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給他國造成無盡災難的侵略戰爭,在日本人看來,卻是很正常的。因為從明治時代開始,他們就覺得自己與亞洲各國不同,只有他們是文明的,其他都是野蠻的。因此,他們徵清、徵韓。所謂徵,在古代,就是有道伐無道之意。那些所謂精英有這樣的觀念,自然就會轉化到教科書裡,灌輸到學生們的腦袋裡。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伴隨著一場又一場戰爭的勝利,日本軍人的身價暴漲。以前打仗是武士們的事,現在,年輕人都想通過從軍建功立業。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些照片。入營紀念、出征紀念……滿是小太陽旗的歡送儀式,完全可以用浮誇來形容。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又是村裡召集大會,送人上陣……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又是敲鑼打鼓壯行……看著這些熱鬧的場面,真讓人覺得,他們都狂熱地願把自己的兒子、老公往戰場送呢……實際上,這些更多是一種宣傳……有一些照片,在那個年代,註定不可能是公諸於眾的,比如,下面這兩張……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對比上面親朋戚友一大堆的場景,這裡可謂冷清。也可知,這是兩位老人唯一的兒子被徵召了。他穿著借來的軍服,戴著借來的勳章……拿著一面旗子……上面那些照片裡的興奮勁,在這裡,完全沒有體現。中間那位年輕女子,就差要哭出來了……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丈夫若死,日子要怎麼過呢?我想,這才是被徵家庭的真實心理。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昭和三年(1928),裕仁舉行了登基大典,日本也開啟了徹底的暴走模式,最終把自己帶到了坑裡。今天給大家展示的這些照片,是橫濱港北區大倉山這個相當於鎮一級單位的地區,18年間的生活。一個小地方,映襯大時代。這是裕仁登基時,當地也舉行了慶祝大典。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昭和11年(1936),當今日本天皇明仁的姐姐順宮(後嫁池田隆政,改名池田厚子,生於1931)在大倉山觀看農民種田。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很多日本人被再次徵召入伍,本圖站在中間的鈴木與四郎就是這種情況。發出這組照片的日本網友,給本圖及以下兩張照片提煉了一個標題——人々の生きる喜びを奪う戦爭——剝奪人們幸福的戰爭。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這是1939年被召入伍的畑野甚藏。與很多死在侵略路上的人不同,他與鈴木與四郎最終都活著回來了。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1945年,日本敗績已顯,但仍在垂死掙扎。他們號召國民獻出家裡的鐵鍋銅盆,支援戰爭。這是當年2月,大倉山歡成院的和尚們,被迫把廟裡的大鐘獻了出來(日本軍の敗色が濃くなった 昭和20年、寺院の梵鐘まで強制的に供出させられ、武器製造の鋼材に使われました。)。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半年之後,日本戰敗投降。雖然食物短缺,但好歹和平已經來臨,生活平靜了下來。日本網友給這幾張照片的標題是——終戦で笑顔が戻った大倉山の人たち——戰爭結束後,大倉山人臉上又有笑容了(本圖為戰爭結束不久後的演藝會)。

日本人敲鑼打鼓送兒上戰場?最後兩張才是真實狀態

從這些孩子的臉上就可以看出,和平有多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