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博物館線上展覽《館藏精品文物展》第三期---琺琅異彩

琺琅溢彩


銅胎掐絲琺琅,又名“景泰藍”,源於春秋時期的銅器鑲嵌技藝,是一種將琺琅附在銅胎上燒製器物的傳統制作工藝。又分:掐絲琺琅、畫琺琅。該技藝在明代景泰年間達到巔峰,因此,又稱為景泰琺琅或景泰琅。

又因琺琅彩底釉多為藍色,故名景泰藍。琺琅器工藝不僅運用和吸收了銅器和瓷器製作工藝,而且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是集冶金、鑄造、繪畫、窯業、雕、鏨、錘等多種工藝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堪稱集中國傳統工藝之大成。琺琅器物以造型優美舒暢、構圖繁縟絢麗、色彩晶瑩潤澤的藝術風格而聞名於世,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之美譽。臨夏市博物館藏品多為鼎、爐、瓶。


清代掐絲琺琅彩花卉景泰藍長頸瓶

臨夏市博物館線上展覽《館藏精品文物展》第三期---琺琅異彩

清代景泰藍長頸瓶,侈口,卷沿,卷唇,長頸,斜肩,圓腹,高圈足。瓶身以天青色錦地,其均為金屬絲盤繞而成,頸上部和肩部各飾一週蓮瓣紋,頸肩相接處為一週蕉葉紋,肩部的蓮瓣紋上部飾兩週黃色的弦紋,其間飾纏枝紋,頸、腹、覆盆圈足處飾主題梅菊牡丹紋,花形飽滿,姿態生動,整體器型規整,造型端莊典雅,色彩豐富飽滿,具有極強的立體視覺效果。


清代掐絲琺琅花卉紋龍頭雙耳瓶

臨夏市博物館線上展覽《館藏精品文物展》第三期---琺琅異彩

清代掐絲琺琅瓶,銅胎,施琺琅彩,鼻口,短束頸,豐肩,腹向下漸收,喇叭狀,高足,肩置對稱的龍頭形雙耳下垂圓環,下腹置一龍頭形鋬,以銅絲勾出花葉邊脈,同體飾繁密的各色花卉,以粉,白藍,綠,黃彩為主,色彩豔麗。


清代嵌琺琅彩雙鳳紋燻爐

臨夏市博物館線上展覽《館藏精品文物展》第三期---琺琅異彩

清代嵌琺琅燻爐,銅質,有蓋、身、足三部分組成,蓋成傘頂狀,紋飾呈三組鏤空蓮紋及三組嵌琺琅彩西番蓮為主,及簡易葉紋,花卉紋,器身平口,厚唇,直徑,弧肩,收腹,圓底下承三獅足,其爐身紋飾為肩腹部的天青色地,飾紅、黃、綠、籃彩簡易。


清代嵌琺琅花卉紋三足銅爐

臨夏市博物館線上展覽《館藏精品文物展》第三期---琺琅異彩

清代嵌琺琅三足銅爐,平口,卷唇,短頸,斜肩,扁圓腹,平底,下承錐形三足,該器紋飾均以金屬絲盤繞而成,填黑彩,隙地填黃彩,頸飾一座如意雲頭紋、連珠紋,肩、腹、足飾纏枝花卉紋(稱西番蓮)內飾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