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海開埠,很快發展為十里洋場


上海開埠,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正式開埠。從此中外貿易中心逐漸從廣州移到上海。

外國商品和外資紛紛通進長江門戶,開設行棧、設立碼頭、劃定租界、開辦銀行。從此,上海進入歷史發展的轉折點,從一個不起眼的海邊縣城開始朝著遠東第一大都市前進。

上海是座獨特而卓越的城市。自1843年開埠以來,來自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廣東、福建等省份的移民和來自海外英、美、法、俄等國的移民一起為這座新興城市的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

它的獨特性基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沿革,他位於中國南北海岸線的中端和第一大河長江的出海口,近靠中國傳統文化經濟繁華區域蘇州、杭州和南京,遠帶廣闊的兩湖、巴蜀、魯豫、冀晉等區域,離韓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國的距離適中,這個獨特性是其他任何一座中國城市所不具備的。

這也為上海在開埠較短時間內一躍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創造了條件,而他的卓越性則表現在文化的高度包容、經濟的繁榮多樣和思想的自由博洽等諸多方面。

1875年光緒元年的《上海縣城鄉租界全圖》,1∶5000的比例尺,上面主要繪製著黃浦江河道,市區主要就是豫園一帶。

上海已經發展成為面積6341平方公里的國際大都市,而當年的老城只有2平方公里。開埠使原來每年300萬噸的港口吞吐量很快超過了1000萬噸;徘徊在3000萬至5000萬銀兩之間的年貿易量,很快超過了1億兩。

上海開埠之後,外國商人等紛至沓來,為了滿足南來北往客商住宿的需要,在洋涇浜(今延安東路)畔陸續開設了一些傳統的客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