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每一個春節,都是一個新的輪迴。1月23日上午,地處長春北郊的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辦公樓內,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依然還在做著最後的堅守。

2019年,是長春市退役軍人事務機構組建的元年。在這座800多萬人口的省會城市裡,單是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就有近30萬。平素再小的事兒,乘以這30萬,都可能演變成頭等的大事兒。

上午11時,一份緊急通知悄然發出:局屬各單位要內緊外鬆,提前購置醫用口罩、消毒液和測溫槍,對全系統幹部職工和軍休幹部實行定位管理,每天堅持零報告制度,嚴禁赴武漢等地旅遊……

下午2時,各單位口罩、測溫槍全部充實到位,內部消殺全面啟動。

1月26日,吉林省已累計確診4例新冠狀肺炎病例,其中長春市1例。

承平日久的長春,進入了疫情防控的“戰時狀態”。一場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全民戰爭在長春大地迅速打響。

醫生告急!醫療物資告急!基層防控力量告急!

1月28日,一則抗疫檄文《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致全市退役軍人倡議書》,經由市退役軍人局微信公眾號發出,瞬時在廣大退役軍人中輾轉熱傳,引發共鳴。

面對疫情,全市退役軍人盡己所能,主動“支前”,積極投身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

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原208醫院35名退休護人員,本該浮生日閒,在家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當他們獲知院裡醫護力量緊缺時,義不容辭,悉數返崗,以花甲之年繼續奮戰抗疫一線。

首批入圍的300名志願者身份“混搭”。他們中有醫生護士,有機關幹部,有企業工人,還有網約車司機。選擇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經驗。要麼擁有多年的臨床醫護經驗,要麼具有豐富的現場應急實踐。

來之能戰,戰則必勝。

300名退役軍人,300個紅色引擎,信仰所繫,註定硬核。

300名突擊隊員,300個逆風勇士,生命相托,義無反顧。

誕生在疫情防控的危急時刻,他們的名字也凸顯應急特色——長春市退役軍人疫情防控應急大隊。作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戰備力量,接受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調度。

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2月11日以來,大隊先後派出247名隊員參加一線防控工作,累計接送密切接觸人員160人次,發現截堵疑似人員4人,發現導診異常病例3例。

在朝陽區醫院,23名醫護分隊隊員勇挑重擔,分散下沉到預檢分診、發熱門診、放射科、救護車隊、醫療設備維護等主力科室,全程參與院內控制感染、消毒防疫及組建發熱病房等工作。

在朝陽區疾控中心和二道區衛健局,15名保障分隊隊員,12臺私家車,不要政府一分錢,24小時全天候待命,協助轉運確診患者和密切接觸人員,幫助運送應急物資和醫療廢物。

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這一刻,他們是“全能戰士”,既當駕駛員,又當裝卸工,還當衛控員。每天十幾個小時悶在防護服裡,穿著紙尿褲,流著透身汗,那種“酸爽”,不親身經歷永遠無法深刻體會!由於工作不定時,為不影響家人休息,部分隊員還自費住進市區的小旅店。

在南關區衛健局和疾控中心,5名保障分隊隊員全權負責調查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人員行動路線,累計排查活動場所16處20次,調取監控10次,現場調查密接人員120人,電話排查“疑接”人員986人,確認集中隔離25人、居家隔離12戶35人,全程未漏排1人。

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裝甲兵出身的陳衛華,人生再一次“開掛”。並非科班的他,因為在部隊練就的醫護器械維保專長,馬上成為朝陽區醫院的“萬能工”,呼吸治療儀、重症監護儀、血液分析儀、空氣消毒機、核酸檢測儀……一臺臺新設備在他手裡催發了生命的信息。

“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感動這個冬天的,還有抗戰老兵李鳳茂一家。老人雖已故去多年,但精神猶在。老人的孫女李韋瑩毅然遞交請願書,剪斷長髮,告別父母,加入吉林省醫療隊奔赴武漢戰場。

吉大一院神經創傷外科監護室護理組組長姜永川,已經退役多年,當他聽說吉林省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整裝待發,就多次找到組織,主動請戰,最終光榮加入吉林省第五批援助武漢醫療隊。

軍休幹部劉柏林,聽到2名武漢籍刑釋人員因封城無法回家,便主動與司法部門對接,將他們接到自己創辦的企業,住進寬敞明亮的職工宿舍,衣帽鞋襪全換,一日三餐全管,並安排專人進行心理輔導。等到疫情結束,如果兩人願意,還可以留在企業工作。

在物流中斷、貨運不通的緊急關頭,為確保吉林省援助湖北物資儘快送達,全國模範退役軍人、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李萬升主動請纓,選精兵,派好車,星夜兼程,往返4500公里,歷時90餘小時,將2噸醫用消毒酒精安全交付武漢“火神山”醫院。

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完成任務的李萬升應急車隊,來不及顧賞江南春景,甚至來不及分享勝利的喜悅,掉轉頭,迴歸故鄉空寂清冷的街道,用奔馳的車輪描摹出一道道生機盎然的流動風景線。

