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有一次,海清參加《魯豫有約》,期間主持人魯豫拋出了一個有趣的傳言。

魯豫:聽說你平常有一個習慣,每一期彩票都買是嗎?

海清馬上紅了臉:哈哈哈不是,只是有那麼一個月,我想錢想瘋了。我當時買房,覺得怎麼差這麼多錢呀。

魯豫接著問到:房子貴呀,後來你中了嗎?

海清:沒有。

魯豫:你希望中多少錢?

海清:我希望中500萬。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當時海清剛剛主演完《蝸居》,飾演一位買不起房的畢業生。10年之後,海清化身為一名待孕博士,出現在另一部劇《安家》中,學歷漲了,工資漲了,可這次她還是買不起房。

一個話題怎能在十年內都長盛不衰?編劇六六的一句話道中要害“中國人與房子有天然的共情。”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的確,中國的家文化和根文化是與生俱來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長安為官30年,官至京兆尹,相當於一市之長,直到晚年才置辦一處小戶型住宅。

大詩人蘇轍和韓愈不相上下,勤勤懇懇幾十年,七十歲那年才買上房子,還不是在首都開封,而是在開封南邊的一個城市許昌。蘇轍曾寫過一首詩,“我生髮半白,四海無尺椽。”意思是我活了大半輩子,連個極小的房子都沒有。

能讓一向浪漫的詩人如此現實的,大概也只有買房了。

最近,就有一部劇攜著現實主義的光環橫空出世,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安家》,《蝸居》編劇六六再次出手,“收視保障”孫儷擔任女主,截止3月10日,僅騰訊視頻累計播放2.06億次,每播一集必會登上熱搜榜單。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房似錦(孫儷)年紀輕輕已經是安家天下中介公司的金字招牌,她在上司翟雲霄的授意之下,空降靜宜門店擔任雙店長。門店原生店長徐文昌(羅晉)是個“佛系的人”,他推崇“人性流”管理方式,也不屑對付手段卑鄙的對手。

身為房產中介的他們不僅要幫助客戶買房賣房租房,還時常被裹挾著捲入他們的人生,見證他們生活中的歌舞昇平與一地雞毛。

有人說《安家》是一根長竹竿,把社會問題的遮羞布挨個掀翻,也有人說這部劇想表達的太多,貪多嚼不爛,而今天要想說的是《安家》這部劇背後引發的一些反思。

01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老嚴夫婦是外地人,來到上海也有些年頭了,夫妻二人經營著一家包子鋪。可就是這麼一間幾平米的小店,供孩子讀書、支撐起一家人的生活。

像絕大多數家庭一樣,孩子即將結婚要準備婚房,老兩口拿出起早貪黑幾十年的積蓄為兒子置辦,然而在簽約時卻遇到了麻煩。

就在簽字決定前的一剎那,嚴叔的兒子開口了:“爸媽,房產證上能不能加上倩倩的名字?”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聽到這話的老兩口有些遲疑,現場的氣氛也尷尬到了極點。簽了就是夫妻共同財產,而不籤又傷了感情,這可如何是好?

兒媳倩倩隨即公佈了自己懷孕的消息,並坦言:“我高興了,寶寶也跟著高興”。這個消息可把老兩口高興壞了,最終嚴叔夫婦奮鬥一輩子的房產證上多了兒媳的名字。

後來嚴叔夫婦退了房,載著一三輪車的大包小裹搬到兒子家照顧懷孕的兒媳,一開門傻眼了,親家母住在裡面。兒媳看了一眼老兩口扭頭便走,兒子的話則更讓人心寒:“爸媽,你們先回去。”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就這樣,嚴叔在前面把著三輪,老伴在後面推著,淚水止不住的流,最後無處可住的兩夫妻回到了幾平米的包子鋪,這個耗費他們十幾年光陰的小店,而如今他們什麼也沒換到。

