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戰脫貧 ——柞水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道之一

勠力同心戰脫貧 ——柞水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道之一

田地上,農戶播撒下希望的種子,等待新一年的碩果累累;

工廠中,貧困戶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山村裡,村民們徜徉在山水美景的自然畫卷裡,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在仲春的暖陽中,漫步秦嶺南坡柞水縣的村裡鄉間,一幅幅景美、業興、民富的生動畫面就像春風般溫暖著人們的心田。但誰又會想到,曾經的柞水縣立地條件差、經濟基礎薄,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窮則思變。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柞水堅持精準施策、精細繡花,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推動各項精準扶貧政策落地落實,走出了一條富有柞水特色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截至2019年底,全縣13406戶42088人實現了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44.04%降至0.91%。

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佈公告,全省29個貧困縣(區)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柞水縣位列其中。經過全縣上下多年攻堅,柞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壓實責任強力推進

“脫貧攻堅以來,我們一直吃住在村裡,這裡就是我們的戰場。”柞水縣小嶺鎮嶺豐村駐村第一書記王維說道。

開戰即是決戰。柞水劃定九大作戰區,縣委書記任總指揮長,統攬全局。

第一時間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建9個鎮辦脫貧攻堅工作組和79個駐村工作隊,健全縣、鎮、村三級指揮體系。夯實三級書記抓脫貧的政治責任和第一責任人責任,壓實縣委常委包鎮辦、分管副縣長管行業的領導責任,構建了“常委管塊、縣長管條”的責任網絡;壓實107個部門包村、3266名幹部幫扶責任。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國家部委定點幫扶、萬企幫萬村等政策機遇,用好社會幫扶、國企幫扶、高校幫扶等力量,“多軍種”聯合作戰,“全方位”精準出擊。組建脫貧攻堅達標抽檢技術小組,幫助鎮村抓要害,有的放矢改進提升質量;成立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政協主席任組長的督查專班,開展常態化督查暗訪。成立9個尖刀班,一對一下沉到9個鎮辦,全面督導。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柞水縣深入推進“黨旗引領脫貧路”主題實踐活動,79個村全面推行“一肩挑”;按照“黨員中心戶-黨員-貧困戶”模式,420名黨員中心戶帶動2432戶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畜禽養殖等中長期產業,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運用“三項機制”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115名。紮實推進抓黨建轉作風促脫貧專項整治,累計處置扶貧領域問題線索639件,立案120件,黨紀政務處分122人,曝光11期28起54人,移交司法機關1人,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一主兩優”助農增收

柞水縣立足貧困戶增產增收,創新扶貧機制、提升造血功能,讓群眾脫貧之路越走越寬。

“村上動員我種植木耳,去年就收入了3萬多元!”2月18日,在肖臺村的木耳種植基地裡,貧困戶陳發斌談起自己的脫貧之路,一臉的得意。這只是柞水縣產業脫貧的一個縮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柞水縣根據境內盛產柞樹,種植食用木耳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傳統,依託旅遊資源富集、A級景區多、距離西安近的優勢和林地資源豐富優勢,形成了以木耳為主導產業、鄉村旅遊和林下中藥材為優勢產業的“一主兩優”脫貧主導產業,構建了農特產品全鏈條體系,形成了本地特色的鄉村遊新業態,使一二三產互融聯動。創新推行了“雙借雙還”的木耳產業發展模式,柞水木耳入選2019年第一批全國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發展木耳產業的經驗做法是陝西唯一入選的全國10大產業扶貧案例;旅遊“四聯”模式作為陝西省“十三五”旅遊扶貧樣板在全國推廣。目前,全縣建成年產能2000萬袋菌包生產廠5家,發展袋料食用菌1.5億袋,建設連翹等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15.85萬畝,建成農家樂集群9個,將全縣22.5%以上的貧困群眾捆綁在旅遊產業鏈上,全縣10213戶產業扶持戶戶均有1至2箇中長期產業項目。

要富口袋,先富腦袋。為破除部分貧困群眾“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依賴思想,柞水縣通過扶觀念、扶信心,扶知識、扶技術,扶正氣、扶民風,努力使老百姓增強致富本領。開展精神文化脫貧巡講、道德宣講、“院落扶志匯”1470多場次,評議先進典型1200多人,推薦“五好家庭”“最美家庭”156戶;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不斷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基礎設施補短板

