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我為什麼至今沒有買房,三個理由讓我堅信自己的判斷

作為一個八零後,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物質極大豐富,社會選擇很多,畢業以後就在大城市打拼,我們做著同樣的夢,那就是賺大錢回家光宗耀宗,可是事與願違,工作並不是那麼舒心,我們很難攢錢下來,快節奏,高壓力、高支出,是我們的真實狀態。轉眼幾年過去了,房價的漲幅遠遠超過的工資的漲幅。我逐漸放棄了在大城市安居的想法,周圍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想法,一個個陸續離開了這個夢起的地方。

80後的我為什麼至今沒有買房,三個理由讓我堅信自己的判斷

於是我回到了家鄉,一個華北平原的五線城市,總人口40萬左右,沒有什麼特色產業。回來以後我才驚訝的發現,他的物價水平已經和大城市同步了,房價和我上學之前比,已經翻番了四倍多,達到了一萬左右,而工資水平線還在3000左右,很多以前的老朋友說,你走的這幾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村都拆遷了,被開發商買走以後蓋商品樓,房價機會每年都漲很多,現在人們有房的大都是回遷樓,還有一部分是外來人買的,縣城裡的普通人基本承受不起買房這筆龐大的支出。也有人貸款買房了,每月艱難的還貸款,生活也不怎麼樣。聽他說完以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80後的我為什麼至今沒有買房,三個理由讓我堅信自己的判斷

我翻閱了很多資料,結論就是不買房了!

長遠來看,五六線城市的房價一定會降。

原因之一即是人口紅利的日漸衰退,據官方統計,2018年新生人口大幅下降,這還是在中央已經取消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這不僅會影響五六線城市的房價,更是整個中國樓市面臨的巨大考驗。而五六線城市除了面臨人口紅利衰退外,他們還將面臨人口遷移問題。人們總是追求配套設施和資源更好的城市,五六線城市並沒有競爭力,就像東北的某些城市,人口大量減少,導致了房價暴跌的現象。

第二個原因就是人們賺錢越來越難,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了這麼多年頭,社會商品已經極大豐富,社會服務也超過了人們預期,社會競爭空前激烈,商家為了控制成本,這就導致了工資水平不能快速上漲,而創業的人們也不容易賺錢,總體收入水平下降,這樣一來,購買力的下降必將導致房產消費的下降,需求減小以後,必然會導致房價下降。

80後的我為什麼至今沒有買房,三個理由讓我堅信自己的判斷

還有最後有個原因就是,農民的買房意願正在下降,沒有新的增量人群進入房地產市場,只是投機客炒作的話,必將導致有價無市的現象,甚至出現套牢的可能,這樣投機客有可能出現為了避免資金風險而低價賣房。

基於以上三點原因,我還是先不買房了,謹慎再謹慎,住老家平方也很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