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駭人”:這個巴黎街訪有點…“洗腦”?

華輿訊 據歐時大參報道 近日,歐洲新冠感染數量每天都在飛速增長,諸如 “歐洲淪陷”、口罩斷貨、 “超市被搬空”、醫院不堪重負、輕症需自行隔離等令人焦慮的報道被頻頻轉發,各類謠言也不絕於耳。不僅如此,面對法國政府“不緊不慢”的“佛系抗疫”措施,一些在法華人還得安撫要求他們 “先回國避避”的家人。

在歐時2月街訪中,除了放出“人類的愚蠢是世界性”的金句來抨擊歧視行為,巴黎路人們談及疫情威脅時還是“一笑而過”。時隔一個月,我們再次將鏡頭對準巴黎路人:不過在3月4日的巴黎市中心,還是沒什麼人戴口罩。在近4小時的街訪中,記者試圖找尋戴口罩的採訪對象,但總共只看到5人——其中3名是中國遊客,一位是不久前從日本回來的法國小哥。

部分受訪者似乎仍生活在與報道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裡:他們強調個人自由、反對媒體信息轟炸、還回顧了過往艱難時刻:“在家裡屯一堆意麵也無濟於事”、“我們經歷過恐襲等更可怕的事”、“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可怕”……這種 “以不變應萬變”的樂觀與“固執”,究竟是 “無知無畏”、“嘴硬”,還是冷靜?與此同時,當然也有直言“日本比法國安全得多”、吐槽因戴口罩而心累(“像外星人”)的法國小哥……來聽聽他們的抗疫心聲吧!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

最先同意接受採訪是2位來自倫敦的年輕妹子(皆化名Rosie)。開朗的Rosie們爽快地解釋道,由於自我定位“不算易感人群”,她們還是按預防流感的方式去應對——三個字,“勤洗手”。雖然身處火車等封閉空間時有顧慮,也遭遇過清潔用品限購斷貨的問題,但她們並不焦慮:“個人認為,恐慌比疫情本身還可怕……我們要注意多洗手,不要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被問及是否戴口罩時,Rosie略微遲疑了一下,稱其作用似乎有限:“我的理解是,普通口罩主要是避免近距離的飛沫噴濺,對嗎?所以,除非對方打噴嚏時噴到你臉上(笑)……”。她隨即正色道,戴口罩完全是個人選擇,人們有權根據自身健康情況進行防護:“如果這能讓你更安心,那(戴不戴)你自己說了算……我對此完全不介意!”

她們舉例道,一位香港朋友從疫區去倫敦後自行隔離了一週半,外出時也注意佩戴口罩,以防傳染給他人。同理,囤貨與否也是根據自身需求:“我一個朋友有基礎性疾病,因此疫情期間囤貨是無可厚非的……”

那麼,如何看待疫情期間法國人仍上街示威的舉動呢?Rosie聳聳肩,仍把這歸於“基於自身情況的個人選擇”:“如果你因為狀況不佳或擔心疫情而不參加,這很正常……畢竟理論上人群聚集處感染幾率肯定更高……與此同時,世界仍繼續運轉、很多選舉還在進行,如果你確實有相關訴求、並下定了決心,那麼就繼續做吧”。

最後,她笑著總結道:“在英國,我們總習慣說‘保持冷靜,繼續前進’(KEEP CALM AND CARRY ON)……大概就是這樣!”

“病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起初差點“攔截”失敗的路人Jean-Baptiste實則非常健談,一旦打開話匣便源源不絕地從多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由於不少大型活動紛紛暫停,他的公司也 “封印”了所有國際日程、並建議從風險地區度假回來的員工自行隔離:“不止亞洲,我的南非、巴塞羅那、迪拜出差計劃都被取消了”。

雖然有關注時事的習慣,但媒體一擁而上的做法也讓Jean-Baptiste“心好累”。例如,他有點無奈地把“61%法國人感到擔憂”歸功於“媒體報道方式”的產物:在他看來,不瞭解新病毒、沒疫苗當然都是恐懼的原因(不過“大家都清楚每年那麼多人死於流感,照樣有人不打疫苗” ),但媒體“求關注之戰”也加強了人們的焦慮:“造成超市空架的,不是物資短缺、而是恐慌”……“例如,不久前金·卡戴珊夫婦只不過是在巴黎一家肯德基門店用自助點餐機點了餐,便被爭相報道……這種熱點又有什麼意義呢”。

“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駭人”:這個巴黎街訪有點…“洗腦”?

