觀景面切削出形式多樣的窗口,賦予簡單空間以豐富感受;內凹的陽臺,也為室內營造了獨攬山景的私密感。


木屋酒店——大山中的隱居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豬豬建材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