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即使現在已是冬天,但在廣州卻一點兒也感受不到冬天的樣子。週末,廣州的氣候十分怡人,陽光讓人感覺溫暖,藍天讓人心情愉快。清晨起來,感到了一股清爽的氣息,於是,珊珊三丫頭就和朋友相約到廣州“火爐山森林公園”登山相聚。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火爐山森林公園(簡稱火爐山),在廣州爬山,除了盛名的白雲山,就到火爐山了。這裡是廣州經典的戶外徒步線路的聚腳點廣州徒步路線中有幾條比較知名的,如火鳳線、火龍線、火帽線……都是以“火”字開頭命名,其實這個“火”字指的就是火爐山森林公園。火爐山平均海撥150米,最高峰是主峰白架頂,海拔321.8米。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火爐山森林公園的東邊連接柯木塱南路,南邊臨近岑村路及云溪大道,北邊靠近廣汕公路,交通可以說是四通八達,非常便利: 除了自駕到山底外,還可以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坐地鐵到“柯木塱“站A出口出來走幾分鐘能到達火爐山的北門廣場;坐地鐵到“龍洞”站出來,再從鳳凰賓館可上火爐山;另外公交車到“華觀路(火爐山森林公園)”站,就是火爐山南門;公交車到“柯木塱”站,就是火爐山的東南門。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珊珊三丫頭和朋友是從火爐山的南門進山。車到達火爐山南門後,若是平時,週末人一定會比較多,但今天發現來的人並不多。當我們往內走時,發現周邊都在施工,瞭解後才知道是火爐山將建穿山隧道。 珊珊三丫頭和朋友這一次並不是以徒步為目的,主是要登山呼吸新鮮空氣,還有就是相聚聊天,所以我們從南門進入,經環山公路後,再從階梯走到豬頭石,然後下山。這次行程並沒有登主峰白架頂。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火爐山一座非常原生態的山,山勢渾圓,坡度平緩,溪與林並存,空氣非常好。火爐山上有豬頭石、雞枕石,三間二廊等自然景觀。但在珊珊三丫頭和朋友上山的途中的,最吸引我們的是山間隨處可見的“巨大”的“圓形滾石”,如同一個個石球矗立在山間,當然這種石頭並非標準的圓球狀,大小也有差異,形狀各異,有的石頭還可見刀砍斧劈的平直裂痕;有些單獨立於山中,有些三五堆疊;所有這些,形成山間的一道道奇觀,為什麼會有這些“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珊珊三丫頭和朋友每經過一塊大石頭,就會休息片刻,順道就會細細品味一番這些“巨大”的“圓形滾石”,眼前這些石頭幾乎都是長滿青苔,臥在泥土中,冒出“圓腦袋”,當一塊塊這些石頭出現時,就會好奇是怎麼來的。驢友間曾有傳說這些是石頭是“天石”與“刀劈石”,就是說這些石頭可能是天外飛來,也可能從前火爐山經常打雷,山上大石被劈成這樣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關於火爐山上石頭的來源,珊珊三丫頭查閱了許多資料。其中有一個比較有科學依據的說法,是來自廣州地質學家劉金山:火爐山上的這些“巨大”的“圓形滾石”,是很典型“黑雲母花崗岩”組成,黑雲母花崗岩屬於岩漿岩的一種,很多古村落鋪的麻石就是這種石頭,現在火爐山上形成的“巨大”的“圓形滾石”其實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開始,在一億多年前燕山運動時期,花崗岩岩漿從地下深處通過斷裂通道向上,到達地殼一定部位冷凝成巖,隆起成山。然後,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經過地表風化剝蝕作用,石頭裂隙越來越大,到了一定程度,就分成獨立的一塊塊了。再然後,再在風化作用下,流水、季節溫差甚至各種微生物無縫不入,裸露在地表的花崗岩經過很久很久時間,漸漸形成一整塊渾圓無稜角的球狀岩石,風化後的殘餘部分就逐漸朝著圓球形的方向發展,這被稱為‘球狀風化’,這代表了該地區花崗岩地貌發展演化到達了晚期階段。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所以說,火爐山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是地殼運動的力與風化作用共同“劈”出的。而火爐山黑雲母花崗岩的球狀風化特徵,是其地貌演化到老年期的標誌,是廣州市內十分難得的地貌景觀,所以這裡在 2010年被定為“市級地質遺蹟保護區”。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此刻,珊珊三丫頭和朋友站在有名的“豬頭石”上,這是“巨大”的“圓形滾石”很著名的一塊,這塊石高約5米,長6米,由兩小巨石頂住,彷彿凌空飛來一座小石山。眼見許多小朋友穿梭在石縫間遊戲,還有些人站在大石上拍照留念,整個豬頭石上都是一片歡樂的氣氛。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廣州這座以“火”命名的山,為何到處“巨大”的“圓形滾石”呢?

從山下到豬頭石,整個火爐山彷彿是一個天然大氧吧,鳥語花香,綠樹成萌,我們朋友就這樣享受著這大自然的饋贈……久久不願離開。一直到中午,珊珊三丫頭和朋友感到肚子餓了,才到下山,到山下農莊品嚐美食,這一次我們在山下的農莊有意外的收穫,明天再和大家分享,敬請大家關注。

那麼,你有來過廣州火爐山嗎?你喜歡火爐山的環境嗎?你是否有走過以“火”命名的徒步路線嗎?你來火爐山時,有留意山上的“巨大”的“圓形滾石”嗎?你知道這些“巨大”的“圓形滾石”是怎麼形成的嗎?你有與“巨大”的“圓形滾石”合影嗎?如果有機會來廣州,你是否會來火爐山看看這些“巨大”的“圓形滾石”?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