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老照片:當年高考沒有延遲,圖3人們瘋狂搶購口罩


【小湯山醫院裡的病人】“非典”疫情已經過去了17年時間,可看到這組照片依舊讓人感到刻骨銘心。2003年的“非典”從2002年底爆發,直到2003年6月才最終消失。據當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字: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天壇裡沒有遊客】“非典”疫情爆發後,由於當時互聯網還沒有如今發達,很多人對其認識不夠。然而,隨著感染人數不斷上升,尤其是北京感染人數的急劇增長,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更是層出不窮,比如食鹽、板藍根等出現了瘋狂搶購熱潮。

【瘋狂搶購口罩】“非典”,即非典型肺炎,它是由SARS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這種病毒的潛伏期3-16天,感染者一旦感染上後,以發熱為首發症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而且傳染性極強。

【參加高考的考生】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非典”疫情嚴峻,可當年高考時間並沒有延遲舉行,而是採取的各種措施,很多地區都改變了以往的考試執行順序以適應疫情防控。比如北京市,考試結束等分數揭曉後再填報志願的順序,減少了嚴重“扎堆”現象。

【北京煤炭醫院】儘管當年高考沒有延遲,可考生依舊人心惶惶。為了考生的安全,考試安排也相當嚴謹,不但考生進入考場要測體溫,而且還準備了備用考場,一旦發現學生體溫異常,就立即隔離考試。很多考生因疫情影響,複習並不理想,結果沒有考出理想成績,這成為人生一大遺憾。

【火車站外一名乘客】“非典”患者的肺部跟正常人的肺截然不同,肺部會變的很硬,摸起來沒有彈性,如同塑料一樣。第一例上報“非典”患者是廣東河源市的黃杏初,患病前他是深圳一家酒店的廚師,“當時發高燒40多度,臉部、頸部充血,全身痠痛”,這是黃杏初發病時的症狀。


【果子狸屍體被集中銷燬】果子狸,屬於食肉目、靈貓科、花面狸屬的一種珍貴的野生動物。剛開始,專家們認為果子狸是冠狀病毒宿主,但最終證明這是錯誤的。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中華菊頭蝠,果子狸只是其中宿主而已。

【村鎮防疫檢查站】“非典”疫情爆發後,重災區周邊村莊村民都自發地進行封路封路,對來往人員、車輛等進行了嚴格管控。以北京城郊為例,當時這裡村鎮村民嚴禁從市區歸來的車輛進入,“別說你們外來的人,就是我們的親戚也進不來”,這是當時真實的寫照。

【鍾南山在搶救病人】廣東“非典”疫情爆發後,67歲的鐘南山成為廣東省防治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他為“非典”疫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廣州“非典”最嚴重時期,鍾南山始終處在第一線,他當時是廣州呼研所長,期間要求把危重病人都送到呼研所救治。


【治癒患者鞠躬感謝醫生】“非典”疫情是在當年6月初結束,至於疫情消失原因至今成謎。為了挽救重症病人,很多患者治療時使用了大量激素,這產生了嚴重後遺症。2006年8月,有報紙對當年北京110多個“非典”患者做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80%人有骨壞死症狀,嚴重的骨頭如石膏般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