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消費場景向線上拓展

步入3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積極向好,但是疫情帶來的影響仍在持續。因為諸多消費場景的暫時“消失”,信用卡業務作為銀行的重要個人金融業務也正面臨嚴峻挑戰。

對於記者來說,最常使用信用卡的方式是領取餐飲優惠券、積分換咖啡、積分換里程、出國消費返現……但是疫情讓人們都留在家中,吃飯、旅遊、交通、住宿消費等原有的常用消費場景出現了“真空”。

日前,微博上的話題“你目前的經濟狀況”登上了熱搜。網友們紛紛曬出了自己的信用卡賬單,參與討論人數超過2.5萬。一位網友寫道:“這個月信用卡才花了幾百元,主要是電費”。另一位網友寫道:“上個月信用卡賬單收到了,82元5角5分”。

旅遊方面,信用卡的消費也大幅放緩。3月2日,Visa發佈警示稱,持卡人在海外的消費已大幅放緩,尤其是與旅遊相關的消費。

疫情期間,線下消費幾乎停滯,而外賣、線上生鮮、醫藥電商等則走上了快車道,同時這些業務也成為了“喚醒”信用卡業務的切入點。不少信用卡運營部門開始積極與電商、餐飲等行業進行合作,推進信用卡線上化運營。

日前,招行信用卡APP新增了瑞幸咖啡、海底撈(港股06862)、肯德基等外送服務,已經完成了新型服務模型的開發,為日後更多商戶的接入鋪平道路。同時,對上千家商戶實現了“預售+引流+補貼+復購”的循環模式,從商業模式上幫助餐飲業恢復生機。

中信銀行(港股00998)信用卡於2月末推出了出行、線上教育、健身運動、外賣生鮮、電商購物、影音娛樂、網紅餐飲等七大行業在線消費權益。

光大信用卡通過聯合多家企業,用多樣化的活動進行導流,包括聯合中糧我買網發起“每月省錢計劃”,聯合本來生活網“減單”,聯合咪咕互動娛樂有限公司發起“咪咕善跑—7天居家戰‘疫’”等。

而要增加信用卡線上使用的頻次,意味著需要用信用卡進行網絡支付。使用平安銀行信用卡支付可以獲得積分,積分能兌換盒馬、叮咚、美團、餓了麼等電商平臺的優惠券,以及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視頻會員。

多年來,信用卡營銷模式、產品設計在不斷迭代更新。比如髮卡方式從線下陌生拜訪逐漸變為場景化營銷;申領信用卡從線下填表格逐漸實現了網絡化;營銷模式從“一刀切”逐漸變成以精準市場細分為基礎的個性化營銷;而信用卡的申請、風險評價、審核授信等一系列運營也逐漸數字化……

信用卡業務創新迭代的基礎是金融科技的發展,同時也體現出信用卡業務在經濟發展和消費方式不斷變化中的開拓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

這次疫情,讓“在線化”更加深入,信用卡業務的線上消費場景也將更加豐富,在深度和廣度上與個人消費場景不斷融合。

本文源自中國銀行保險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