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冬天,總想往煙火氣更足的地方跑

總覺得那兒早晨蒸籠裡的煙霧

路邊行色匆匆的食客

能讓我變得更加暖和一些……

豆漿油條、捲餅糊辣、豆腐腦筒骨粥……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這些剛出鍋的食物,溫暖而果腹、平凡簡單卻是桂林人每天清晨除卻米粉之外無法抗拒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瓦窯、崇信路;這些路名對於住在北邊的樂樂姐有些陌生,但為了這一口清早的味道,我特意跨越半個桂林,只為嚐到這些讓問溫暖的滋味……

◎ 老桂林都懂的“糊辣” ◎

◎ 9點前到店才吃得到 ◎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熱氣騰騰的食物端上桌,剛才沒吃上糊辣的那一點小失落瞬間被治癒了。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油條炸得酥脆,泡在熱熱的豆漿裡,看著屋外陽光打在樹葉的脈絡上,周遭有些許嘈雜:

點單的、甩古的、勺子碰撞碗碟的聲音不絕,卻莫名生出些此刻靜好的情緒。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對於平時喝豆漿都不加糖的樂樂姐來說,他們家的豆漿真的太甜了,但是和著油條一起,又似乎還不錯,味道很濃郁。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腐腦分量很足,入口香濃嫩滑,搭配糖水剛剛好。


◎ 捲餅、餛飩、炸醬麵 ◎

◎ 一週七天不重樣 ◎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離開瓦窯店之後,樂樂姐成功轉戰崇信路上的朱記油條;

這次樂樂姐要吃的是他們家的炸醬麵和牛肉捲餅。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捲餅是現點現做的,除了牛肉的還有蔬菜捲餅。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麵皮擀好之後,下鍋煎至兩面金黃。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煎制後的麵皮變得柔韌酥軟,刷上一層秘製醬料,鋪上超多脆嫩多水的黃瓜;

再來點番茄,最後放上幾片滷好的牛肉;內餡部分就完成了。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一點一點的將餅券好,然後切成小塊,一口咬下蔬菜的汁水在口中爆炸,餅皮焦脆有韌性,趁熱吃味道會更好。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焯好的麵條鋪上黃瓜絲,再來一勺點睛之筆的醬,一碗炸醬麵就做好了。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拌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然,一不小心“不聽話”黃瓜絲就會跑出來。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拌麵的過程香氣襲人,待每一面條都裹上醬迫不及待的吸溜進口,嫩嫩的黃瓜絲兒在嘴裡嚼出的清香,豪爽粗獷的炸醬麵,也藏著四季風物的溫柔一面。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忘記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在北京人心中,炸醬麵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它很小,說到底也就是一碗能飽腹滿足的面;

它又很大,裝得下北京人愜意的日子和自在的性情。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吃著炸醬麵長大的北京孩子,只要隔一段時間沒吃到就會惦記,非得痛痛快快吃一碗才行。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朱記油條這樣的小店也是如此,在桂林像這樣的小店很多;

在這裡發生的一切是桂林人再尋常不過的生活場景。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但住在附近的人啊,只要隔一段時間沒吃就會惦記

哪怕天氣嚴寒,也想要起個大早,不急不緩的吃下那碗豆漿、油條、糊辣、豆腐腦……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豆漿油條、糊辣、捲餅、豆腐腦…寫滿了桂林人清早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