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光影間的民國女星,時尚的代言人

民國是一個兼容幷包的時代,思想、文化經歷著空前的顛覆與融合,女性的自我意識正在慢慢的覺醒,她們崇尚西洋派的摩登裝扮,被為之紛紛效仿,而引領這些時尚的人物,就是那些在鏡頭下風情萬種的女明星。

民國的女明星在這場時尚盛宴中,走在了時代的最前端,她們在光影之中傳遞時尚的元素,用華服錦緞展示東方女性的柔美,以及與西方文化融合下的潮流符號。

一、分析典型女明星的服裝以及妝容

1、胡蝶

提起民國女明星,胡蝶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她的美麗就像那個時代開放的玫瑰花,馥郁、芬芳,在光影之中引領著時尚潮流。作家張恨水評價胡蝶,他這樣說,“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兒之態,性格深沉、機警、爽利兼而有之,如與《紅樓夢》中人相比擬,十分之五六若寶釵,十分之二三若襲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

胡蝶的容貌氣質是非常契合時代的審美,民國時期的封面女郎也好,廣告月份牌也罷,流行的臉型都趨向於圓潤,豐滿。和現在的錐子臉,高鼻樑的網紅風格不同,民國的女性更加具有傳統的審美性。

《紅樓夢》裡描述薛寶釵的長相,

“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這樣的長相最是符合古典美人的要求,影星胡蝶的長相就是這種大氣端莊的樣子。而且胡蝶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一對梨渦,巧笑嫣然。

胡蝶的妝容如同西子湖,濃妝淡抹總相宜,前期胡蝶的形象更加清純淡雅,出演《姊妹花》時,一人分飾兩角,這個時間段的胡蝶如初戀一般純潔美麗,《良友》畫報創刊第一期的封面女郎就是胡蝶。

行走在光影間的民國女星,時尚的代言人

影星胡蝶

從胡蝶早期的妝容可以看出來,她的額頭前還有少量的劉海,頭髮也是梳於腦後,顯得亭亭玉立,端莊含蓄。後期胡蝶的形象有了一些變化,時髦的捲髮,加上濃烈的妝容,一位頗具摩登氣質的佳人,成為眾人膜拜追捧的對象。

翻看胡蝶的雜誌攝影,其服飾多半以旗袍為主,合體的裁剪,讓她顯得儀態萬方,作為三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女明星,胡蝶的造型多變,有穿著運動裝,手握球拍,青春無敵的照片;有身披時髦大衣,內著精美旗袍,與奧斯卡影后瑪麗·璧克馥的合影;有坐於臺階前,雙手置於膝蓋,捲髮梳於腦後,風情萬種的旗袍裝扮;更有一襲黑色曳地長裙,單手叉腰,儀態萬方的晚禮服形象。

胡蝶的每一種造型都代表著一種風尚,成為眾多名媛貴婦爭相模仿的對象,女明星熒幕上的形象被延伸到了生活,在光影中行走的時尚製造者,總是會被更多的人所認同,從妝容到服飾上,胡蝶這樣萬人矚目的女明星,必然成為時尚的風向標。

2、阮玲玉

能與胡蝶並稱的,那就是阮玲玉了,與胡蝶的雍容華貴比起來,阮玲玉更加的纖細,柔弱,眉宇間總是透露著淡淡的憂傷。阮玲玉在她25年的熒幕生涯中,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她因為飾演

《野草閒花》中的賣花女一舉成名。

如果把胡蝶比成豔麗的玫瑰花,那麼阮玲玉更像是一束淡雅的茉莉,靜靜的釋放著自己的香氣。她五官小巧精緻,有著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柳葉細眉,瓜子臉,具有中國古典美人的一切優點。與胡蝶一樣,20年代中期的阮玲玉以直短髮,碎劉海的形象出現,清麗含蓄。

