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教育50天,我用《終身成長》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

宅家教育50天,我用《終身成長》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

疫情期間,父母在家辦公,孩子在家上學,許多父母吐槽:以前只是晚上輔導孩子的作業,現在變成全天,下一步,父母們恐怕要成為教育界的半個專家了。

可更加頭疼的是,孩子根本不屑,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控制不住電子產品、零食的誘惑,學習變得非常被動。

我的孩子剛在小學一年級上了一學期的課,好不容易形成了一點淺顯的學習習慣,在這個超常假期,回來家、回來統一隔離,各種折騰後,落下一大堆學習和生活中的壞毛病。

讀過《終身成長》一書後,我順著書中方法,希望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起成長型思維。

首先要分清孩子是什麼思維型的人,以及不同思維的體現

做為父母、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想退縮,孩子喜歡被人誇獎聰明,孩子害怕失敗而不去做某件事。其實這些都是固定型思維的表現。

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卻能在取得成績時不驕不躁、一如既往;在遇到困難時迎難而上,即使失敗,也能有所收穫、就地復原。兩種思維之間有本質差別。

1、對自身的評價不同

所謂固定型思維就是,認為人的能力固定不變。與之對應的成長型思維就是,人的能力可以培養。

粗略判斷,大部分孩子應該都是成長型思維,其實不然。

在遇到糟糕事情的時候,很多固定型思維的孩子都表現出自卑、消極的情緒,比如說自己是個傻瓜,不可能成功、太差勁了,他們還會抱怨父母差勁、生活糟糕等等。其實,這不是孩子真實的想法。

他們的內心會高傲自大,認為自己天資聰明,應該得到一切讚許,他們看不起努力的人,也不願意像“傻子”一樣努力,他們對於父母的激勵和勸學,表現出的是不屑一顧或者亂髮脾氣。

同樣面對糟糕境況,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則能正確評估和看待自身的能力和認知,懂得總結經驗教訓,並開始為下一步的努力和計劃尋求時間和方法。

2、對成功失敗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成功是聰明人的專利。他們為了保持這種聰明人的優勢和姿態,就會在學習中極力掩飾自己的失誤和錯誤。長期下去,他們往往會失去奮鬥的鬥志,從而變成真正的失敗者。

成長性思維的人則認為,人的成功是不斷拓展邊界能力的一個過程。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達到目標、走向成功。

在面對失敗這個問題,兩種思維的差距更是明顯。

固定性思維的人認為失敗是可恥的。他們一旦失敗,就會給自己定義為失敗者,從而失去鬥志。

而成長性思維的人則會印證“失敗乃成功之母”那句話。正視失敗的意義,從失敗中學習,使自己更強大。

3、對努力的看法

固定思維的人認為只有無能的人才會去努力。這也是為什麼在學習中有些自認為或者老師家長誇獎很聰明的學生,為了捍衛自己的聰明形象,不屑於努力。其本質是他們內心害怕努力後的失敗。從而被認為不聰明。結果往往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努力,而錯失學習的機會。

成長型思維則不同,他們一方面欣賞天賦,一方面更崇尚並相信努力的力量。

當孩子說作業太多、題太難時,固定型思維的孩子就會自暴自棄,不願意努力。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雖然也會覺得作業多、題太難,但是他們會更加努力、加強效率和尋求辦法,去完成任務和攻克難題。

愛因斯坦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沒有人的成功是完全靠天賦而不靠努力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但是,不要陷入表面虛假的成長型思維誤區。

有些父母以為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就是要讓孩子達到自己設定的高要求,就是要把孩子培養得比別人優秀。

電影《天才少女》中,瑪麗被認為有非常大的數學天賦,原因是她有有個數學家媽媽。為了培養瑪麗的數學能力,她媽媽對她極為嚴苛,成長過程中只有數學學習,失去了原有正常快樂的生活,導致後來瑪麗長大後性格扭曲,愛上渣男,生下孩子後自殺。

而籃球明星喬丹就是典型的努力的成長型思維的人。少年時期的喬丹籃球打得並不好,甚至被校隊淘汰。他的母親鼓勵他:要努力,回學校好好練習。喬丹真的這樣做了,經過他的努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終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的時候,不是一味要求孩子按照父母意願,必須成功,而要懂得信任和尊重孩子,引導孩子發揮潛力和愛好,尊崇努力和快樂的學習過程,才能收穫成長型思維。

