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自古以來,真正創業的人群只佔人口的極少比例,正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古代最大的創業,就是帶著一群人打天下,成就自己的一番霸業;其次,就是拜官封相,成就一方諸侯。

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現代社會,已經沒有所謂的這種創業模式,人們只有從商成就自己的財富夢想,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其實,這個難度也不小,風險很大,創業的人群也非常有限。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於創業的追求,是不斷增加,但依然沒有逃過一個極少數規律。選擇創業的人是極少數,創業成功的更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

不過,我國自2015年掀起的一番創業浪潮,讓創業人群大幅增加,人滿為患,到處都是創業者,讓很多不想創業的人也跟著創業;讓很多不適合創業的人也追著創業;不管有錢沒錢都去創業的也不少。

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將這種創業浪潮比作創業泡沫,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帶著創業暴富的神話而來,是很多人看到創業成功者暴富的現象。中國在近幾十年創業成功者,像馬雲、馬化騰、任正非、王健林等,都在激勵著無數年輕人去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事實證明,在近些年大多數創業者選擇創業,其中大多數資金不是來自自己,而是來自資本,像各種風投,只要你講一個完美的概念或編一個動聽的故事,就有可能獲得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也就是創業泡沫的源頭。即便沒有風投,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得銀行貸款,迅速投入到創業大軍。

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創業者眾多,創業企業也很多,而當大量資金湧入,自然就會有創業者和創業企業將自己進行各種包裝,這就會誕生各種所謂的創業明星和創業企業,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將大量的資金吸引到自家企業中,形成光環效應。

這裡,我們看到有共享單車的戴威、樂視的賈躍亭、錘子科技的羅永浩、熊貓直播的富二代王思聰。這些都曾被媒體捧為創業明星,如今大多以虧損破產告終,淹沒在人群中……這個時間點恰好就2019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創業泡沫是被用錢砸起來的,就怎樣被錢刺破,不管創業明星自帶光環,還是概念加特,都沒有辦法解決商業邏輯,極少數人創業成功,是一個偶然性因素,跟錢多錢少無光,跟有沒有明星效應無關,泡沫就是泡沫,怎麼做都是破。

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中國式創業泡沫的經典名言:"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風停了,豬掉下來,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概念的問題,而是創業者和創業企業本身就是一個泡沫,本身就不該出現的,結果出現了。經歷了,這一次創業泡沫破滅之後,2020年再去創業就會是另一番景象。

格局決定結局,思維決定出路,你的格局決定了你境界的層次,有眼界才能看清全世界,拓展你的認知角度另闢成功之路,懂點策略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讓你事半功倍,智商決定起點,情商決定終點,要想成才靠智商,要想成功靠情商,見識決定世界,用高度化解難度,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現在的世界已經5G了,變化越來越快,機遇越來越多,馬雲抓住了電商的機會,20年身價3000億,雷軍抓住了手機的機會,10年身價1000億,黃錚抓住了社交電商的機會,僅僅三四年身價一下子就1350億元了。

只有多讀書,多研究,多思考,多推演,多做對未來的投資,以投資的思想做生意,以做生意的思想經營投資,這樣做可能想不發財都難。認真研讀一下這些頂尖大佬的書,認真學習一下馬雲,任正非,馬化騰等頂尖大佬的格局、眼界和思維方法,沒事就多看看,有時候突然靈感來了,抓住了機遇,可能一下子就發達了。

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馬雲,任正非,馬化騰,雷軍等大佬在創業過程中也是歷經煎熬和痛苦的,可能很多次都快熬不下去了,但是後來靈感來了,一下子就起來了。多研究一下他們的書,看看大佬們到底是如何成功的,面對困境到底是如何做的,可能就會激發起自己的靈感,自己可能就一下子就起來了。

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總結:為什麼愛讀書的人容易成功?因為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的改變確實能改變命運。現在有很多人依舊在鼓吹讀書無用論,他們用極個別的案例來證明說法的正確性,這是最大的反智主義。讀書可以開拓視野、提升格局,讓你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東西。也許努力讀書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讀書一定很難成功。

2020年了,還能去創業嗎?接下來十年,跟過去十年將會完全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