行走在光影間的民國女星,時尚的代言人

影星阮玲玉

時光流轉到30年代後,阮玲玉的形象也有了極大的改變,短髮大波浪成為了時尚的標配,可以說,與此同時的各位女明星的頭髮,都再也沒有直過,由此可見,20世紀30年代的捲髮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

阮玲玉出現在雜誌中的服裝款式,多半以旗袍為主,各種旗袍穿在她身上,就是一場時裝秀,她的每一個旗袍造型都引領著民國女性的時尚。有人這樣形容阮玲玉,“婷婷長成,瓊葩吐豔,朗朗照人,雖荊布不飾而韻致儼然。”短短几句話,把阮玲玉的風姿形容得淋漓盡致。

阮玲玉天生麗質,無論是華服盛裝,還是荊釵布裙,都掩飾不住她的風采。阮玲玉的淡雅與旗袍最是相襯,1991年,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以多樣的旗袍出演,把風華絕代的佳人塑造得栩栩如生,張曼玉也憑藉出色的演技,斬獲柏林電影節影后。

3、 周璇

20世紀的上海,既有“十里洋場”的繁華,又是時尚的代言城市,因為電影業的發達,上海如一個影視生產公司,製造了大量的明星。

如果說胡蝶與阮玲玉引領了貴婦名媛們的時尚,製造了一場高端潮流盛宴,那麼周璇的時尚,更加接近平民。

有“金嗓子”之稱的周璇,不但具有天使般的面孔,還有天籟般的嗓音,如果放在現代,周璇將是“影視歌”三棲明星的代表人物。她因為飾演《馬路天使》裡的小紅被人們所熟知。

行走在光影間的民國女星,時尚的代言人

金嗓子周璇

她清純可人的形象,如一股清流,在上海的電影界獨樹一幟,周璇的照片也多以旗袍為主,但是她的照片巧笑嫣然,比阮玲玉少了幾分憂鬱,多了幾分俏皮。

從她的照片,我們不難看出,30年代的上海,已經開始流行起了短袖旗袍,甚至是無袖旗袍,旗袍的裁剪也更加貼合女性的曲線,側開叉的旗袍,使女性的腿部若影若現,魅惑無比。周璇有一張斜坐在椅子上的照片,她顧盼生姿,嬌媚動人,無袖的旗袍淡雅素淨,沒有貴婦的咄咄逼人,只有少女的嬌羞之感。

另一張照片,周璇低頭凝視手中鮮花,身穿素條紋旗袍,清新脫俗,如雨後百合,讓人憐愛。

從這些女明星的妝容,服裝來看,三十年代的時尚,是中西合璧的大融合時代,女明星的裝扮最能體現當時的潮流,她們本身就站在時尚的最前端,女明星的示範作用,更能讓普羅大眾認識時尚,接受時尚,她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被大眾所關注,她們在光影之中解讀時尚,傳播時尚。

二、風情萬種的旗袍

20世紀的民國,可是說是旗袍的天下,用風情萬種來形容穿旗袍的女子,一點都不過分,旗袍演繹的魅力,不僅僅是女性的柔美,還有來自它濃濃的歲月沉澱,不經歷世事滄桑,是穿不出旗袍的韻味來的。

旗袍本是滿族人的民族服裝,可是在民族的大融合中,旗袍漸漸的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20世紀初的旗袍還是與這種寬大的樣式如出一轍,沒有任何變化,到了20年代中後期,隨著思想的進步,西方文化的傳入,“西風”吹來,漸漸的吹瘦了旗袍的腰身,也“吹”高了旗袍的開叉。

時光流轉到30年代,旗袍已經成為女明星們的最愛,不管是胡蝶,阮玲玉等等女明星,還是林徽因,陸小曼這些名媛貴婦,都紛紛穿上了旗袍,這是旗袍的天下,女性們在這個華麗的舞臺上,爭奇鬥豔。

