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房地產的幾個新苗頭

(出差路上,手機打字,有格式混亂處,望各位看官包涵)

3月,房地產的幾個新苗頭

最近,房地產市場頗有風起雲湧之勢。

土地拍賣市場,熱度開始回升了。

單說今天,江蘇常州武進區兩塊地,拍了50多輪,溢價率超過50%。有幾家品牌房企的朋友跟我說,最終成交的土地價格非常高,以他們自己預計的售價來賣的話,要虧10%以上。

也就是說,土地市場上,對樓市走勢看好的房企變多了,出現了“搶地”的現象

搶地這個事兒,上一次大量出現,還是在2019年一季度樓市的“小陽春”期間,而當時上頭的房企也不乏高位站崗的。這次土地市場再次火熱,不知是福是禍。

售樓處來訪量回升了,每週成交量也逐漸恢復。

還說長三角,

上海、蘇州、南通售樓處恢復開放後,客戶來訪量相當高。很多案場反饋說,客戶的購房意向都很強,有些到了案場就要挑房源、算價格,大有當場簽約的氣勢。

這裡面,供應量相對比較大、戶型面積比較小的區域,客戶來訪量尤其大,比如上海的青浦區、蘇州的相城區、南通的通州區。可以看出,疫情對剛需客戶購房心理的衝擊還是比較大的。很多背井離鄉、外地工作的人,在疫情中經歷了居住的不便、無理的刁難等等,終於下定決心在工作的城市買房安家。和我之前文章中建議的一樣,這些剛需買房者開始意識到,在保剛需、支持人才落戶的政策基調下,今年是個買房自住、落戶安居的好時機。

也有部分投資客,選擇此時購房。秉承著“別人謹慎時,我要貪婪”的原則,這些投資客認為今年在疫情影響下是樓市的低點,四處尋找著投資乃至投機的機會。對這類客戶,我還是那句話,今年投資,務必謹慎。挑好城市、挑好板塊再下手,就算是低點,也不是08年那種隨手買房就相當於撿錢的時點。

政策一如既往,房貸、槓桿是政策的紅線。

隨著河南駐馬店的降首付政策被約談撤回、湖州銀行降首付取消,降首付的“救市”政策基本宣告結束。

央行、住建部也各自表態,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看起來像例行公事,其實深謀遠慮。

繼美聯儲恐慌降息後,全球各國央行均打開了降息通道。對於我國來說,美聯儲降息、人民幣較美元升值,給流動性寬鬆政策帶來了相當大的操作空間。不出意外,lpr有望連續下調,對國內經濟恢復提供資金的強勁支撐。

3月,房地產的幾個新苗頭


但在降息操作的同時,中央最擔心的就是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這個“蓄水池”,失去了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扶持中小企業的意義。

在降息在即、大量資金的流動性將得到釋放的當下,提前收緊樓市政策、嚴禁加槓桿,可以說是未雨綢繆,防範樓市過熱於未然。

同時,“新基建”概念的提出,也給了資金一個明確的導向。央行對於資金流向的設定,仍然是脫虛向實

之前我說過,如果在lpr進入下行週期的背景下,央媽還允許降首付、加槓桿,那對於購房者來說,真是擺在眼前的好時機——資金成本瞬間下降,疫情影響下收入下降造成的資金壓力也將平攤到未來較長的時間裡。

但在我國居民槓桿高達60%、槓桿率“趕歐超日”的背景下,房貸和槓桿絕對是政策的紅線,短期內很難放開。期待趁著這波放鬆炒房投機的人,可以歇歇了

3月,房地產的幾個新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