302.9萬隻口罩、117650件防護服、8236瓶酒精、1萬副手套……總計565立方米、3331箱(件)的應急物資。李萬升和他的應急物資運輸志願車隊縱橫馳騁42次。

幾天後,60噸84消毒液、68000只醫藥口罩,又因慈善的名義,完成了受捐地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與車輪上的李萬升的時空連線。

更多無法直接參與一線戰疫的退役軍人,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們捐善款、獻物資,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匯聚起樸實無華的大愛之舉。

106名經常上訪的下崗轉業志願兵,在自身經濟條件十分窘迫的情況下,自發為武漢市紅安縣捐款1.3萬餘元。

93歲的抗日英雄王吉利,自願為武漢捐款1萬元。武漢封城以來,縈繞在老人心頭的,始終是71年前那個夏天,老人所在部隊路過漢口,漢口人民頂著40多度的高溫,既送水又送毛巾。

這是怎樣的血肉相連!

這是怎樣的魚水情深!

武漢封城後,有2名武漢籍遊客來長,要求長住市軍供站對外承租的賓館。面對突發情況,王豔站長帶領退役軍人和黨員幹部迎難而上,核實行程、測量體溫、採取隔離措施、勸退其餘客人、報告防疫部門……

一群不“專業”的人卻在第一時間幹了平生最“專業”的事。

2月14日,2周時間過去,武漢客人平安解禁。

歸期豈爛漫,別意終感激。

有形的隔離轟然退去,無形的心門豁然敞開。

長春,一座最有人情味的城市,在這個壓抑的寒冬裡,在這個溫婉的節日中,銘記了最為深情的註腳。

有一種感動叫守望相助,有一種力量叫眾志成城。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空前對決中,廣大退役軍人躬身入局,生動再現了顧全大局、為國分憂、勇往直前、捨生取義的崇高境界。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這是退役軍人革命本色的高度凝練。

看到復工人員緊缺、很多防控一線故障車輛不能及時修理,劉柏林又組建了黨員救援隊,挑選10名技術骨幹,免費提供24小時應急維保服務,半個月時間,42臺大小車輛從這裡遂修上路。

看到很多棄管小區無人消殺,李萬升急在心頭,組建鼎慶志願服務隊,義務為211個棄管(散居、自管)小區的1059棟居民樓進行全覆蓋消殺,作業面積相當於34個“鳥巢”。

看到鄉村一線執勤人員飲食供給保障不足,養豬大戶趙國育開上私家車,連續奔走26個卡點,送去價值2萬餘元的水果、方便麵和礦泉水,並另行捐款2萬元。

面對小區內出現的確診病例,社區工作人員臧文軒主動請命,上門說服三名家屬轉移隔離觀察,並配合120醫護人員將他們護送到醫院。隨後3天時間,他走完臨近26棟居民樓,454戶人家,直到所有居民都完成了排查。

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目送著丈夫馳援武漢第一線,自主擇業的門豔豔放下妻子的柔情,重整行裝再出發,曾經英姿颯爽的軍中綠花,今朝又迎風怒放。

剛剛做完甲狀腺手術的孔慶波,堅持放棄修養,與9名“馬蘭”老兵組建了駐村防控小分隊,每天不間斷地巡邏、排查、核證、登記……,告別了大漠烽煙,他們依然是頑強盛開的馬蘭花。

身體力行的,還有暴走防控最基層的韓雲峰。在舉國為武漢加油的日子,他也把自己的“油門”一踩到底。22個小區,253棟樓,991個單元門,23天週而復始。

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同樣無懼的,還有把守長春北大門的李石磊。在這個寒風凜冽的季節,他把高速口的執勤崗變成了冬日裡最溫情的迎客雕塑。1部測溫槍,1支中性筆,2000臺來長車輛,3500個進城人員,記述了他和他們的春節故事。

在這個英雄的城市,傳承著1個共同的基因,那就是勇攔驚馬的劉英俊精神。

30萬名榮退軍人,就是30萬點星星之火。在庚子春節的暗夜裡,他們熊熊燎原,爆發出耀眼的榮光,撫照著他們的英雄母親。

點燃這把烈火的,就是新組建的市縣兩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

敬禮——新時代鐵血“全能戰士”!長春市退役軍人戰疫紀實

不到一週時間,全市共發起成立10支退役軍人志願者隊伍,徵集志願隊員1072人,先後出動800多人在各條戰線上發揮積極作用。退役軍人合計捐款、捐助醫療物資摺合人民幣100餘萬元。

更多的退役軍人響應號召,主動就近融入所在社區、村屯,配合開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入戶宣傳、社區消殺和摸排調查工作,有力充實了基層防控力量,有效阻斷了疫情傳播渠道。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此時此刻,他們不再是工人、農民、老闆,不再是父母、子女、愛人。

面對危亡,他們的名字只有一個,那就是新時代鐵血退役軍人!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