不過剛批評完,Jean-Baptiste又反思媒體緊追不捨的根源在於社會:“現代社會已經不允許有什麼犯錯的餘地……比如,哪怕是地震,也要找出相關責任人來……我想媒體的過度曝光也是出於在未知事物前保持警惕、鎖定負責人的動機……只不過他們請來的專家有時各執一詞,讓人們有點摸不清狀況”。

他表示會更留意日常清潔、更改貼面禮等習慣(說著用手抹了一下鼻子),但並不會“因此而停止正常生活”:“巴黎經歷過嚴重得多的威脅,而世界上一些國家現在還遭受著非常可怕的事情”。相比之下,“巴黎還好啦”,而且“病毒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說完,他自嘲地笑了下(“我是不是有點上升到哲學高度了”)。

由於常和亞洲公司合作,Jean-Baptiste對戴口罩這種“文化習慣”已見多不怪(“這也是為了避免感染他人”)。他不無驕傲地將巴黎稱作無奇不有的“自由城市”:“這是在巴黎,你想怎麼穿都沒問題……來自全世界的人都可能在這座城市發生交集”。

“我覺得自己像外星人”

戴口罩的小哥Gabriel不久前剛從日本回來。口罩是入關時發的?“不不,在日本買的”。和其他“心大”的受訪者不同,Gabriel直言“在日本比在法國要安全得多”、“日本的確採取了有效措施來阻止疫情蔓延”:“日本機場有測溫等防疫措施,法國機場啥都沒有”……“日本幾乎每個街頭都有洗手的地方”。他還皺眉吐槽了“既然疫情已在法蔓延、從風險區返回者無需再隔離”的規定:“老實說,這實在令我不解……這完全反常啊”。

“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駭人”:這個巴黎街訪有點…“洗腦”?

簡單說來,他覺得法國對待從風險區返回者的檢疫方法“過於簡單”、且隔離措施有待加強:“對風險區返回者應實施真正的隔離措施、並加強檢測力度(看看意大利的情況)……比如我本應該呆在家裡,但現在照樣出門了……”。

另外,雖然出門戴上口罩是“為了保護他人”,但不論是出於心理暗示、還是確有其事,Gabriel在公共交通裡感受到了他人的異樣眼光:“我覺得自己像外星人……有很多人還不瞭解,戴口罩也是為了避免傳染給別人”。

話說回來,雖然覺得法國政府應該“更走心”,但Gabriel還是表示自己目前沒有太擔心,並呼籲囤貨的民眾冷靜看待疫情:“我們經歷過了SARS等多次疫情……並且仍與非常多的疾病共存,因此不管是媒體報道、還是民眾,大家都應更理智些……在疫情面前,我們各自都負起責任、遵循政府的規定,除此之外,我們也沒什麼能做的”。

“對法國醫療體制有信心”

一對動作輕快、笑容和藹的老夫婦堪稱此次街訪中“最淡定”的受訪者,多次說道 “不不,我們不擔心”:“我們還是繼續生活……擁抱、握手(笑)”。和其他尊重戴口罩自由、理解“口罩文化”的受訪者不同的是,他們笑著表示自己並不贊同:“老實說,我覺得是有點誇張了”。

“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駭人”:這個巴黎街訪有點…“洗腦”?

