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的種菜指南,請查收


疫情防控期間,城鄉居民多葉菜的消費量明顯加大,但由於葉菜生產季節性強,因此,建議各地要充分利用空閒地、倒茬設施用地、果園行間等,種植

雞毛菜、油菜、小青菜等容易出苗,生長速度快,對管理要求不高的速生葉菜。

疫情時期的種菜指南,請查收


小編認為,目前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住,但多久才能徹底打敗病毒,還是未知數。因此在自家院子的空地裡或者陽臺上,也可以種上一些速生葉菜,有的十多天就可以長成,這樣宅在家也有新鮮蔬菜吃,安心和病毒抗爭到底。

覆蓋促生當先

雖然已經立春,但氣溫回暖很慢,導致很多地區零散種植的蒜苗、菠菜、香菜等依然處在慢速生長階段,因此,建議各地採用追肥、灌水、覆蓋地膜等措施,加強現有菜地中葉菜管理工作,促進其快速生長。

疫情時期的種菜指南,請查收

質量安全當先

疫情當前,各地推動蔬菜生產時應把防疫放在第一位,做好疫情防範工作,同時,也要注重蔬菜生產的質量安全,科學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運輸貯藏過程中加強衛生監督,確保蔬菜質量安全。

當前正值春季蔬菜育苗關鍵時期,主要涉及日光溫室、塑料大棚、中小拱棚設施栽培蔬菜和露地春提早栽培蔬菜等多區域、多茬口蔬菜生產。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專家針對蔬菜集約化育苗,制定幾點技術指導意見。

疫情時期的種菜指南,請查收


一、加強災害性天氣防禦

現階段,日光溫室是東北、華北、黃淮海地區蔬菜育苗的主要設施,塑料大棚或中小拱棚是長江流域以及南方、西南地區蔬菜育苗的主要設施。當前,需要育苗移栽的蔬菜種類主要包括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蘆、西瓜和甜瓜等。

疫情時期的種菜指南,請查收


伴隨氣溫的回升和光照時數的延長,天氣情況將整體有利於幼苗的生長,但早春氣溫不穩定,倒春寒、連陰天和霧霾天時有發生,易造成幼苗冷害、花芽分化劣化或幼苗徒長等不良影響,降低幼苗質量和定植後的前期產量,需要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做好防災減災技術預案。

二、加強育苗環境預警和調控

加強育苗設施的維護管理,提高日光溫室和大棚的密閉性和保溫性。白天在保證溫度前提下,北方日光溫室儘可能早揭晚蓋保溫被,溫度回升後及時打開室內保溫膜,陰雨天也要適時揭開保溫被。南方塑料大棚中午氣溫較高時,也要進行通風,降低棚內溼度。

連續陰天和霧霾天氣下,有補光條件的應及時進行人工補光。夜間做好保溫,覆蓋好保溫被和內保溫膜,保證瓜菜類幼苗溫度不低於15℃,茄果類不低於12℃;陰雨或寒流天氣情況下,在做好保溫的同時,提前開啟輔助加溫設備。

三、加強苗期水肥精準管理

根據幼苗生長髮育進程實行差異化水肥管理。灌溉時間儘量選擇晴天上午,並用溫室內提前儲備的灌溉水。生長正常的幼苗採用平衡性水溶肥每隔5天施用1次,濃度100毫克-200毫克/升,徒長的幼苗採用高鉀、含鈣鎂的水溶肥,生長較弱的幼苗適當增加氮素含量。

陰雨天儘量不澆水以降低棚內溼度,溼度大時開啟軸流風機增強棚內空氣擾動,避免葉片沾溼或者結露,有條件的育苗場也可採用空氣除溼機來降低棚內溼度。

四、加強苗期病蟲害全程防控

育苗設施四周做好清潔,裸露的土地採用園藝地布覆蓋,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日清除廢棄基質、植物殘體和積水,育苗室地面每週噴灑一次500倍高錳酸鉀消毒液,邊角處撒石灰粉。

育苗前設施及苗床採用高錳酸鉀和福爾馬林煙霧法進行消毒,穴盤重複使用前採用40%福爾馬林消毒,種子建議用熱水或次氯酸消毒處理。設施放風口安裝60目以上的防蟲網,苗床上懸掛黃色及藍色粘蟲板。隨著溫度回升,適當降低棚室溼度

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要注意防治蚜蟲、白粉蝨和薊馬等蟲害,注意觀察新葉,一旦發現病蟲害,及早用藥。

五、加強幼苗分類調控

幼苗出圃前一週,採取降溫、通風、控水、增光等措施進行煉苗,降溫要逐步進行、控水要適當、通風要由小到大。煉苗期間白天溫度可以達到15℃-20℃,夜間溫度瓜類蔬菜、茄果類蔬菜可短時間降低到12℃左右。基質相對溼度可逐漸降低到40%-50%,空氣相對溼度降低到30%-40%。煉苗期間儘量讓幼苗多通風、多見光。

若出現徒長現象,可降低氮肥特別是銨態氮的使用量,適當增加鉀肥和鈣肥的使用,採取疏盤的方法,將穴盤之間拉開一定距離改善通風,擴大營養面積避免葉片遮擋。

六、加強育苗場疫情防控

蔬菜育苗場,勞動相對密集,苗場內部機具操作、生產管理和商品苗運輸等環節流動性大。

做好苗場疫情科學防護和安全生產,保障育苗場工人安全作業環境,保障各主產區秧苗及時穩定供應,著重做好以下十條:一要聽從指揮,有序安排;二要人員排查,按時隔離;三要環境消毒,適時通風;四要佩戴口罩,定時更換;五要測溫上崗,換裝進場;六要保持距離,安全作業;七要廢棄物品,集中處理;八要健康飲食,錯峰用餐;九要提高意識,科學防範;十要發現疑似,儘快報告。

來源:農業科技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