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檢察“陽光法治微課堂”第三課:關注未成年人心理 檢察小姐姐來支招

疫情未消,關愛常在。全國抗“疫”持久戰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在沒有正式開學通知前,中小學生們依舊需要在家中繼續等待。在這一關鍵階段,廣陽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姐姐始終關注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在“陽光法治微課堂”第三課中,主講人於碩石以關注未成年人心理為出發點,給全市中小學生及家長們帶來一堂非常及時的“心理課”。

在第三課中,主講人詳細介紹了疫情期間兒童容易產生的心理變化及其表現,引導同學們和家長提高對心理問題的重視。針對兒童的情緒、行為上發生的變化,檢察官姐姐耐心細緻的分析可能引發情緒變化的原因,同時提示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從生活習慣、日常交流、居家學習和健身鍛鍊等多個方面引導自己的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心理問題的產生。

廣陽檢察“陽光法治微課堂”第三課:關注未成年人心理 檢察小姐姐來支招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陽光法治微課堂》。此時此刻你們都在做什麼呢?是否覺得,今年的假期和往年不太一樣?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呆在家裡很久沒出門,也許你約好了和小夥伴兒出去玩,卻被迫宅在家裡不能出門,於是你感到擔心、生氣、害怕;也許你高興地隨父母旅遊,卻被困在當地不能返回,你感到緊張、困惑、甚至有點煩躁不安;也許你的家人生病了,你非常害怕自己也會生病,甚至有些茶飯不思、難以入眠。那造成這一切的到底是什麼呢?

關愛兒童心理 檢察官來支招

一、疫情期間兒童常見的生理、情緒和行為問題兒童可能出現出煩躁、害怕、緊張、焦慮、過度擔憂等情緒問題,並因此可能引發一些不良的生理反應,如厭食、腹瀉、便秘、頭暈、乏力、胸悶、失眠、噩夢等,行為方面可能表現為易怒、發脾氣、產生破壞性的行為,注意力不集中、迴避社交等。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1、生活作息不規律。


2、缺乏運動和娛樂活動,單一、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3、活動空間狹小,父母限制外出,無同齡夥伴玩耍。


4、媒體反覆播放疫情新聞,家人經常談論疫情話題,引起兒童內心恐慌。


5、家長對孩子的衛生要求過分苛刻,比如增加洗手頻率、出門戴口罩等。


三、家長應該如何做?


1、正確判斷信息,保護孩子免受過多負面信息的干擾。


2、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管理情緒。


3、保持情緒穩定,保障孩子內心安全感。


4、配合學校開展居家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


5、開展居家健身活動,做到規律有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