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距離籃筐越近的人,越有優勢。籃球運動中,身高是最重要的靜態天賦。一寸長,自然意味住一寸強,至少在七尺之前是這樣。至於一寸短的【險】,代表的則是球員在場上的生存危險而已。

身高不足,等同於在籃板爭奪、移動步幅等方面存在在巨大的劣勢、在攻防兩端也更容易被對手干擾而非干擾對手。

NBA聯盟是世界籃球水平最高的聯盟。多年以來,NBA球員的平均身高基本介乎六英尺六寸至六英尺七寸之間,也就是1.98米-2.01米。即使是身高最矮的控球后衛位置,常見的高度也在1.85米-1.95米之間。

頂著凡人一樣普普身高的球手, 有機會立足NBA聯盟麼?至少在183CM的官方身高分段中,就有艾弗森、CP3、洛瑞、範喬丹為代表的傑出球手。

那麼,再把身高限制放下降到180CM呢?

在本文之中,筆者將以180CM的官方身高作為袖珍NBA球員的衡量標準,價值綜合場上實力,最終盤點出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十、田臥勇太 (175CM)

高中時代的田臥勇太就讀於能代工業,日本高中學界聯賽中長期以來的籃球豪強,就連井上雄彥曾公開表示山王工業的取材來源就是田臥就讀的能代工業。

自高中時代開始,田臥勇太就與【全日本最強高中生】劃上了等號,還以高中生的身份入選日本國家隊。田臥勇太在日本的籃球前景被媒體一致的看好,高中還沒畢業的他就已經有許多日本職業隊與廠商捧著鈔票跟贊助合約吸引田臥勇太的加盟。只是,田臥勇太深深明白在日本出色的自己實際上離NBA這個夢想殿堂的路途還相當遙遠,如果不趁早走出去水平更高的地方繼續磨鍊,自己只會離NBA越來越遠。

在衡量過後,田臥勇太決定放棄在日本的光環,隻身前往美國夏威夷楊百翰大學磨練。因為有傷在身與語言跟不上造成學業表現太差,田臥勇太草草結束了他只有一年的NCAA二級聯盟生涯,便回日本JBL職籃聯盟豐田植被隊一邊養傷一邊以賽代訓了一年。

回到日本後的田臥勇太仍沒放棄自己的NBA夢想。2003年受達拉斯小牛隊之邀,田臥勇太赴美參加了夏季聯賽。在與掘金的比賽中,田臥勇太很好地展現自己的速度與掌控場上節奏的能力,使得掘金的球探眼睛為之一亮,夏季聯賽結束後隨即與田臥勇太簽下短約。不幸的事情是,在球季開始之前,田臥勇太還是被裁掉了。

已經一隻腳踏進NBA夢想大門,最後又被現實無情擊倒的田臥勇太,還是沒有放棄夢想。再一次,田臥勇太放棄了回日本享受明星的待遇。那一年,田臥勇太加入美國次級籃球聯盟ABA長堤灌籃隊繼續磨練,帶隊取下了該年ABA聯賽的冠軍,成功吸引了菲尼克斯太陽隊的注意。

在04-05年的NBA賽季,田臥勇太成功留在了太陽隊的正式大名單。當然,田臥勇太合共出場4次,合計拿到7分4板3助的數據,與我國控衛孫悅的NBA生涯相差無幾的生涯,實屬亮點。但是,要知道的事情是,在籃球水平發展較好的中國,孫悅已經是億裡挑一的傑出。然而,在貧瘠的日本,田臥勇太成為了NBA球手,他足足比孫悅矮了將近30公分,率先創造了屬於亞籍後衛的NBA歷史。

田臥勇太之後,渡邊雄太、富堅勇樹、馬場雄大、八村塁等人也正在努力追隨著前輩的腳步,可以說,田臥勇太在十五年前埋下的籃球火種,終於在日本開出了夢想之花。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九、基斯·詹寧斯 (170CM)

