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中國又稱“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設立國際婦女節的想法是最先產生於20世紀初,當時西方各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和經濟擴張階段。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的工資使得各類抗議和罷工活動此起彼伏。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製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儘管後來當局出動警察攻擊並驅散了抗議人群,但這次抗議活動促成了兩年後的3月第一個工會組織的建立。

接下來的數年裡,幾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類似的抗議遊行活動。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當時有將近15000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十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最低工資標準)和享有選舉權(婦女選舉權)等,並喊出了象徵經濟保障和生活質量的“麵包加玫瑰”的口號。1909年服裝女工發動總罷工,2至3萬襯衣女工為了長達13周的寒冬增加工資並改善工作條件而參加罷工。婦女工會同盟為被捕的罷工者提交保證金和大量的罷工基金。

1910年8月26日-27日,在第二國際哥本哈根代表大會前夕克拉拉·蔡特金以國際婦女書記處書記身份主持召開了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這次代表會議有17個國家的100多名代表參加,代表了工會、社會主義政黨、職業女性俱樂部,還包括第一次當選為芬蘭議會議員的3位婦女。受到美國女工及其社會主義姐妹們行動的激勵,克拉拉·蔡特金起草了一份《關於爭取婦女選舉權基本原則的決議案》。這個決議案規定,“各國無產階級有階級覺悟的政治組織和工會一致同意:各國社會主義婦女每年要有一個節日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婦女獲得選舉權,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原則並連同整個婦女問題一起對待婦女的選舉權要求。婦女節必須具有國際性和認真地籌備。” 但會議並沒有一個單獨的關於確立國際婦女節的決議,更沒有規定哪一天是婦女節。

1911年3月19日,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婦女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德國各地舉行了爭取選舉權的集會,僅柏林一地就有5000多名男女工人參加。丹麥、奧地利、瑞士等國的婦女也都舉行了集會和遊行。 總共超過一百萬人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6天之後的3月25日,紐約發生了著名的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火災吞噬了140多名製衣女工的生命,這其中大多數是意大利和猶太移民。而惡劣的工作條件被認為是導致如此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這場火災後來還對美國的勞工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的婦女們也於1913年3月8日走上街頭,通過舉行和平集會等形式反對戰爭。


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婦女參加示威遊行

1912-1915年間,每逢3月19日這天,蔡特金都在國際婦女書記處的機關刊物—《平等報》上發表文章,紀念國際婦女節。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活動之所以選在這一天,是為紀念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和勞動婦女反對政府軍偷襲蒙馬特爾高地國民自衛軍大炮陣地而舉行的起義。這一起義導致巴黎公社的誕生。

紀念國際婦女節的活動後來還證明是俄國革命的前奏。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期間,彼得格勒女工響應布爾什維克的號召,於3月8日(俄歷2月23日)舉行慶祝國際婦女節的示威遊行,要求得到“麵包與和平”,參加了有9萬男女工人進行的罷工。後來發展為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起義,沙皇專制制度被推翻。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以後,由於女革命家羅莎·盧森堡被反動派殺害,因此,1919-1921年國際婦女節的慶祝活動都選在3月5日這一天。這天是盧森堡的生日。列寧於1920年和1921年發表的《迎接國際婦女節》和《國際勞動婦女節》兩篇紀念文章,都是在3月4日寫的。

1921年9月9—15日,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在莫斯科舉行,28個國家的82名代表出席會議。會上,保加利亞的女共產黨人建議,為了紀念俄國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鬥爭,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婦女節。第二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採納了這個建議,通過決議將3月8日這天定為國際婦女節。

此後,各國無產階級婦女每年在這天都以不同形式來慶祝自己的節日,只是由於時代的發展變化,其目的不僅僅是爭取婦女選舉權了。

中國首度公開、正式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在1924年3月的廣州,當時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蜜月期。1922年,孫中山在上海召集國民黨改進會議,再次改組國民黨,在新修訂的黨綱與總章裡規定設立“婦女委員會”,以“調查國內外婦女狀況,並研究國內婦女問題之解決方法”。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婦女部部長何香凝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上提出了“婦女在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獲大會通過,促使《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的政綱中明確規定:“於法律上、經濟上、教育上、社會上確認男女平等之原則,助進女權之發展。” 從而確立了婦女在社會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則。何香凝作為中國國民黨早期最重要的婦女運動領袖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何香凝

1924年廣州對於“三八”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活動,不僅成為中國首次公開的“三八”節紀念活動,也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婦女運動統一戰線的重要場域,國際婦女節因而已成為廣大婦女教育、檢閱自己力量和加強團結的盛大節日。

1924年2月下旬,在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幹部會議上,何香凝提議在廣州舉行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大會,由中央婦女部負責出面發起集會和遊行示威,會後何香凝承擔了紀念活動的籌備事宜。 1924年3月4日,國民黨中央婦女部以部長曾醒名義發出通告,呼籲廣州地區各婦女團體於3月8日舉行遊行示威,響應全世界婦女的“大團結示威運動”。翌日下午2時,廣州各界婦女代表數百人在執信女校大禮堂舉行籌備動員會,推舉何香凝為會議主席。何香凝發言,3月8日廣州婦女的遊行示威將是中國第一次組織的“三八”婦女節紀念活動,意義十分重大。1924年3月8日上午,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在廣州舉行。此後,“三八”國際婦女節在中國各地、各婦女團體間迅速傳播,每年的慶祝活動不斷。

在西方國家,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活動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正常舉行,但後來一度中斷。直到1960年代,隨著女權運動的興起才又逐漸恢復。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確認普通婦女爭取平等參與社會的傳統。1997年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請每個國家按照自己的歷史和民族傳統習俗,選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佈為聯合國婦女權利和世界和平日。聯合國的倡議導致為實現男女平等建立了國家法律框架,並且提高了公眾對於迫切需要在各個方面提高婦女地位的認識。

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 根據中國國務院發佈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第三條規定:婦女節(3月8日)屬於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婦女放假半天。

聯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於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三八”國際婦女節已經成為了聯合國的紀念日。有些人佩戴紫色的絲帶來慶祝這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