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 。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於一身,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和“道源聖地”之美譽。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崆峒山頂有兩級平面:2100米的香山 頂,1900米左右的一級分割為、 西、南、北、中“五臺”。中臺突起,諸臺環列,各有奇勢勝景。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直到清代諸平臺與山麓帶先後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 “十二宮”,共有寺觀42處,大多集中分佈在“五臺” 區,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 仙山不但吸引仙人佛爺也引得儒派學者在這裡潛心攻讀,有個皇甫謐就在這裡研究中國的針灸,寫出第一篇針灸鉅作《甲乙經》。

崆峒山名字的來歷

  崆峒山,以其峰林聳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涵洞遍佈,怪石嶙峋,蓊嶺鬱蔥,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觀,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因相傳為仙人廣成子修煉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親臨問道廣成子於此山而被道教尊為"天下道教第一山"。近年來,海內外旅遊者紛至沓來,使其知名度越來越高。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現有多數材料解釋大致有三:一是古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為道教勝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靜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三種說法,不無道理。

  要說崆峒山名由來,先得說崆峒一詞來源,"崆峒"一詞,當你翻開字典查找時,一般註釋為?quot;山名,在甘肅境內"。最早見於春秋時期成書的《爾雅》一書載:"北戴斗極為崆峒"。平涼崆峒山正位於北斗星座的下方,即為所指。《汲冢周書》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樓爛、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所以說崆峒是周時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又在《史記.趙世家》、《姓氏考》等記載:有商代始祖契的後代分封於空桐(崆峒亦寫作空同、空桐、實是同名異寫),遂以國為姓。崆峒山為當地一座名山,故以姓命山名。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道教名山勝地。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三公里處。相傳古時廣成子在此山中石室內隱居修煉,黃帝曾至此問道於廣成子。秦、漢時期,山上始有廟宇建築;魏、晉、南北朝期間,山中道教興盛,宮觀遍佈;唐宋之際,山中大多道教宮觀廟宇毀於兵火;元代開始重新修建;明萬曆年間(1573—1620),仿湖北武當山規制,大興土木,廣建道觀,時修道教宮觀廟宇及亭臺樓閣等建築四十二座,總稱八臺(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天台、靈龜臺、八仙台)、九宮(紫霄宮、飛昇宮、五龍宮、遇真宮、老營宮、太和宮、王母宮、靜慶宮、詢道宮)、十二院等;清同治年間(1862—1874),再次毀於兵火,後又重建,規模與數量均不如前代所建之盛。現僅存《重修問道呂碑記》、太和宮、寶塔、盤龍石柱等建築與文物。據載宋代宋披雲、元代賀志真、明代張三丰等許多著名道士均曾於山中修真養性。山中主要名勝有月石峽、羽仙峰、定心峰、繡球峰、千大崖、插香臺、棋盤嶺、歸雲洞、玄鶴洞、玉女洞、青龍洞、黃龍泉、丹梯崖等等;山腰問道宮,傳為黃帝問道之處。崆峒山上林木蔥蘢,風景秀麗,古蹟星羅棋佈,名勝比比皆是;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崆峒山傳統的廟會日,屆時山中香客遊人絡繹不絕,為我國道教名山之一,現是甘肅省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及崆峒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險靈秀的自然景觀和古樸精湛的人文景觀於一身,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譽。

  崆峒山屬六盤山支脈,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水天一色,有灕江神韻。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色之秀麗。凝重典雅的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氣魄宏偉,底蘊豐厚。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眾多的風流才俊。被中華民族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親自登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黃帝問道這一千古盛事在《莊子·在宥》和《史記》等典籍中均有記載;秦皇、漢武因“慕黃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黃帝西登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碣、銘文。崆峒武術與少林、武當、峨嵋、崑崙等武術流派馳名華夏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元月,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中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2年10月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又登上了國家名片,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隍城、彈箏峽、塔院和雷聲峰組成的《崆峒山》特種郵票是我省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和嘉峪關城樓後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第4套地方題材的特種郵票;2004年3月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8月9日,太統——崆峒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崆峒勝景:雷聲峰,老君殿,二郎石