誰是地表上出現過的最強170球員?基斯·詹寧斯,必須擁有姓名。

1987-91年,基斯·詹寧斯就讀於曾東田納西州立大學。大學時期的詹寧斯,曾入選過全美第二陣容,也曾在1991年獲得過名人堂頒發的弗朗西斯·波默羅伊·奈史密斯獎。這一獎項象徵著六英尺身高以下的最佳學生球員,初設置於1969年,由國家教練籃球協會投票選出。

詹寧斯參加了1991年的NBA選秀。作為一位身高僅一米七的大齡新秀,縱使在大學階段證明過自己實力,詹寧斯在當時還是沒有得到任何球隊的青睞。所幸的事情是,最後,詹寧斯以自由球員的身份開始了他的NBA職業生涯。他在NBA呆了三個賽季,效力於金州勇士隊(1992–95),在出戰的164場比賽中,基斯·詹寧斯平均每場18.0分鐘得到6.6分和3.7助攻。在95年之後離開NBA聯盟之後,基斯·詹寧斯一直在歐洲職業比賽效力,直至退役。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八、查理·克里斯 (173CM)


1977-1985年,NBA聯盟中最矮球員的位置,一直由查理-克里斯保持。作為一位身高僅5'8“的控球后衛,在以巨人佔絕對主導地位、三分球仍處於萌芽發展階段的時代下,查理-克里斯在聯盟生存了八個賽季,生涯每場平均得到8.5分和3.2助攻,實力與努力程度,可見一斑。

生涯之中,查理-克里斯有三個賽季得分上雙。最好的一年是他菜鳥賽季,在77場比賽中場均得到11分和4助攻。 自從退役以來,查理·克里斯擔任過亞特蘭大老鷹隊的主場解說員、小聯盟籃球教練等等職位。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七、泰·勞森 (179CM)


在NBA歷史上那麼多以變向過人著名的腳踝終結者當中,泰·勞森往往是很容易被大眾忽略掉的那一位。

泰·勞森的變向非常之快,光靠他第一步單純的爆發力,就足以把聯盟的過半後衛甩開。此外,勞森的運球實力、轉身速度、平衡能力、快速變換重心的能力都很不錯。

考慮到這樣出色的變向能力和突破移動速度,居然是搭建在一副壯實的重型身材之上,這就更加難得了。難以干擾投籃,這是所有矮個球員的通病。但是,在防守端上,快速強壯的勞森是很敢於對抗的。即使勞森投籃不夠穩定,上述兩個原因綜合起來,足以讓這一位身高僅有1.79米的腳踝終結者,在健康的時候打出接近明星級表現。

實力而論,勞森自然會比前面的幾位強上一些。為什麼屈居於此,只是因為對比前面幾位球員,勞森也算是高個子了。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六、斯伯特·韋伯 (169CM)

斯伯特·韋伯,NBA歷史上第三矮的球員,綽號【土豆】。

1986年,斯伯特·韋伯參加了NBA扣籃大賽。如今的扣籃大賽,更像是給扣技了得的新人們表演的舞臺,而80年代的扣籃大賽競爭可是一線球星雲集,競爭相當激烈的。當年,韋伯宣佈參賽之時,所有媒體都傻眼了。在當年也有參賽的隊友威爾金斯對此亦感到十分的意外,因為韋伯也從來沒有在他面前展示過高難度的花式扣籃。

雙手大力灌籃、單手扔板後再單手接口、旋轉360度、旋轉180度反手大力扣籃,最後以一個扔球彈地後旋轉180度反手扣籃結束,小土豆在那一夜光芒萬丈,他祭出了數個完成度和觀賞度都極其不錯的扣籃,刷新了人們原有的認知,壓過了【人類電影精華】,加冕為NBA歷史上最矮的扣籃王。剛剛好的二十年之後,韋伯再在扣籃大賽上現身,為身高1.75米的內特·羅賓遜做飛越的嫁衣,助其取得了扣籃王,這段經歷也成為了NBA歷史上關於傳承的一大佳話。

球員生涯的表現而論,土豆韋伯也絕非泛泛之輩。1985年NBA選秀中,韋伯被底特律活塞隊所選中,隨後被交易到老鷹。這一位小個子,擁有足足長達13年的NBA生涯,場均攻入9.9分5.3助攻。