宅家教育50天,我用《終身成長》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

怎樣幫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結合《終身成長》一書,我總結了四步三關鍵法

四步驟:

1、接受

所謂人無完人,我們一開始都可能不是成長型思維的人,我們的孩子也一樣。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定量的固定型思維。我們不要恐慌,要試著接納和麵對。不要覺得孩子有一些固定型思維的表現,就感到羞愧懊惱。

當孩子再說學習難、作業多的時候,大部分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和引導其攻克難題。但是當孩子偶爾想放縱一次,不做作業,那也不會影響整體性的成長型思維。

2、觀察

第二步就是確認、分析和觀察。我們要認清楚孩子在什麼時候容易出現固定型思維?並在恰當的時候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思維。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老是做錯或者考試容易粗心,其實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心裡也不好受,這時,家長要控制情緒,不要怒吼孩子。而要觀察和分析問題根本,是錯題沒有鞏固,還是答題太慢等等。要讓孩子懂得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後來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才能有效避免重蹈覆轍,這種觀察方法延續到生活中各個方面,家長就能在塑造孩子成長型思維方面更進一步。

3、命名

書中建議大家可以用一個反面的人物來命名和警醒自己,吸取別人的教訓。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榜樣的力量也許更加強大。

父母可以參考孩子喜歡的動畫人物,比如奧特曼和大怪獸,當孩子心中擁起固定型思維並大行其道的時候,孩子怎能默許心中怪獸作祟,當然要用奧特曼這種成長型思維的英雄來拯救自己。以不喜歡的名字來警醒孩子,以榜樣的力量驅動孩子,養成成長型思維。

4、教育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固定型思維經常會跑出來當攔路虎或者是打岔,這時候我們就要用成長性思維去遏制它、教育它。

固定性思維是能讓我們感覺到安全感、在能力範圍之內的舒適區。我們要改變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重要的是,我們要逐漸學會去持續維護成長型思維。

宅家教育50天,我用《終身成長》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

三關鍵

恰當合理稱讚孩子

孩子取得某一項成就的時候,要誇獎具體的、努力的態度。比如說孩子期末考試,數學考得很好。不要誇獎孩子聰明,而是誇獎他努力學習算數,經過多次練習後,攻克困難的過程。比如誇獎說孩子做了那麼多練習題,熟練掌握了運算方法和規律。

又比如孩子,完成了一個繪畫作品,得到老師表揚。那麼家長也可以說孩子你該對顏色的理解、繪畫構思等方面做了大量練習,上課認真等等,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這就是誇獎孩子努力的過程而非聰明。

引導孩子直面挫折

孩子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做父母的不能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表現出焦慮,這樣子更容易使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父母不能傳遞出失敗是一件很嚴重、很不可理解的事情。而要給予信心和士氣,讓孩子知道,挫折可以是學習的良機,讓孩子學會下一步應該怎麼樣去應對和計劃。

對一個人的考驗,就是要忍受和直面挫折。成長型思維的人,要學會挖掘挫折背後的意義,把它轉變成勝利,並承認自己的錯誤,從中學習。

很多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都有極強的抗挫折能力,這是他們成功的決勝因素。

啟發孩子解決問題

為什麼有些孩子看似非常努力,但是是死記硬背、不懂融匯貫通,不懂各個學科和知識體系的建立。一直髮憤圖強而不敢有絲毫懈怠,這對於學生、家長還有老師,其實又有陷入固定性思維的前兆。

當一件事情努力了很多次都不達標,要麼是努力程度還不夠,要麼是方法不對。我們就可以從這兩方面來進行挖掘。

當孩子足夠努力,結果卻差強人意的時候,父母一方面可以引導孩子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引導和協助孩子多找方法。比如儘管孩子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考不好。除了繼續鼓勵孩子努力外,可以請教老師、相關專家或者其他有利資源,引導孩子嘗試其他學習方法或解決問題的途徑。

成功不是偶然。我們在親子教育當中,要幫孩子建立一種積極健康,不斷進取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把焦點聚焦於引導孩子繼續不斷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

一旦建立起長期而穩定的成長型思維,孩子必然會擁有面對成功時的淡定力,失敗時的復原力,面對挑戰時的承受力。

把這種成長型思維融入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對孩子的成長和人生起著推波助瀾的深刻意義。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培養成長型思維,當然越早越好。

有句話說,一個人能做到的,其他人都能做到。在你瞭解並擁有了成長性思維,並去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的時候。那麼,大概率的機會是能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