這種“無憂無慮”的力量也許來源於過往:“大家就像恐襲時期一樣照常生活……不應當生活在恐懼中”。政府的措施是否足夠有力?他們聳了聳肩:“法國已經做了該做的”,另外“我們對法國醫療體制有信心……人們會像過往那樣最終控制住新疫情,正如中國目前已逐步控制住了”。

最後,受訪女士還貢獻了一個金句,在被問及疫情期間是否要暫停遊行時,她答道:“憲法49-3條款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為維護應有的權利,應該繼續示威抗爭!”她的先生在旁不住露出“說得好”的贊同表情。

“儘快回中國”

我們偶遇的另外3位戴口罩人士是來法工作的中國人:身為攝影師的他們上月24日自費來法參與街舞比賽Juste Debout工作(“很多航班已經停掉了”):“入境前法方會讓我們摘掉口罩測溫、之後給我們每人發了4-5個口罩……除了中國來的航班乘客有口罩外,機場其他旅客都不戴”。比賽一度反覆陷入“取消還是不取消”的局面,最終在原定日期前一天被取消。

他們在口罩問題上感受到了“和國內觀念的差別”:“大部分人其實還好,他們也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看我們。但有些人還是會嘲笑我們,或者對著我們做一些咳嗽的動作……在街上,一些迎面而來的路人會刻意離我們遠一些”。不僅如此,他們在巴黎不得不依賴步行,因為覺得乘坐地鐵不安全,而打車也難上加難:“2個司機看到我們戴口罩,直接開走”。

由於感覺到人們在公共場合的防範意識較弱、歐盟各國之間人員流動也沒有管控,他們希望在法國疫情進一步發展前,“儘快回中國”。

“可以戴口罩去遊行”

堪稱此次街訪“表情帝”的大學生Marvin介紹道,學校只張貼了提醒海報、也沒有出現亞裔學生因疫情受歧視的情況(“幸好我不是在那種會因疫情歧視人的學校讀書”),不過自己每天會注意洗好幾次手,坐地鐵時也儘量避免觸碰扶手。此外,他在教堂做彌撒時注意到,一些步驟被臨時省去、以免傳播疾病。

對這個年輕的學生來說,此次疫情“類似流感”。在感嘆新病毒是滋養“妄想”恐慌情緒的好機會時,他忍不住翻了幾次白眼:“面對類似流感的疫情,像‘世界末日要降臨’一般去囤積食物?這是‘妄想症’……不僅如此,僅僅因為自己害怕就到商店去搶購,從而造成短缺的做法‘是自私的’……我還看到有人戴防毒面具,可我們現在面對的是疫情、不是戰爭”。

另外,因此停止遊行“是不是有點過了”:“因為這個原因而停止遊行?”(嘆氣,沉默)他隨即補充道,實在不行遊行時可戴上口罩、並跟人保持一定距離:“但為什麼非要限制遊行呢?”

同為學生的Liesse表示,自己過去已經有生病戴口罩的習慣。如果今後疫情加重,他外出時會考慮戴口罩。另外,他已通過報道瞭解疑似病例的詳細處理流程,並隨身帶著消毒液用來洗手。

最後,簡單劃個重點:

首先,十多名受訪者大多對口罩持肯定態度:“每個人都有權出於自我保護的原因戴口罩”,“對沒生病的人來說,這也是種保護”,“戴口罩者無端被遠離,這很傷人”;

其次,囤貨大多被視作無必要的:“像世界末日要降臨”一般地囤貨是“可笑的”,媒體也不幸背鍋,成為加深不必要恐慌的“幕後黑手”;

再者,被疫情激發的種族歧視是“噁心的”、是“人類的愚蠢表現”,不該因為病毒在亞洲爆發就將矛頭指向亞洲人,因為“其他疫情也有可能在德國、從意大利爆發”等;

“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駭人”:這個巴黎街訪有點…“洗腦”?

“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駭人”:這個巴黎街訪有點…“洗腦”?

最後,人們對“是否繼續遊行?”這個問題倒是觀點不一:有些無奈表示即便不遊行、每天乘地鐵已夠擠,一些謹慎地表示會暫時“偃旗息鼓”,而另一些則認為沒必要過於緊張,或提出了“戴口罩遊行”的折衷方案。

“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駭人”:這個巴黎街訪有點…“洗腦”?

聽完這些路人的反應,記者不免也短暫地被“洗腦”了:雖然一直擔憂法國政府的佛系應對是“走一步看一步” 、“心有餘力不足”,但除了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地外,我們目前能做的非常有限,只能期待法國最終能按照自己的邏輯科學的方案控制住疫情。

(歐洲時報靖樹採訪報道)(原標題:“病毒是生活的一部分”、“恐慌比疫情更駭人”:這個巴黎街訪有點…“洗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