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一曲風笛主奏、提琴交響伴奏的史詩絕唱《For The Love Of A Princess》再次響起, 熟悉的旋律觸摸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瞬間把人又帶入那個英雄年代,心旌搖曳出熒幕上的偉大英雄和絕世佳人。


IMDB評分8.4,豆瓣評分9.0, 《勇敢的心》上映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如今再看,依舊光彩照人。


影片以13、14世紀英格蘭、蘇格蘭戰爭為背景,講述了蘇格蘭傳奇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帶領人民對抗英格蘭暴政尋求獨立的故事。全片閃耀著個人英雄主義光輝,雖然描繪了很多戰爭場面,但伴隨著悠揚的風笛,稀釋了畫面的血腥殘酷。


更多時候,我們只記住了那個穿著短裙挎劍策馬的鐵血英雄,又或是那個情話綿綿溫情脈脈的柔腸男兒。


我們艱難困苦地活在人世烽火中,是因為心底深處有著生而為人的驕傲。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1.人生沒有一次成長不是沉痛後的覺醒


痛苦加速了華萊士的成長,影片在構建人物形象上一點不拖泥帶水,開門見山,情節連貫。


少年華萊士瘦弱無力,他的第一次痛苦成長是父親被殺。一位優秀父親對孩子一生的價值取向具有決定意義,華萊士並沒有因喪父而沉淪墮落,練武求學,他選擇了向不公挑戰,選擇了同命運鬥爭。


成年華萊士一出場就帶著領袖光環,影片在一片喜樂祥和的氛圍下推出了這位學成歸來的王者,特寫鏡頭鎖定在這位意氣風發且自信聰慧的美少年臉上,俘獲萬千少女心。


美好總會被邪惡侵略,英軍強搶民女可能對華萊士有些許觸動,但觸動應該不大,因為畢竟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經常站在苦難之外悲憫別人,但其實沒有親身經歷苦難又有多少人能真的感同身受呢。


華萊士與美倫的愛情橋段給全片戰爭的粗獷蓋上了一層唯美,在蘇格蘭優美的山川河谷下,在華萊士熾熱執著的調情下,當撩人心扉的音樂響起,徹底讓影迷一起跟隨主人公陷入愛河。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華萊士的第二次覺醒自然是失去摯愛美倫。在美倫死前,華萊士並沒有解救眾生的宏大志向只有安穩度日的樸實願望。追求安逸平穩從來都是人的天性,總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覆巢之下無完卵,成人世界裡的天真總會矇蔽人的雙眼和心智,暴力壓迫從不會因為好人的異想天開而減輕,反而會變本加厲。


心有驚雷,生似靜湖。華萊士失去父親和妻子後沒有哀號,有的只是無言,內心痛苦全部被自己的人生理想封印,偉大的人格初現:生活已不值得眷戀,生命於他的意義就是解救眾生並還以自由。


泰戈爾說,當痛苦達到頂點,忍無可忍的最後關頭,那就是他覺醒的時刻。


痛失親情讓人成長,痛失愛情讓人成熟。這世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真正治癒自己的,只有自己。告別是人生成長的第一課,同過去告別,同摯愛告別,每次告別都是一個新的自我誕生,每次告別都會主宰一段人生命運。


沒有被苦難和黑暗包圍過的人,永遠無法在心裡點起一盞長明燈。


2.沒有實現理想不是無能而是認命


影片中華萊士戰前動員堪稱教科書式的演講,很多民眾畏戰怯戰總想逃避戰爭,華萊士的出現就像劃破黑暗的光,你根本無法抵擋華萊士那種不被現實嚇到打敗的人格魅力。


"戰鬥,可能會死;逃跑,會多活一陣,但從跑的那天到死都在苟活。"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華萊士無論是面對人民的嘶聲吶喊,還是和貴族據理力爭都是在傳遞著他的人生思想。其實,華萊士鬥爭反抗的不止是英軍暴政,還有人們的陳舊固有思維。他不僅想解放人民的肉身,更想解放人民的思想。


貴族階級佔有多數社會資源,只要能保證他們自己的權益不受損或者能盈利,他們就可以替誰效勞;平民階級在長期的壓迫中早已形成逆來順受的慣性保守思維,只要不危及到現有的生活就可以服從。