行走在光影間的民國女星,時尚的代言人

《上海畫報》的旗袍女郎

1926年的《上海畫報》刊登了一期民新影片公司的歡迎會,照片中林楚楚、李旦等女明星都穿著旗袍馬甲,證明在當時,旗袍馬甲是盛極一時的,眾多女明星紛紛以穿這樣的服裝出鏡,證明了當時旗袍馬甲的流行程度。

但是能穿出這樣衣服的女性,註定是時尚的先驅者,包括這些女明星,她們是敢於走在時代最前沿的,當時《良友》畫報出了一期軍閥孫傳芳的公告,在公告裡,他明確實提出,女子不能穿旗袍,衣服應該以寬大為主,顯得端莊正派,這才是女子該有的樣子。

從孫傳芳這則公告管中窺豹,1926年之前,旗袍的改良是被一些人抵制的,但是從《上海畫報》中眾多女明星的穿著來看,這些時尚的弄潮兒並沒有理會這些流言蜚語,繼續走在潮流的風口浪尖之上。

悠悠之口並沒有阻止旗袍的流行,20年代的後期,旗袍馬甲漸漸被淘汰,旗袍正式在歷史舞臺上綻放光彩,《良友》、《玲瓏》、《上海畫報》等時尚雜誌的封面女郎,紛紛以旗袍的造型閃亮登場。

從20年代末,胡蝶、阮玲玉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來,她們的造型還相對保守,妝容還是以清雅為主,那種西式的波浪卷也並沒有出現,但是旗袍的下襬開叉有所提高,處在膝蓋靠下的位置,一種女性慾說還休的羞澀感,我見猶憐。

旗袍作為民國重頭戲,把它的風采演繹得恰到好處,女明星的示範作用,也讓旗袍的風采如一面鮮豔的旗幟,招展在民國的季風裡,無比耀眼。

三、漂洋過海的西式服裝

1、挺括的大衣

如果說旗袍是民國的時尚,那麼真正融合了西方文化的裙子、大衣等等,更是在女明星的示範下,成為了時髦的另一個關注點。

看過《金陵十三釵》的朋友都記得一個經典的鏡頭,玉墨等女子進入教堂之前,個個身披大衣,內著旗袍,那種旗袍與大衣的混搭,碰撞出東西方服裝搭配的激情火花。

《良友》畫報、《上海畫報》都不約而同的刊登了一期介紹西式潮流的專欄,專門做了一場歐美時尚服裝秀,挺括的大衣,時髦且保暖的設計,很快被帶入了時尚界的圈子。大翻領,純羊毛的英倫風格的大衣,格外受到女明星的推崇。

1929年《良友》畫報刊登了胡蝶與瑪麗·璧克馥的合影,畫面中第二屆奧斯卡影后瑪麗·璧克馥身著羊絨大衣,單身插兜,腳登高跟鞋,而旁邊的胡蝶端莊大方,同樣身穿翻領大衣,內搭旗袍,黑色寬口皮鞋。

女明星對於大衣的追捧自是不用贅述,從阮玲玉、黎明暉等女星留下的圖片裡,都能看到她們穿著大衣的身影,她們風姿卓越的樣子,被留在了時光的格子間裡,女明星們因為職業的緣故,需要用精神萬分的樣子迎接鏡頭的考驗,所以她們也更加註重外在的形象。

行走在光影間的民國女星,時尚的代言人

阮玲玉的西式服裝

而各路名媛貴婦也在女明星的示範下,把大衣穿在了身上,林徽因、宋美齡、唐瑛等等各路傑出女性都留下過身穿大衣的影像。

電影明星本身就是時尚的製造源頭,她們自帶光環,是嘗試新事物、新觀念的先驅者,她們對於時尚的敏感度,本來就優於常人,所以最能把握時尚脈搏的也是明星這個群體。

民國女明星,更像是一群利用光影傳播時尚的使者,當時電影明星穿著的大衣,基本都來自於西方的最新款式,她們在第一時間就能把握時尚流行的風向,從而成為第一批時尚的弄潮兒。