  雷聲峰

  形似鏊背與蜂腰,廟觀殿堂層層高。

  狹路相逢擠身過,懸壁立身膽驚拋。

  談經說法非莫屬,求道索真豈空跑。

  於清靜時雷音起,一夜好雨萬慮消。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平涼地處黃土高原腹地,但是大自然卻在這裡造化了一個神奇瑰麗的崆峒山,而雷聲峰的險奇又堪稱崆峒一絕,這是自然造化給平涼人的恩賜。說起來,雷聲峰不是飛來峰,它是主峰馬鬃山向南延伸的一條支脈,宛如主峰的一條右臂,舒展而下,指向濤濤的前峽河水。這條山脊全長200米,最高處不過5米,整個山體均為丹色石質,其東西兩側下臨絕澗,南面的絕壁上有人工開鑿的石級,可通向棋盤嶺。古人這樣形容雷聲峰:"魚脊,鰲背,鶴膝,蜂腰",這個說法是很形象生動的。由於雷聲峰由北而南,山勢逐漸變低,因此,峰頂的道宮建築依順山勢,錯落有致,構成一副美麗的圖畫。雷聲峰巖壁陡峭,下臨深淵,在雷雨時節雷聲在空谷依欄而望,崆峒激盪,猶如山崩地裂,驚人心魄,故取名"雷聲峰"。

  遊人至雷聲峰頂,諸峰歷歷在目,山峰碧綠,平湖如鏡,俯視腳下,懸崖千丈,令人頭暈目眩,如果依山而下,或拾石級,或穿石洞,確有"一步一個移景"的感受。清朝平涼人韓榮佑詩云:"一峰突兀眾峰巔,複道行空勢若連。鐵索牢攀幽磴轉,板橋危度斷崖懸。探奇只在青蘿外,覽勝惟依碧岫邊。谷底雲騰雷送雨,倚欄紅日豔中天。"

  老君殿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老子名李耳,河南鹿邑人。

  出身遊四海,歸真道德經。

  思想辯證法,演繹華夏魂。

  慈容斯民仰,哲理聖人尊。

  老子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道家思想的創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河南鹿邑東)人,曾經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後入秦國,代表作是《道德經》五千言,孔子曾經向他問禮。他認為"道"是宇宙萬物演變的根源,其思想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後來被奉為道教始祖。崆峒山有兩處專門供奉道祖老子的地方,稱老君殿。老君殿,又稱老君樓,位於隍城西南角,毗鄰藥王殿。老君殿是明朝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正殿,背西面東,有木樓梯可供遊人攀扶上下,殿內供奉有太上老君坐像,左右兩側是迎喜、白骨化身神像,兩側牆壁上是明朝嘉靖年間彩繪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共計82帖,這是一組關於老子精美的連環畫卷,色彩豔麗,故事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國內罕見的關於老子化身的明代壁畫。正殿南側是道人居住的廂房。另一處老君殿位於笄頭山巔,舊稱老君煉丹臺。

  二郎石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二郎砥中流,彩卵伴四周。

  胭脂思百轉,靈蛙歌千旋。

  雖亞崆峒高,倍增涇流歡。

  取道第一謁,偉姿慕眾仙。

  崆峒山景觀眾多,千姿百態,每一石一木也顯得靈氣十足,遊人駐足細細觀賞,倍覺趣味無窮。二郎石是後峽的一個景點,在後峽四溝口上山路對面的胭脂河谷中,有兩塊巨大的方形石塊,呈青褐色,每個石塊約有百多噸重,高寬各為4米,間距不過2米,潺潺的胭脂河水千迴百轉,從兩石之間流經,河水清澈見底,水中的鵝卵石隨水波晃動青蛙在水邊跳來跳去,一派情趣盎然的自然風光。更為神奇的是兩塊巨石相對處,均有一個洞孔。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奇險靈秀--崆峒山(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