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京都御所是日本的舊皇宮,亦稱故宮。

北京的紫禁城最重要的殿宇是被稱為“金鑾殿”的太和殿,他們京都的皇宮中也有一間“金鑾殿”——紫宸殿,歷代天皇加冕儀式的正殿。

同樣是金鑾殿,咱們的金鑾殿是建在三層漢白玉臺階上,11開間的重簷廡殿頂大殿,那叫一個氣派。

下面是京都御所中的“金鑾殿”,看看與我們熟悉的紫禁城的太和殿有怎樣的區別?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京都御所的紫宸殿區域被紅柱白牆的迴廊圍繞起來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從承明門就可以看到紫宸殿,有很強烈的顏色對比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紫禁城的太和殿是建在高高的三層臺階上,紫宸殿的臺基矮矮的。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日本的老建築很少這麼鮮豔的,多數是紫宸殿那種不加粉飾的。我們那種雕樑畫棟是沒有的。紫宸殿外牆卻是白牆紅柱,就是為了突出紫宸殿的古樸吧。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太和殿的屋頂是重簷廡殿頂,屋頂角端有走獸,黃色琉璃瓦,據說瓦光滑的小鳥站不住。他們紫宸殿的屋頂形式是“茸”,檜皮葺,正房與房簷的接合有斷坡,屋面全葺檜樹皮。天皇用的建築只能用檜樹皮葺屋頂。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紫宸殿正對的門分別為承明門(紅色這個)和建禮門,它們可以分別對應紫禁城的太和門和午門。

建禮門是整個京都御所的被瓦頂護城牆圍起來的皇宮正門,現在平時是皇門緊閉,只有在天皇皇后親臨或外國元首蒞臨參觀時才會開放。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紫宸殿正前方鋪白砂。日本的枯山水中白砂很重要,記得好像有大海的意思。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太和殿還可以遠遠地看一下殿內,紫宸殿卻是大門緊閉,啥也看不見。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紫宸殿看著樸素、端莊,但不華麗。這應該是和他們的歷史有關,天皇在很長時間沒有權力,稅不歸他收。幕府收上來錢分給他一部分,想來也不多,沒有錢怎麼能修建起高大雄偉的建築呢!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殿內中央有“高御座”(天皇寶座)及“御帳臺”(皇后寶座),分別為天皇、皇后舉行即位式時使用的寶座。當時正值新天皇繼位期,說已移到東京了。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紫宸殿的屋頂是這種檜皮葺

京都天皇那間“金鑾殿”可比紫禁城的小多了

側面的月華門,以及對面的日華門

推薦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