華萊士要團結貴族,爭取人民信任,勢必要觸動兩方的思維藩籬。可是有時候,群體的疊加不一定是力量的疊加,反倒是增加了愚蠢。很多人已經在現實裡磨滅了理想,接受命運的擺佈自然要比竭力奮鬥輕鬆。


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敢於揹負自己理想的人,才能有機會成為別人理想中的人。

我們常常夢想成為別人理想中的人,卻忽略了自身一直追求的理想。揹負理想的勇氣則顯得難能可貴,很多時候這份勇氣未見太陽就已被現實洪流和他人的流言蜚語熄滅。


五月天在《成名在望》中寫道,夢是把熱血和汗與淚熬成湯,澆灌在乾涸的貧瘠的現實上。


每個人活得有意義必須找到點燃自己心頭之火的力量,那火起之後的烈焰就是靈魂的糧食;

每個人脫離生活擺佈的唯一法門即是做理想的自己,改變之後自然會觸到理想的腳。


3.殘酷的現實可以取人性命卻收不走強者的膝蓋


《勇敢的心》在華萊士不屈赴死的行刑中被推上高潮。作為一個凡人,在獄中他害怕地祈禱希望獲得赴死的勇氣,在行刑臺上看得出來他依然有害怕,但真正的偉大,就在於擁有脆弱的凡人之軀,卻具有不可戰勝的神性。


行刑官數次想通過重刑折磨賺得華萊士的膝蓋,直到巨斧落下,他或許依然不解,為什麼和生命相比如此廉價的求饒"開恩"二字在華萊士那裡卻金口難開。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熾烈的愛,慘烈的死。精神有它自己的地盤,不會成為強權的附庸。華萊士用生命詮釋了"每個人都會死,並非每個人都活著有意義"的真正含義。


華萊士在片中兩次夢見逝去的美倫,第一次,美倫喚他覺醒戰鬥;這一次,美倫引他脫離苦海。華萊士死了嗎?他死了;華萊士死了嗎?亦沒死。


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


正如羅曼.羅蘭所講,英雄不是沒有脆弱的時候,只不過不被脆弱征服罷了。華萊士被肢解示眾後不僅沒有起到威懾,反而點燃人民鬥志,當羅伯特公爵拔劍反抗的那一刻,彷彿聽到華萊士的呼吸如大風盤旋在草原,向人們呼喚——我來遲了。


現實命運經常作為弱者怯懦時的盾牌,當他面對困難哭天喊地的時候,也就是他準備服軟屈膝的前奏。


與其在絕望和壓迫中苟活,不如在希冀和鬥爭中死亡。現實給了你一記大耳光時,請依然記得不屈服地抵抗。


4.以無私為底色的個性都可被視為英雄特質


英雄總是孤獨的,常被人視作異類;

英雄常是冷酷的,鮮少顧及兒女私情;

英雄也是頑固的,常不計代價激流勇進。


《勇敢的心》的成功絕不止在於單一塑造華萊士這個英雄形象,它更多的是為人們提供一種生命樣板和一種生活態度,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啟迪人們如何明白地活著。


我們可能都希望自己成為華萊士一樣的人物,在一呼百應之中盡享王者的榮耀,然而電影告訴我們,真正的榮耀不是成功而是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人的一生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燃燒。


儘管我們提倡要儘量去除個人英雄主義,但任何時代都需要英雄,無論是硝煙瀰漫的崢嶸歲月,還是海晏河清的和平年代,英雄精神依然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


這種精神可以是平凡,可以是無名,但只要帶著無私的品質和奉獻的基調,都是英雄的精神傳承。


獅子和螞蟻一樣偉大,小草和人類一樣重要。英雄從來不是什麼大羅神仙,他們不過是些血肉之軀的渺小凡人,不及諸神的光輝力量,卻代表著這個時代的能量總量。


無私架起了從平凡到偉大的橋樑,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你要相信英雄就在你身邊,你要相信你自己也是英雄。


樊登說,《勇敢的心》是他反覆看過最多次數的電影。這部猛片滿足所有人們關於對鐵骨和柔腸的嚮往,沒有看的小夥伴們抓緊補刷。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勇敢的心》:如果不能驕傲自由地活著,我選擇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