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龍溪洞

囗黃河

初探龍溪洞


初探龍溪洞


寫作《三匯的花朵》一書時,我曾經想寫一寫龍溪洞與鷂子寨,然而因為從來沒有去過,所以最終放棄了。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不到現場,不管查閱了多少資料,那種體驗感註定是出不來的。更何況,龍溪洞的資料,網上也確實少得可憐。

2019年1月19日,開完文聯成立暨“三匯四本書”發行儀式之後,我們乘興去了森林和冰雪的故鄉看下。由於來去都要經過龍溪洞,我又突發奇想,邀請森林、成芳、雷彪去下龍溪洞,滿足我由久以來的願望。

據說龍溪洞是有一個巨大而狹長的洞的,可以從豐樂遠通湧興,但我這次沒有見到這個洞。我是從“溪腰”進入的,而且只是從豐樂面向巴河走了不長的一段距離。從一座橋下來,有一條不短的溪,水並不怎麼急。兩邊是蒼翠的樹,一邊挖了很多個魚塘,有人在溪邊悠閒地釣魚。

初探龍溪洞


我們順溪而下,經過一條子溪,踩著石頭而過,不久就見溪面寬闊起來——原來前面出現了一個“攔河壩”。壩裡是寬闊的水面,樹倒影在水中,像一幅寫意山水。草是枯黃的茅草,自有冬的風情;芭茅是如雪的芭茅,自有白頭的魅力;幾隻野鴨在水裡自由地嬉戲恩愛,成為夕陽下動人的情景。

這攔河壩很是奇特,上面是窄窄的磴子。我想,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磴子河?巴河上游的磴子河有無數段,這只是龍溪洞的磴子河。龍溪洞的磴子河有多少段?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是兩段——一段就在巴河邊,我小時候從對面看到的;一段就是我現在看到的,彷彿還看不到巴河。

初探龍溪洞


初探龍溪洞


我們從窄窄的石磴上走過,稍快點就有眩目的感覺。我可以想象,當漲水時節,水從寬縫飛流出去,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會如何讓人心驚!倘使溪水冒過磴頂,人若走在上面,又是如何讓人心驚?倘使人若還敢踏水而過,需要怎樣的勇氣,又怎樣的九死一生!然而巴河岸邊的大小人等,經常涉水而過,便培養出了勇敢機智的男男女女!

此時,墩子河是枯水時節,我們不用擔心被溪水橫衝下去,可以靜靜欣賞高高的堤壩,欣賞堤壩下的深潭。這潭有多深,我是不知道的,只知道潭水很綠,綠得像梅雨潭一樣。家鄉的老人說,水很綠的潭,一般都很深。所以,我們一般把深水潭叫綠堰潭。森林說,這潭水雖然很深,但他們曾經下去捉過魚,而且魚還很大。我說,那麼多的亂石,如何去捉魚?森林說,人下去,可以浮在水裡啊。雖然我也知道人可以浮在水裡,但在亂石林立的水底捉魚,我還是渾身打哆嗦。萬一手腳或身體其它部位碰到亂石上,會是怎樣皮破骨傷的情景!

初探龍溪洞


初探龍溪洞


兩邊是兀立的懸崖,懸崖下是寬闊的乾溪,水在石頭下游走,像魚兒一樣輕盈自由。石頭是橫七豎八的亂石,亂石有大有小,有方正的,有異形的;有溫潤的,有尖利的;有敦厚的,有猙獰的,像極了這世態萬千的人間。傳說,龍溪洞是因為“走龍”形成的長蛇溪,亂石則是游龍擺尾甩出的。如果真有其事,也足見這龍的威風與頑皮。

龍溪洞溪流的源頭在哪裡?水從何來?這是我一直非常疑惑與好奇的。

有人網上說,龍溪洞的上游是陰河暗洞,倘如是,倒確實能自圓其說,也讓人心嚮往之。想那水從一個巨大的山洞中奔湧而出,源源不絕;那河深通山脈或地底,從遠古一直流到現今,多麼神奇與靈性!

又有人說,龍溪洞的上游是一個水庫,似乎也說得過去,倘如是,反倒讓人少了很多想象空間。雖然水庫很巨大,但畢竟是人為之,儘管壯闊雄偉,但就少了那種億萬斯年的神秘!

初探龍溪洞


初探龍溪洞


不管怎樣,我都有順著龍溪探源的衝動。只是,今天是不可能了——天已經快黑了。我們只能把無限的嚮往留給無限的未來。

揮別龍溪洞,我眼前有浮現出小時候的情景,雨後的巴河洶湧澎湃,猶如萬馬奔騰。龍溪洞的水從山上滾滾而來,很快漫過那一排排窄窄的磴子,形成壯觀的瀑布,轟隆隆發出巨大的轟鳴。行人在磴子踏水而過,搖搖擺擺,很讓人捏一把汗,但始終不曾跌落。一隻只雄鷹在陰霾的天空蒼勁地飛舞,天水間划著漂亮的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