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縣:織牢“三張網”提高社區戰“疫”治理能力

本報龍州訊(記者 李鴻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龍州縣針對社區人員構成複雜、管理薄弱等問題,強化黨建引領聯防聯控,構建起組織保障、治安維穩、社會服務三張網,有效提升社區戰疫治理能力。

織牢“組織保障網”,築起社區疫情防控“紅色堡壘”。該縣深入開展“雙報到”工作,推動黨員到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大排查。67個縣直單位黨支部派出227名黨員到11個社區“雙報到”,以住宅小區為網格單元,統籌各方力量參與社區聯防聯控大排查,及時掌握重點管控人員情況。縣、鎮、社區1000多名黨員共組織摸排19711居民戶,採集信息15萬餘條。落實黨建引領,組建網格小區黨支部。由掛點單位下派黨員領導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通過單建、聯建等方式組建臨時黨支部。以臨時黨支部為引領,構建“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黨員樓棟長”三級聯動組織架構,形成“社區黨組織引領、社會各界協同、黨員群眾參與”聯動治理格局。目前已在121個網格小區組建了42個黨支部,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成疫情防控力量優勢和基層治理效能。發揮表率作用,引導黨員亮身份當先鋒。在小區出入口設立24小時疫情檢測卡口“黨員先鋒崗”“黨員示範崗”共221個,成立“黨員先鋒隊”96個,黨員亮明身份參與疫情防控和社區管理工作,在關鍵時刻展現衝鋒在前、擔當作為良好形象。目前累計有1000多名黨員突擊隊隊員、60餘名志願者駐紮縣城11個社區53個住宅小區,為群眾築牢安全防線。

織牢“治安維穩網”,擰緊社區維穩治理“安全閥門”。該縣一是實行片警派駐制度。按照“1社區1民警1警務助理”標準,派駐11名民警和11名輔警到社區開展治安維穩,下派包片黨員民警掛任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協助小區黨支部主抓疫情法治管控工作,構建“警社聯動”治理和防控格局。二是常設小區治安崗。依託“天網”技術強化社區網格監控,確保住宅小區、街道治安監控無死角。包片民警在加強住宅小區、街道巡邏防控基礎上,重點加強對出租屋和居住人口管理,指導物業公司和小區業主委員會強化“三防”建設,開展疫情防控法制宣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和無序流動,提升社區依法依規防控能力。疫情發生以來,先後派出警力200餘人次參與小區治安防範工作。三是建立警民微信群。包片民警加入小區網格和業主群,利用公安系統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實時、準確、全面反饋重點人員信息,為排查管控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在此基礎上,業主在發現特殊情況時,可第一時間聯繫包片民警,民警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提高突發情況處置效率。疫情發生以來,各片區民警接到各類警情1000餘條,均能第一時間妥善處置。

織牢“社會服務網”,構建社區和諧安寧“保障體系”。該縣在26個居民住宅小區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的情況下,落實好重點人員排查、登記、報告和居家觀察等工作,發動社區居民組成40多支志願服務隊,主動為居家隔離人員、弱勢群體當起“保姆”和“配送員”,代為購買生活物資,幫助解決生活困難。積極構建小區與超市“菜籃子輸送帶”,居民網絡下單支付,專員配送到小區入口,有效減少居民出行。與此同時,開通民情微信群,及時收集和掌握社情民意,妥善處置矛盾梗阻。組建由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居民志願者等1000多人共同參與的疫情防控、治安巡邏、醫療保健、法律諮詢各類服務隊,組織開展社區衛生防疫宣傳、環境衛生治理、治安管控巡邏,以及留守兒童、空巢老人關愛幫扶系列活動,小區綜合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