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不是隨便,是一種自在的把握,在若有若無間,把握住萬物的根本


隨不是隨便,是一種自在的把握,在若有若無間,把握住萬物的根本


《莊子·大宗師》中說:"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南懷瑾先生解釋說,這裡的"藏"字,只能借用一個名稱來講,就是佛學中所說的執著,抓得很牢。一個人對生命之中的一切,都想把握得很牢,其實生命永遠都不會讓你完全把握的。所謂要想將人生牢牢把握,就是這裡所說的"藏舟於壑,藏山於澤",把船藏在山谷裡面,把山藏在海洋裡面。如此隱藏,在普通人看來,的確十分牢固。人們往往不知道,雖然我們認為藏得很好,但是有個大力士,半夜三更不知不覺地把山和海都揹走了。

南先生認為,中國古籍中的"天圓地方",是指地有方位。曾子就講過地球是圓的,且一直在旋轉,所謂"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觀念,由來已久。這裡莊子是說,一般人不懂得,以為自己坐在地球上很穩當,實際上地球一直在轉動,彷彿山和海在夜裡悄悄被人搬走。


隨不是隨便,是一種自在的把握,在若有若無間,把握住萬物的根本


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總有些難以預料的事情,有時無需太過執著。正如感情,感情是一捧細沙,握得越緊,越容易流失。自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中,一切藏得嚴嚴實實,其實卻十分不牢靠。

看看呱呱墜地的嬰兒,生下來都是兩手緊握,成為兩隻小小的拳頭,彷彿想要抓住些什麼;看看垂死的老人,臨終前都是兩手攤開,撒手而去。這是上天對人的懲罰嗎?當他雙手空空來到人世的時候,偏讓他緊攥著手;當他雙手滿滿離開人世的時候,偏讓他撒開手。無論窮漢富翁,無論高官百姓,無論名流常人,都無法帶走任何東西。上帝總讓人兩手空空來到人世,又兩手空空離去。既然如此,又何必偏執於某一點、某一事、某一物呢?想永遠藏在一點,是不可能的。生命歷程往往也像河流一樣,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到某種程度的突破,有時必須放下"執著"。


隨不是隨便,是一種自在的把握,在若有若無間,把握住萬物的根本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

"快撒點草籽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等天涼了……"

師父揮揮手說:"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

"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跑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沖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禿的地面,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點頭說:"隨喜!"


隨不是隨便,是順其自然,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隨不是隨便,是一種自在的把握,在若有若無之間,把握住了萬物的根本。

南先生說,嬰兒生下來不到一百天,手裡拿著一個東西時好像很牢,但是他沒有用力,安詳而寧靜卻把握得很牢,這就是自在。做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在若有若無之間把握住萬物的根本,自在自得道。


隨不是隨便,是一種自在的把握,在若有若無間,把握住萬物的根本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