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一定帶來好處嗎?你以為錯失良機,不過是乾著急

點擊關注“魚堂主愛思考”每天帶你一起思維成長。

“早知道”就一定帶來好處嗎?你以為錯失良機,不過是乾著急

公眾號:魚堂主(ID:yutangzhu2018)

看著股票又開始漲了,心裡又開始後悔,早知道也買一點了!

看著別人寫作自媒體賺錢了,心想我咋才知道這些!

別人做公眾號賺錢,心想要是我早知道,也能做起來!

Q1,能抓住的是現在,一味的感嘆自己沒有“早知道”沒用

2016年被稱為自媒體內容創作的元年,有很多人因為自媒體寫作賺錢了。

2017年是內容平臺爆發的一年,又有一批人乘風起起,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

而我是2018年下半年才開始接觸的,每次聽行業裡面的大佬吹牛。都感覺他們趕上了好時候,要是我早知道就好了。

事後看好像錯過了很多機會,身處當時又沒有感覺,就像現在此刻

聽他們說這些,都感慨自己後知後覺,這個念頭影響了我很久。特別是現在確實沒有那麼好做了,有好的內容也不一定有人看。甚至有一段時間,開始想一些捷徑去走。

還好自己收住了,其實仔細想就算早知道,也不一定就做的起來。

早知道的價值,其實就是過去到現在所體現的價值。

在別人都不知道,你知道並且去做了,這個早知道才有價值。而現在這樣的價值是很小的,因為很多人都知道了,並且已經發生,就像現在大家都知道自媒體一樣。

現在要想的是,從現在這個節點去看。你是不是還相信以後有價值,如果相信繼續去做就好了。

如果願意用行動去證明,那這個時候其實也是“早知道”,而不去抓住機會去做,並沒有實際價值。

選擇相信價值內容還有機會,堅持創作好內容。那沒有早知道,也願意去做。如果沒有抓住早知道的機會,那就從現在開始好好堅持做也是一樣的。

你看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認知支撐,這個早知道並不能帶來優勢。因為沒有相對的能力支持,看到機會也沒辦法抓住。

就像這幾天股市又開大漲,還是有很多人後悔自己沒有早點買。等過一段時間,股市跌下來了。這些人又不說話了,機會一直都在那些。如果不去抓住,只說早知道並沒有用。

沒有足夠積累的時候,那個機會並不屬於你

“早知道”就一定帶來好處嗎?你以為錯失良機,不過是乾著急

Q2,“早”本身沒有絕對價值,認清自己的能力才能抓住機會

時間是知識向人類收的價值稅

去年年底我向朋友推薦買ETF指數,我的理由就是2000點儘管買基本上都能不錯的收益。朋友說你看人家買的時候成本不到3塊,現在沒機會了。我沒說什麼只是堅持買,上個星期朋友發信息給說。

哎呀!還是你運氣好,早知道我也買一點了。我說現在也不晚,堅持定投買3年也有不錯收益。他說不行了,已經這麼貴了。“早”知道買才行,現在沒有機會了。

這裡不是說我聰明厲害,也不構成投資建議。

我想說的是,機會在過後看起來總是那麼清晰。但是在我們身處其中的時候,表現的都是渾然不知。

回看過去一切都是確定的,但是站在現在看未來,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早本身有一些優勢,只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能堅持用行動支持自己的優勢很少。很多人炒股總是虧錢的原因就是,一切靠運氣並不是真正思考的結果。

看到賺一點就拿不住想賣掉,後來一看又漲了,於是又買回來。買完就跌,又後悔割肉。

這個過程一直在循環,就算身處機會里面,也沒辦法保持自己的優勢。

最應該追求的不是早知道的優勢,而是關注未來這些機會能不能一直保持住。很多2016年就開始做自媒體,那個時候內容少確實好做。也有自己的先發優勢,早起粉絲積累也快。

各方面看都是好處佔盡了,但是隨著後期加入者越來越多。內容創造競爭也很大,很多不能持續輸出內容的人,自己早起建立起來的優勢,到後來就沒有保持住。

我比較警惕馬上獲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早下手未必是好事。因為你不知道自己做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有可能只是平臺助推,有一些偶然因素促成的。

這個時候是不能認清自己的能力,也不知道自己真的機會在那裡。

認清自己的能力,知道那些機會是可以把握

“早知道”就一定帶來好處嗎?你以為錯失良機,不過是乾著急

Q3,先發優勢不是絕對優勢,只是優勢的一種

知識最大的問題就是侷限性,我們掌握一個知識解決過一次問題。

就總希望用這個知識繼續解決其他問題,甚至為了維持這個知識的效用。會專門去找同類型的問題處理,就想你有一個錘子,到處去找釘子去釘一樣。

看起來很傻的行為,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經歷經驗幫你解決過問題,它也會讓你陷入其中。

