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付費閱讀公測,會有什麼影響?

3月10日,微信公眾號“付費閱讀”從灰度測試開始全量投放,門檻比較低:註冊超過3個月、近3個月內無嚴重違規記錄、已發表至少3篇原創文章的訂閱號,即可獲得該功能,付費閱讀可謂時隔多年終於上線。


但如今公眾號閱讀率不足1%,並且付費閱讀雖然禁止分享,但卻能截圖傳播,對於創作者而言,效用到底有多大,應該如何更好的使用值得運營者關注。


公眾號付費閱讀公測,會有什麼影響?


公眾號的付費轉化,其實從2015年就開始,陸續上線原創聲明,打賞等功能,還有一段與蘋果之間的風波。正面來說,付費閱讀能夠讓創作者獲得更好的勞動收益,這也是其應得的回報,鼓勵繼續創作優質文章,如頭條號、知乎早已上線付費閱讀功能。


對於用戶而言,如今網絡上信息太多,低質內容、虛假內容充斥,付費其實對於有價值需求的用戶而言,能很好的節省時間、注意力,如我自己就習慣付費訂閱《財新》的內容,能看到許多更值得關注的視角。


但如果有些運營者將公眾號當作流量池使用,通過其他方式變現,那麼使用付費閱讀功能,難以避免的導致閱讀量降低,這需要測算收益形式1和收益形式2哪個更高。


收益形式1=免費閱讀*後續付費轉化率1*產品/服務/廣告收益


收益形式2=付費閱讀數*付費單價+付費閱讀數*後續付費轉化率2*產品/服務/廣告收益


公眾號付費閱讀公測,會有什麼影響?


得到作為知識付費領域的佼佼者,但羅振宇本人卻一直公開表示不喜歡這個標籤,我們都能理解對待知識就應該付費,但互聯網內容的低傳播成本,已經讓人們習慣了免費,並且各種盜版層出不窮,包括如得到裡的課程,網上就有不少低價網盤打包售賣。


另外如頭條號開通的付費專欄,本質是賣創作者的專欄內容,會先看到具體的內容介紹信息;但是公眾號的付費閱讀,則是讀取一部分,用戶並不知後續內容情況下付費,如果只是個標題黨,那麼用戶的購買體驗將相當差,這樣來看,或許會員制付費訂閱,為對用戶更好的方式。


公眾號付費閱讀公測,會有什麼影響?


個人認為這波公眾號付費閱讀,對於小說、漫畫,及有強IP屬性的公號而言是一波不錯的變現機會,但對於大部分公眾號運營者,只能做一個吃瓜群眾,最多在頭部號收費後,有一波撿漏增長的機會。


歡迎交流探討,分享試用後的經驗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