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一個市,人口超120萬,建制歷史超700年

雲南省,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雲南省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戰國時期,這裡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截至2018年底,雲南省下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其中,就麗江市來說,人口超120萬,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為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在歷史上,“麗江”一名,始於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立的麗江路,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


雲南省一個市,人口超120萬,建制歷史超700年


首先,麗江,雲南省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為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在地理位置上,麗江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銜接地段,市區中心位於東經100°25'北緯 26°86',總面積2.06萬平方公里,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就麗江市的歷史來說,早在戰國時期,該地區先屬秦國蜀郡,後成為滇國境域。西漢時期,今雲南省麗江市一帶屬越嶲郡遂久縣。遂久縣,治所在今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境。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麗江市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


雲南省一個市,人口超120萬,建制歷史超700年


在三國時期,遂久縣改屬雲南郡,該地區屬之。兩晉南北朝時期,麗江仍屬雲南郡,稱遂久縣。唐朝這一歷史階段,今麗江市一帶曾為姚州都督府地,後為吐蕃,南詔地,稱桑川,屬劍川節度。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忽必烈曾南征到該地區。至元八年(1271年),在麗江設立了察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設麗江路。“麗江”一名的歷史由來,《元史·地理志》說:“路因江名。”就“麗江”地名的由來最早起源於金沙江的別稱“麗水”。《雲南通志》:“江名麗水,源出吐蕃界,共龍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訛犁為麗。”金沙江源於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稱犁水,後因犁、麗聲音相近而異寫為麗水、麗江。由此,就麗江這一建制,始於元朝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而來。


雲南省一個市,人口超120萬,建制歷史超700年


在麗江路設立之初,下轄永北府、通安州、巨津州、寶山州、永寧州、蒗蕖州、順州、蘭州、臨西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設麗江宣撫司。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由麗江路宣撫司改設為麗江府。到了洪武三十年(1397年),麗江府升為麗江軍民府,下轄通安州、寶山州、蘭州、巨津州、臨西縣等州縣。清朝順治十七年(1660年),設立麗江軍民府。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士歸流”。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設立麗江縣,屬雲南省麗江府。到了1912年,麗江縣的縣衙門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1928年,麗江縣直屬於雲南省。


雲南省一個市,人口超120萬,建制歷史超700年


最後,1931年,在今麗江範圍設麗江、永北和華坪三縣。1973年8月,怒江、迪慶兩州直屬於雲南省,麗江地區只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等4縣。2002年12月,麗江撤地設市,將原麗江地區改設為麗江市,並將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分為古城區及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截至2018年底,麗江市作為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下轄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1區4縣,地級麗江市總面積達2.0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28萬人。對於麗江市,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