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桐環境學概論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在首頁輸入關鍵詞即可查看相關資料

提供下載/在線閱讀

複習筆記

【知識框架】

劉培桐環境學概論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重點難點歸納】

一、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1.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

環境科學研究的對象是環境。環境是以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即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的整體,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明確地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溼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蹟、人文遺蹟、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2.環境科學的研究任務

①探索全球範圍內環境演化的規律,瞭解人類環境變化的過程、環境的基本特性、環境結構和演化機理等,以便應用這些認識使環境質量向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避免對人類不利的變化。

②揭示人類活動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以便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使人類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

③探索環境變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發揮環境科學的社會功能,探索汙染物對人體健康危害的機理及環境毒理學研究,為人類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務。

④研究區域環境汙染綜合防治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

3.人類一環境系統的發展及環境問題

(1)“第一次浪潮”的環境問題

新石器時期,農業的生產是人類第一次科學技術革命,稱為“第一次浪潮”,同時也造就了以土地破壞為特徵的“第一次浪潮”的環境問題。

(2)“第二次浪潮”的環境問題

以二百多年前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標誌的工業革命時期,興起了“第二次浪潮”文明。“第二次浪潮”也造成了嚴重環境汙染現象,如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土壤汙染、噪聲汙染、農藥汙染和核汙染等,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是前所未有的,曾出現過舉世聞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3)“第三次浪潮”的環境問題

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以電子工程、遺傳工程等新興工業為基礎的“第三次浪潮”,使工業技術階段發展到信息社會階段。

①新技術體現的環境意義和作用

a.新學技術革命有利於解決“第二次浪潮”的環境問題,新技術的應用將實現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的提高。

b.新技術應用於環境管理系統、環境監測和汙染控制系統,可大大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效率,促進環境保護工作。

②新技術革命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

a.新技術革命的發展,使發達國家發展新興產業,可能把技術落後、環境汙染嚴重的傳統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b.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也會產生相應的環境效應,有許多因素尚難以預測。

二、環境科學的內容和分科

1.理論環境學

(1)主要任務

運用有關的現代科學理論,總結利用和改造環境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繼承和發展有關的環境科學理論,以建立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

(2)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環境科學方法論、環境質量評價的原理和方法、合理佈局的原理和方法、綜合利用聯合企業及生產地域綜合體組成的原理和方法、環境規劃和環境區劃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類生態系統和社會生態系統的理論和方法。

(3)目的

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套調整和控制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通過生產和消費活動進行的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的理論和方法,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方向性和戰略性的科學依據。

2.綜合環境學

(1)全球環境學

全球性的環境影響和變化大都是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大氣和水的全球性循環來進行的,這些影響和變化的性質、方向、速度和規模應當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同時,還包括隨之產生的全球性環境問題。

(2)區域環境學

區域環境學是指研究某一區域內人類與環境系統的發展、變化、預測、調控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學。區域的劃分可以根據行政區劃,也可以根據自然區劃或經濟區劃。無論在利用、改造或保護和改善環境時,都必須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即環境問題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區域環境條件來解決。

(3)聚落環境學

聚落是人類聚居的地方,是人類活動的中心,因而也是與人類的工作和生活關係最密切、最直接的環境,是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創造生存環境的突出實例。因此,聚落形成的環境問題同樣非常嚴重,需要引起人們的關注。

3.部門環境學

部門環境學是指以人類與環境系統某些環境問題為對象,研究其發展、預測、調控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學。部門環境學是綜合環境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的環境科學之間的過渡的一系列邊際性科學。

三、環境科學的發生和發展

1.環境科學初期發展階段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生產和消費規模日益擴大,在許多工業發達國家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和破壞,因而明確地提出了“環境問題”或“公害”的概念,用以概括和反映人類與環境系統關係的失調,並且在歷史上第一次把人為活動所引起的“環境問題”同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災害”區分開來,並闢為專門的科學研究領域,作為確定的科學研究任務。

2.環境科學向整體化發展階段

人類與環境系統關係十分複雜,它是一個以人類為中心的生態系統。環境科學在初期發展階段已初步形成的分化形態和它所研究對象的整體性,越來越不相適應。這就促進了環境科學向整體化方向發展。

四、環境的組成和結構

1.自然環境的組成和結構

(1)自然環境的組成

自然環境是人類發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由生物和無機環境組成。

①大氣、水體和土地以各種不同的組合和偶合方式組成多種多樣的生物無機環境。

②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總是結合成一定的生物群落而存在著,通常它們是由幾個營養級和能量級組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