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如果一定要給《鶴唳華亭》的劇情下一個定義,那最精準的詞彙就是:

俄羅斯套娃

俄羅斯套娃是俄羅斯一種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玩具,通常由大小遞減套在一起的木質娃娃組成。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用在《鶴唳華亭》裡,代指的就是劇情一次又一次的反轉,層層劇情嵌套。一個劇情甚至可以有多達七八次反轉。這讓這部劇在一眾直來直往不帶拐彎的國產劇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人們熱議的對象。


一 俄羅套娃式的反轉


《鶴唳華亭》俄羅斯套娃式的反轉,在於其劇情的緊密,反轉速度之快。密集的情節配合沉穩大氣的拍攝手法,讓人在大呼過癮的同時,對反轉套路也有了激烈的討論。事實上,觀眾們對反轉的看法一分為二:


一種是反轉過多,讓劇情變得拖沓和囉嗦,而編劇的水平也有限,距離阿加莎之類的大師,有著很搭差距。有些劇情並不需要反轉,也能自然進行。

例如太子冠禮案,短短一集之內,反轉了五次,證人一會兒墜樓,一會兒誣告太子,一會兒太子又自證清白,開場即有拖沓之嫌。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另一種是覺得反轉雖多,但基本都圍繞故事的主線在進行,是合情合理的,有或沒有全看導演和編劇的個人品味,並不影響故事大局,反而在豐滿人物形象的作用上,有很大的價值。

就拿上述的太子冠禮案來說,如果不是這樣的一波三折,怎麼能體現出太子在宮中的尷尬地位,又怎麼能知道皇帝的態度。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在我看來,《鶴唳華亭》的反轉無疑是多層次但不足夠燒腦,但細膩精緻的展現了人物的性格,隨著劇情的推移,也成為主角成長主線中不可或缺的一些元素。


作為傳統宮廷劇來看,層次豐富實屬難得。

但如果和懸疑燒腦劇來比,小巫見大巫。


所以在評判《鶴唳華亭》的反轉是否太過多餘之前,我們要先為這部劇定性。

《鶴唳華亭》的歷史背景看起來是架空的,但實則有跡可循。可參考背景是南齊,南齊的君主也姓蕭,但南齊僅僅存在了短短的二十年,在歷史上是曇花一現的朝代。但在服化道上,則更接近於宋朝。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鶴唳華亭》以宮廷+權謀+情感三條線齊頭並進,並沒有侷限於傳統的小情小愛的言情,更多的著墨在歷史進程與個人得失之間。

毫無疑問,劇情的反轉是推動歷史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沒有層層反轉的劇情,大王不會失勢,盧世渝不會死去,太子也不會一改從前軟弱的性格,從一頭幼小的乳虎轉變為高大的猛虎。

作為劇情的助燃劑,反轉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合理性的。


二 中式悲情家庭倫理


縱觀全劇,除了反轉之外,很重要且特別的一個元素就是中式悲情。


羅晉飾演太子,因為“蕭定權”的各種哭戲曾上了熱搜。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有人曾吐槽說:

真是史上最弱的太子,哭戲太多,差評。


在羅晉看來,蕭定權的“愛哭”,是非常合理的。對此,羅晉也曾解釋說:

他一開始處在那樣一個環境裡,他需要成長。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大家都有不同的表達情緒和成長的方式,你不能說這個人流點眼淚他就不爺們了。


蕭定權這樣一個生存在夾縫中的悲劇人物,有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和人生使命,正如皇帝所說:“儲君是最難的,我作為天子只需要保天下,他們作為臣子只需要保自身,而儲君二者都需要保全。”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我們今天所說的悲劇,源自於古希臘的酒神頌歌。


主人公必然要遭受重重磨難乃至死亡,但他自身的品格、精神,卻成為激勵人們前行的動力。


之所以將蕭定權定性為中式悲情,是因為西方人的文化來源於契約精神,生或死都遵循契約與法典,不存在折衷之道;而東方文化是內秀和內斂的,儒家文化讓人們遵從禮法,道家文化卻讓人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對於蕭定權來說,太子身份、君臣父子這種特殊的倫理關係,形成了他身上無形的枷鎖鐐銬。


他的悲劇有兩層:


1、作為子女,渴望得到父親的寵愛,但作為君臣又不得不以國為重。導致他在皇帝處缺失的父愛,只能在恩師盧世渝身上找回,但盧世渝身為人臣,自然明白君臣有別,也引發了後來的一系列悲劇。


2、作為男人,渴望得到自己的愛情,但作為儲君又不得不遵守禮法。他與陸文昔的悲劇愛情,與太子妃的互相鏡中,與蔻珠的主僕之情,都造就了他人生中的各種坎坷。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原著作者雪滿梁園這樣形容蕭定權——一個小怯而大勇的人。


這也是《鶴唳華亭》最打動我的地方,悲情而內斂的中國式悲劇,只有中國人才懂的那種無奈和絕望,深深的紮根於每個人的內心。

“我想保住的人,一個都沒有保住。”

當羅晉在劇中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默默的流下了眼淚。

和我們一樣,當有些痛苦能說出來的時候,已經近乎絕望。


三 結語


關於本劇精細的服化道,臺詞的考究,文化底蘊的深厚,寫的人太多,我就不再多言。


看到《鶴唳華亭》這樣的劇,私以為,國產劇真的更進一步了。

這種進步不是來自於製作的精美和歷史的考究,而是來自於真真正正的中國底蘊。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都知道帝王難,可絕大多數劇僅限於刻畫他們表面的風光,對於更深層次的人物內心,很少探究。皇帝讓太子選擇貞還是繆的這一幕,我覺得真的寫活了人生的無奈。


兩邊都是太子想保護的人,皇帝又何嘗不知道二者都是忠臣,但也不得不給歷史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抉擇伴隨著絕望,而這只是天家日常。


我依稀記得《康熙王朝》中,康熙將容妃貶斥為下人,內心應該也是一樣的痛苦和無奈。


《鶴唳華亭》:中式悲情下的俄羅斯套娃

很多選擇,註定無法回頭。


導演曾透露,《鶴唳華亭》的本心是拍成一部歷史正劇。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導演的誠意和努力,可以說網友給出的7.4分名副其實,但距離《康熙王朝》這樣的經典之作仍有一些距離。


這種差距不僅在於原作的底蘊,更在於經驗和人生閱歷。


但無論如何,我們已經欣喜的看到,在經歷了風雲變幻的數十年之後,人們又將視線從後宮女人勾心鬥角的權謀,轉移到歷史長河的深度之中。


至於剩下的事情,時間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最好的答案。




#看《鶴唳華亭》贏萬元大獎# #鶴唳華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