當中,在效力薩克拉門託國王隊期間的韋伯是最出色的。91-92賽季為巔峰季,韋伯場均可以繳出16分7.1助攻1.6搶斷的成績單。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五、博伊金斯 (165CM)

追溯到2002-2003賽季開打前的休賽夏天,陣中還缺少一個替補後衛的勇士,在一堆候選人當中選擇給予博伊金斯這一位迷你球員一份為期一年的底薪合同。在此之前,博伊金斯先是在選秀大會落選,隨後兩次在拿到10天短合同後被球隊裁掉。無比珍惜NBA機會的博伊金斯,在金州展現出了屬於自己閃電般的速度和超強的亂戰得分能力,從此在聯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教練,我只有1米65,不是1米70,但會成為你手下最好的球員!”

十年NBA生涯,十三支球隊,合計出戰652場,場均8.9分3.2助攻,最高單場得分可以去到36分。身材雖小,博伊金斯卻是不折不扣的籃球巨人。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了世界上所有籃球愛好者,在籃球場上能否取得成就,不取決於你的身高,而是你的決心!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四、內特·羅賓遜 (175CM)

在那個男人崛起之前,綽號【小土豆】的內特·羅賓遜長期被譽為【地表最強175】籃球手。

追溯到大學時期,內特可是籃球&橄欖球雙修的好手,橄欖球獎學金、籃球獎學金雙雙在手。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美式橄欖球隊裡,內特是隊內的側衛。當然,真正讓我們認識內特的原因,還是籃球。

大學籃球時期,二年級的內特領導冷門弱旅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打入了2005年NCAA的前16強,從而走紅籃壇。打鐵要趁熱,同年,內特參加NBA選秀中,在首輪21順位被菲尼克斯太陽隊選中,隨即和昆廷·理查德森在季前一起被交換到了紐約尼克斯開啟生涯。

對,這一位1.75米的球員可是首輪秀。在筆者看來,那電光火石一樣的移動速度、43.5英寸的彈跳、以及同等身高下強大無比的力量,正是內特最大的賣點。

11年的NBA生涯中,內特·羅賓遜場均可疑交出11分3.0助攻2.3籃板的不俗數據。在單場最高得分上,內特可以去到相當高的45分;作為對比,當屆最好的控衛,享有【控衛之神】之稱的克里斯·保羅,不過43分而已,這足以見內特身上的【神經刀】屬性了。

作為體能勁爆的迷你後衛,內特的球風是侵略性與情緒化兼備,在反擊中的快速突破可以說是極其難防。外線上,雖然穩定性不夠,但是一旦手順起來,內特不斷強行出手命中的情況也為數不少。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三、蒂尼·博格斯 (160CM)

蒂尼·博格斯,綽號【小蟲】,NBA歷史上身高最矮的球員。在14年的職業生涯中,博格斯平均每場得7.7分、7.6助攻、2.6籃板、1.5搶斷。

在如此差的視野中,博格斯可以交出如此高的助攻,足以證明在天生的球商驚人之餘,博格斯在訓練中對隊友的跑位觀察和習慣熟記也去到了努力驚人的程度。如此高的搶斷,另外一個綽號【大盜之名】,則是證明了博格斯對於戰機的捕捉能力,以及每球必爭的拼搏態度。

還記得在初中之時,筆者的身高也不過是1.60出頭,也曾幻想自己有一日能征戰NBA。博格斯的籃球故事,則是支撐起筆者這一段年少幻想的來源。在博格斯之前,NBA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1.60米的矮子。在少年時代,哪怕無數次被他人嘲笑,博格斯總是會以相當篤定的語句告訴別人,他總有一天會進入NBA聯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拼命苦練。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巴爾的摩的韋克·福雷斯特大學,他卓越的組織指揮才能、神出鬼沒的盜球能力逐漸為人所知,當中包括了美國籃協。

1986年,蒂尼·博格斯代表美國出賽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十屆世界男籃錦標賽,表現極其優異。1987年在NBA選秀中,蒂尼·博格斯在首輪第12名獲華盛頓子彈隊青睞。新人球季中,博格斯跟當時聯盟最高的球員,來自蘇丹的7英尺7英寸(231釐米)隊友馬努特·波爾(一同作賽,相映成趣。兩人共同留下的那一張【疊籃球】照片,也成為了一時的經典。