也許像嚴叔兒子這樣的“白眼狼”生活中並不多見,但像嚴叔這樣的父母卻是整個社會的縮影。為了下一代操勞一生,換來的是孩子的冷淡,這其中又有多少無奈呢?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02

國內影視劇中,原生家庭的悲楚已經被《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呈現到了極點,而在《安家》中也出現了原生家庭的困擾。

房似錦是總部空降來的店長,業務能力極強,用她的話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就是這樣逢單必開的女強人,到頭來兜裡卻只剩下57塊錢,用她自己的話說:“我錢包裡有個大窟窿。”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原來房似錦的媽媽重男輕女,當年還曾把她丟到井裡。長大後,女兒在她面前成了搖錢樹,弟弟的貸款要姐姐房似錦每月替還,房似錦的父親出了車禍撞死人也全指望她。

其實編劇在此之前早就埋下了伏筆,從房似錦空降靜怡門店的第一天,先喝完兩杯豆漿、再大口吃完雙人份包子的古怪吃法就讓同事們費解。

直到房似錦回家解決父親的官司後才袒露心聲:“我弟弟吃了一桶泡麵她(母親)就心疼地不得了,其實她壓根就不知道,人餓個三五天根本就死不了。”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看得出來,這些房似錦都經歷過,在她內心深處最怕的就是捱餓,這也是她那種古怪吃法的緣由吧。

也許你覺得這些不夠現實,可事實就是這樣,孫儷在採訪中提到自己這個角色的原型:“那個姑娘的媽媽對她就不是很友好,她每次提起都會傷心流淚,可還是一如既往地去幫助他們。”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03

劇中的龔先生經營著一家資產上億的公司,可因為資金週轉不暢,不得已要將祖傳的老洋房售賣。這棟老洋房地處城區,又是由名家設計,估價至少1.5億元,這樣的房子可是市場上的熱門。

龔先生是三代單傳,產權明晰,原則上很快便能完成交易。可就在交易前夕,龔先生的太表姑奶奶一家搬了回來索要分成。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原來當年這位太表姑奶奶喪夫,便帶著兩個兒子投奔龔家,而龔先生太爺爺看他們可憐,便在自家院子裡建了一棟房子,資助他們的孩子上學讀書、結婚,包括婚房都是龔家人幫忙置辦。

本來早就搬走的一家人在聽到賣房的消息時趕忙搬回來,龔先生爺爺出面也沒能解決,一家人索要的分成反倒從幾百萬漲到了5千萬。最終這棟院內的違規建築被拆除,一家人被趕了出去,沒拿到一分錢。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很長一段時間,分房都是比較尖銳的熱門話題,相信很多人也有所經歷,當劇中的太表姑奶奶扯著嗓子出賣良知時,不知刺痛了多少人的神經呢?

另外,此前熱搜上有一名叫灝澤先生的網友提出這是自己家族的真實故事,但經過筆者綜合驗證,可信度不高,因此不做過多贅述。

04

言而總之,這部劇中有許多可取之處。無論從演員的表現還是劇情的呈現,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更有許多生活中的影子。

編劇的原意便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集中展現,進而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而房產中介的特殊屬性,使它成了最好的載體,也是最貼近生活的本土化群體。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因為是翻拍劇,許多網友將《安家》與日式原劇《賣房子的女人》相比較,覺得欠缺之處不少,進而在豆瓣上給出了低分。可日式的表演方式和劇情本身就不適合國內市場,適當的本土化改造並無不妥,只是合理性尚有改進的空間。

也許小樓奮鬥半生都難以買下一套心儀的房子,朱閃閃也不會成為一名業績出色的經理,但是能引起哪怕一絲小人物的感同身受,竊取一絲生活的動力,這部劇的價值就有所體現,這也是為什麼它一直飽受爭議卻熱度不減。

十年了,海清為什麼還是買不起房

其實我們真正反感的不是一部劇,而是很多時候我們無能為力的生活,而這部頂著現實主義的《安家》所要表達的無非一點:感受現實,為它觸動,但不要變得現實,更不要低估你未來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