3月1日,走在紅巖寺鎮正溝村的山間,只見溝溝岔岔往日一到下雨天那些泥濘不堪的鄉間小路早已鋪上了厚厚的水泥路,陽光照射下,光亮而潔白。正溝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他們大力發展扶貧產業,但隨著扶貧產業的不斷髮展壯大,通組路建設便成了擺在群眾脫貧致富面前的一道難題。2017年底,經多方協調,通組路順利建設完工,徹底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

柞水縣大力實施貧困村基礎設施工程,把所有貧困村建設成為設施完善、條件便利、生態優美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產業扶貧示範村和“一二三”產融合示範村。新建、改造安全飲水鞏固提升、水保生態、防洪保安和節水灌溉等工程項目22個,實施安全飲水項目34個,覆蓋79個行政村(社區);實施農網改造升級項目96個,新增與更換配變90臺,新建與改造10千伏線路177.31KM、低壓線路188.86KM,改造戶表50646戶;實施公路建設項目281個,完成建制村通暢公路、深度貧困村通組路、“油返砂”整治390公里,養護工程驗收合格率達100%;完成81所村(社區)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建成鎮級綜合文化站9個,村級文化活動室、廣播室、農家書屋81個,文化活動廣場52個,通訊基站774個,全縣無線通訊、電視信號、光纖到村實現全覆蓋。

政策幫扶全覆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是扶貧任務的根本之策,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2019年12月20日,曹坪鎮中學舞蹈社團內,李妍正體驗著舞蹈的樂趣。家住蔭溝村的李妍與奶奶相依為命,2019年5月,李妍離開學校,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李妍9月1日返回校園。

柞水縣創新控輟保學“線上”比對和“線下”摸排“雙線”工作法;嚴格落實“七長”控輟保學責任制,精準制定勸學“四大套餐”,落實“因人施教”幫扶措施;累計落實資助資金3243.88萬元,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覆蓋率達100%,全縣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因貧輟學、無農村家庭因學返貧。

教育扶貧只是柞水精準推進政策落實的一個方面。積極推行“三建三帶”就業扶貧模式,創新“六個一批”就業幫扶舉措,累計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3077人次、訂單式培訓601人,成立村級勞務隊79個,實現就業創業16939人,通過特設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730人,全縣10068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一人實現就業。落實貧困人口在縣域內公立醫院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制度,設立“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窗口;組建“2+2+1”模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重點慢病患者簽約服務率達100%,貧困人口25種大病實現應治盡治。

全縣21個集中安置點“大小配套”項目建設全面到位,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979戶11555人。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2472戶,累計兌付資金5169.1萬元,危房改造竣工率、入住率和資金兌付率均達100%。把生態扶貧項目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提升貧困家庭收入。加強兜底保障,將符合救助條件的對象按照程序全部納入保障。

統籌力量聚合力

柞水縣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國家部委定點幫扶、萬企幫萬村等政策機遇,用好社會幫扶、國企幫扶、高校幫扶等力量,著力擴大社會幫扶“朋友圈”,構建起社會扶貧大格局。

  深化蘇陝扶貧協作,與高淳區簽署《關於進一步加強蘇陝扶貧協作和經濟合作協議》,江蘇方面累計投入各類資金8811萬元、愛心捐資捐物2456萬元,扶持種養產業、加工產業等項目86個;招商引資項目4個,全部建成投產;先後組織專技人才和農村致富帶頭人5批182人次到高淳區交流學習,高淳區選派交流兩批48名專業人才到柞水開展支教、支醫、支農幫扶工作。

  深化“3+X”系統幫扶,爭取14家省國資委系統第九合力團參與企業項目資金2493.67萬元、融資貼息5000萬元;省水務集團投資的營盤鎮供水項目,中鐵一局投資的社區工廠、木耳特色館和兩萬平方米智能大棚,西安交大投資的“航模隊校外訓練基地”和“學生科創教育孵化基地”,陝財職院投資的大棚菜及土蜂蜜產學研示範基地等項目全面建成、投產投用。教育、醫療、人才等各領域合作持續深化,2018年全市高校幫扶現場會在柞水縣召開。

  深化社會幫扶,藉助科技部定點幫扶機遇,爭取科技部項目9個7170萬元,省市科技系統項目18個1990萬元,柞水木耳大數據中心建成投用;紮實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組織81家民營企業幫扶77個村(社區),累計落實產業項目幫扶資金1.12億元,帶動貧困人口2.97萬人,盤龍藥業、野森林和中博農業先後被評為“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

  精準扶貧,不落一人。脫貧攻堅,實幹快乾。在柞水,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脫貧群眾,正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昂首踏上了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征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