NBA可能會再出現一個拉里·伯德,但決不可能再會有蒂尼·博格斯,從來沒有一個職業籃球選手像他那麼矮卻如此出色。 翌年,博格斯被送到新成立的黃蜂隊,表現愈見出色。黃蜂生涯裡,博格斯有三個賽季的場均助攻上雙。九十年代初,他跟拉里·約翰遜、阿朗佐·莫寧組成黃蜂隊的鐵三角,想必年資較深的球迷們應當還有一些印象吧。

身高1.60米、體重64公斤。若然在常規野球場上遇到這樣的球手,不知道諸位的第一主觀反應會是什麼呢?如果這個人告訴你,他當過美國的國手,也當過NBA季後賽常客球隊的三當家,又會如何?在筆者的認知中,這樣的震撼程度,恐怕不會低於詹姆斯本人就站在我的跟前。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二、達蒙·斯塔德邁爾 (178CM)

達蒙·斯塔德邁爾,NBA歷史上最矮的最佳新秀,綽號【小飛鼠】。13年NBA生涯,場均13.4分6.1助攻3.5籃板1.1搶斷,個人單場最高得分為54分。

生涯在猛龍的前三個賽季,小飛鼠的表現可謂是相當驚豔,場均數據可以去到19.6分8.8籃板,這完全就是明星級別的實力。

轉會開拓者之後,小飛鼠的表現雖然有所下滑。不過,作為首發球員的水平而論,小飛鼠還是長期高於聯盟平均水平,是令對手頭疼的狠角色。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一、以賽亞-托馬斯 (175CM)

官方身高在1.8米以下的,真正能打出明星級別水準球員,唯獨小托馬斯一人。兩度入選全明星、享有【末節之王】的美號、當過NBA豪門球隊的核心球員、帶領過球隊進入分區決賽。,沒有懸念,小托馬斯就是地表上出現過的最強的175籃球手。

自艾弗森之後,筆者再一次感受到了那一種專屬於小個子球手帶給球迷的類似感動。小托馬斯的震撼度雖遠趕不上AI,但從身材尺寸這一個角度稍作衡量傾斜的話,我認為小托馬斯也配得上和AI等量齊觀的掌聲。

身材迷你,IT的球風卻異常強硬,突破造殺傷的能力極其強大。在擋拆突破後,小托馬斯的首選永遠是得分,而非傳球,這一點像極了戰神AI。

防守端,受制於身材,小托馬斯是聯盟的有名防守黑洞。但是,至少在態度上,小托馬斯從來都無畏對抗。在截止到目前,小托馬斯九年的生涯中,筆者印象最深刻的的片段,並不是巔峰期內的他射出過的末節關鍵球,也不是那段時間內他那予取予求的強勢切入,而是來自於他在湖人的落魄期。

在快攻中獨自面對2米18的中鋒梅傑裡,小托馬斯沒有一絲猶豫去補防,竭盡全力起跳,最終賠上了犯規把對手助長氣勢的反擊扣籃阻攔下來。

NBA歷史上的十大迷你球員

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失去的爆發力,身高劣勢的突破手會變得越來越難靠近籃筐,從而難逃三十歲後火速下滑的命運,加之小托馬斯有臀傷在身。

三年前,小托馬斯是二陣成員,卻早在上賽季開始淪為邊緣人,實在讓球迷感到可惜。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嘲笑索要頂薪的小托馬斯不懂得見好就收,最終錯失數千萬沒有的收入。實際上,堅持對頂薪的索要,何嘗不是小托馬斯對於球場鄙視迷你身高世俗的反擊與不妥協呢?

正如從未聽過超級巨星打替補,從未聽過MVP要打替補一樣;相信許多球迷也從來沒聽過場均29分的得分手、聯盟的二陣成員不敢開口索要頂薪吧?

體育從來都是不公平的,缺失掉的先天部分也難以通過後天努力所大幅度彌補。世人道,小托馬斯心比天高,確實不假。可是,若非這一種天地不怕的心比天高,小托馬斯又怎麼能扭轉本該比紙薄的NBA宿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