在我們的語境裡,有很多都是講先發優勢的。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的道理聽多了。好像只有早才能做成事。

什麼事都要佔得先機,否則就沒有機會一樣。

然而先發優勢不是絕對優勢,只是優勢的一種。

有時候先發優勢可能也會變成劣勢,後發也可能是優勢。

寫作自媒體確實是進入後期了,新的內容創造者很難有機會做起來。我開始寫的時候,就一直有人勸我說沒機會了。我的理解是,確實沒有早起那種野蠻生長的時期了。

但是市場上有不同的需求,只要能滿足其中一種一樣有機會。

這個時候後發其實也有優勢,就是很多模式都被市場驗證過了。早期確實有漲粉扶持的優勢,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做什麼內容好。都要一個個實驗,先發優勢可以佔領先機,同樣也可能變成先烈。

很多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被封了一批大號。還沒找到真正適合的模式,太早了市場不明朗,所以沒有活到最後。

有時候我們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後期進入就是有很多案例可以參考。不用自己在從頭到尾做一遍,我關注的就是有價值的內容有人願意看。

所以是不是早知道並不重要,關鍵是做的事對不對。

如果早起做對了,能不能保持長期做對。市場一直有自己的淘汰機制,開始的優勢不能保持也可以變成劣勢。

“早知道”就一定帶來好處嗎?你以為錯失良機,不過是乾著急

Q4,機會一直都在那裡,只是懊悔自己沒有早知道,只會一直錯過機會

最終明白早知道並不是絕對的優勢,也不要幻想什麼都“早知道”,就好像自己早知道就一定會成功一樣。

如果你是一個做事的人,就不單單隻看有沒有抓住早和晚的機會。

因為無論早晚你都要做事,我們要做的是有價值的事,長期有價值的事。有時候早出發,並不一定就比別人先到,不只是要搶佔先機,還要保持持續前進,持續的時間越久越好。

最需要放下的幻想就是“早知道”,就是因為自己看不到未來,只能在過去裡尋找安慰。安慰自己只要早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做成事。

這是一種逃避,逃避思考自己的未來。因為只要你想做,堅持做正確的事,機會就一直在。因為做有價值的事,就不會為早期和和晚期的原因不去做了。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問一下對自己來說什麼更重要?

是不是因為沒有早期優勢就不做了,如果不是,早和晚對你又有什麼區別。

只追求先發優勢會浪費很多思考時間,有時候沒有早期優勢,是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知識去發現它。

與其忙著找先發優勢,不如找到正確的事去安心做。

現在這個社會很浮躁,大家都想追求捷徑,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教大家的課。

與其挖空心思追求先,比如馬上行動,少懊悔自己沒有“早知道”,其實機會一直都在。

這個的先並不是絕對優勢,反而選好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安安心心的去堅持行動,就可以打敗很多人。

那麼被打敗的人,原因大部分都是太聰明,不願意下功夫堅持。

“早知道”就一定帶來好處嗎?你以為錯失良機,不過是乾著急

Q5,追求長期增長才是最核心的價值

這幾年的共享單車大戰,中間起起伏伏。最終活下來的,反而是後期加入的哈羅單車。早起入場的都因為燒錢太厲害,連最後都沒有堅持到。

賭徒界有一個說法,就是無論籌碼能力多大。保證自己一直不下牌桌就有機會翻盤,而中途走輸光的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早起的野蠻生長沒了,這也是好事。大家都規範的好好創造內容,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去想。

很多人早起很羨慕咪蒙,覺得粉絲多流量好。一直到後面被封了,對整個環境是好事。斷絕了走歪路的心思,給安心創造的人一次合規的機會。

同樣也不是讓你一直不要早期優勢,如果有機會當然要抓住。只是要大家都明白,先發優勢只是優勢的一種。

如果因為知道早期優勢不是絕對優勢,就一直拖著不去做。那你就浪費了好機會了,希望傳達的思考是,先發優勢知識一種,並不是絕對優勢。如果沒有趕上也沒關係,做好自己正確的事就可以。如果有早期機會,該抓住還是要抓住。

提醒的就是做一個踐行派,一切理由看情況,那個對自己有利就選那個。

如果沒有抓住早起優勢,追求長期持續增長,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先發優勢”不是決定因素,無論早晚去行動才是最大的優勢。

用我之思考,磨出你的思想利劍


【魚堂主愛思考】系頭條號簽約作者,簡書推薦作者,專注思維分析,職場新人成長方法論,每天和你一起深度思考

更多我的故事,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魚堂主(ID:yutangzhu2018)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