2、搖曳的連衣裙

連衣裙既沒有旗袍的束縛,也沒有大衣的華貴,但是它的產生,卻讓民國的女性,又多了一件選擇。

連衣裙在任何時代都被女性所青睞,在民國也一樣,西式連衣裙分為日常穿著與晚禮服。直到現代,這種分類依然存在。日常的連衣裙更加隨意舒適,晚禮服更加雍容華貴。

《玲瓏》曾經登載了這樣一個欄目,《1932年好萊塢新進明星》,在這個專題裡,《玲瓏》雜誌用極大的篇幅介紹了好萊塢的明星,而這一期好萊塢的明星們,個個身穿連衣裙,自信且美麗,這是好萊塢帶來的時尚訊息,民國女明星們牢牢的把握住時尚的蛛絲馬跡,女明星們的連衣裙款式基本與好萊塢是同步的。

1935年的《良友》畫報刊登了胡蝶身穿黑色連衣裙的畫面,她眼望前方,嫵媚多姿,眼波里盡是風情與溫柔;1937年《青春電影》封面,陳雲裳身穿白色連衣裙,如清泉般澄澈的笑容,令人無比舒心。

另外一類連衣裙就是晚禮服了,這是出席重要場合所要穿的衣服,女明星們會在一些特定場合穿著,就像現代的紅毯,民國的女明星們也會出席一些非常重要的場合,所以晚禮服也是必備之物。

行走在光影間的民國女星,時尚的代言人

女星晚禮服

1934年《玲瓏》雜誌刊登了一期上海百樂門眾位佳麗的時裝表演,在這次盛會中,晚禮服做為重頭戲閃亮登場。

西式服裝是完全西化的一種潮流,女明星們接受著時尚流行的最快消息,然後她們把這種時尚轉化成具有東方審美的時髦服裝,她們藉助光影之間帶來的名氣,把時尚的審美傳遞給普通的人群。

四、點睛的妝容

每個時代的女人對妝容的在意都是相同的,打開網站,有一堆講述化妝品的視頻,也有很多粉絲追隨,前段時間網絡就爆紅了一位帶貨王,李佳琪,他就是賣口紅而出名的,可以想見,什麼時代的女性,對於時尚的妝容都是極其敏感的。

打開民國的老畫報,我們會發現,那時候的美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柳葉細眉,懸膽鼻,櫻桃小嘴。20年代的妝容比較清淡,《良友畫報》第一期刊登的胡蝶照片,就可以看得出來,她當時的妝容以清淡為主,純潔可人的樣子,淡施脂粉,薄點朱唇,自然而細膩。

行走在光影間的民國女星,時尚的代言人

30年代開始,女明星的妝容就漸漸的濃豔起來,受西方電影的影響,民國女星們的妝容也在漸漸的變得張揚自信。

民國時期電影明星們的眼妝較為樸素,眼影偏棕黑色,那時候不流行染髮,眉毛與眼妝一般與髮色搭配,這與我們中國人講究自然和諧有莫大的關係。

白皙的皮膚,細長的眉毛,溫柔可人的單鳳眼,熱情似火的紅唇,民國女明星整體上的優雅可人,也把時尚的小船開在了潮流的浪尖之上。

民國是“西風東漸”的時代,這股“風”吹來了時尚的暖風,“吹”醒了女性的思想,也“吹”瘦了旗袍的腰身,上海的電影業也在此時長足發展,因此而產生的女明星,成為了行走在時尚最前沿的代表人物,銀幕上,她們在光影之中任意切換,把現實與虛幻結合起來,而走出熒幕的她們,其美麗的形象依然光彩照人,她們成為了摩登女性爭相模仿的對象,而她們所代表的時尚元素,潮流符號,深深地影響著民國女性的生活與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