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榜樣|楊興權:不慌不忙的“老法師”

奮鬥榜樣|楊興權:不慌不忙的“老法師”

本報訊(通訊員張安娜 記者盧志堅)在江蘇蘇州方言裡,精通某一行的人被稱作“老法師”。蘇州市檢察院行政處處長楊興權在民事行政檢察戰線奮戰了14年,可謂這一行里名副其實的“老法師”。他寬臉笑眼,講話真摯而務實,渾身透著股老蘇州的不慌不忙。

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

行政違法監督線索來之不易。楊興權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全市行政違法監督的開展,基層院獲取任何一條線索都會第一時間和他分享,聽取指導,確保不發生偏差。

吳江區檢察院在2015年開展的行政案件處罰專項監督中,發現國土局的執法卷宗中存在處罰未履行情況——耕地沒有恢復。隨後,市、區兩級檢察院民行監督部門分別開展工作,深入調查,檢察建議也及時發出。一個月後,現場整改完畢,復耕的照片看起來“還可以”,原來的路面都成了土壤。楊興權卻覺得“有詐”:復原路面未遇任何阻力?他拔腿就去了現場。到現場用鐵鏟一挖,路渣和土壤混合的10釐米土層下面竟還是水泥平面,“難道這土是用來應付檢查故意鋪上去的?”憤怒之餘,他很納悶。

經過調研,楊興權建議吳江區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一是請求法院判決該區國土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後未依法及時採取進一步措施以實現行政處罰決定內容的行為違法;二是請求判令該區國土局依法履行土地管理職責,及時恢復土地原狀。吳江區檢察院提起訴訟當天,真正的整改開始了,77臺設備一齊出動,共清運垃圾、材料1.6萬餘噸,回填土方8000餘方。全部整改完只花了5天時間。整改完畢後,吳江區檢察院撤回第二條訴訟請求。

2017年2月4日,吳江區法院判決支持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請求,確認吳江區國土局未履行土地管理職責的不作為行為違法。這是江蘇省首例提起並判決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這件事之後,他每次去現場檢查違法用地整改情況都會帶根長棍子。”同事曹燕飛笑著說,“到那就往土裡一插,上面還標了刻度!”

楊興權說,這種懷疑精神來自近10年的公訴實戰,尤其是1995年剛工作時辦理的一起盜竊案令他備受啟發。嫌疑人跳落在金屬廠圍牆外,被巡邏民警發現,人贓俱獲。然而嫌疑人拒不認罪,堅稱在牆內看到有人正在盜竊黃銅,還將贓物裝進紅色口袋中。

眼看案件處於零口供狀態,楊興權決定去案發現場進行偵查實驗。他爬到儲存黃銅的高位,一個清晰的手指印赫然印在黃銅上。鑑定表明,這枚指紋就是嫌疑人的。另外,他還用紅領巾做了色彩辨別實驗,一般人在深夜根本無法辨識紅色,嫌疑人看出口袋顏色的謊言被拆穿。

去一線泥土的味道里找信心

今年,《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蘇州市古城牆保護條例》的先後出臺,都離不開檢察機關歷時兩年半的行政違法監督,離不開楊興權的參與。

至今,楊興權還記得姑蘇區檢察院名城保護工作室負責人姚莉第一次來找他彙報線索時的惆悵。那是2014年夏天,幹警在一次例行走訪社區的過程中得知:2011年春天的一天,居民老潘被一陣巨響驚醒,他出門後發現緊挨著自家的閶門城牆塌了。老潘向社區、街道、住建等部門反映,但因閶門城牆是市級保護文物,相關部門遲遲未能答覆,而他家的房子牆面、屋頂開裂,四面漏雨,房屋隨時面臨坍塌的危險。

“就在這種危險中,他又住了三年。”姚莉納悶地說:“為什麼古城牆倒塌導致的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隱患無人問津?我們應該怎麼做?”楊興權認為這是個具有重大監督價值的線索,他建議姚莉採取“四步走”監督方式:檢察調查、走訪約談、檢察建議,最後的兜底措施是公益訴訟。隨後,他和大家一起開展走訪。

幾次現場調查中,楊興權還發現有大量違章建築依託城牆搭建,用於開設廢品收購站及供閒散人員長期居住。周邊大量易燃廢品隨意堆放,事故隱患巨大。楊興權建議調查組將調查範圍進一步擴展。“這樣一個線索,必然要經歷漫長的努力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幸好最後我們成功了。”

當被問及信心來自哪裡,楊興權指指腳上那雙天天穿的白底藍面運動鞋,“去最一線泥土的味道里找。”

調查得自己跑,“功課”也得自己做

上門調查被直接拒絕,提出檢察建議不被採納……楊興權對行政違法監督的困難瞭若指掌,他認為首先要“全面武裝自己”,才能獲得黨委政府的支持和被監督單位的認可。至於如何武裝,他的策略是“腳板子+鼠標”,調查得自己跑,“功課”也得自己做。

2017年8月11日,蘇州市檢察院同市國土資源局會籤《行政公益訴訟聯席會議制度》,由此,國土資源部門行政執法難題破解、檢察院開展行政公益訴訟探索有了協作機制。

這次聯席會有什麼淵源?得從2009年發生在吳中區的一樁違法用地說起。當時,東吳村將一處農用地非法出租給他人建磚廠。2011年6月,國土局責令其停止土地違法行為,相關通知書載明的違法佔地面積為5畝。

楊興權收到吳中區檢察院報送的線索,立即組建兩個辦案組,一組設在吳中區檢察院民行科,負責前期調查、走訪約談相關部門和人員;二組設在蘇州市檢察院行政檢察處,負責指導調查,總結做法,制發檢察建議。

楊興權和吳中區檢察院幹警一道,帶著無人機去了現場。從拍攝的畫面來看,現場被澆築成一個巨大的鋼管堆場,一測算,整個堆場佔地面積達26.3畝。

現場去了七八次,檢察建議也是楊興權一手起草的。2017年3月,蘇州市檢察院向市國土資源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對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人依法作出處理,責令限期改正並拆除非法建築。建議發出後,幹警多次溝通督促,並使用無人機開展現場航拍。當年4月初,房屋被拆除,大片土地被恢復,土壤厚度滿足耕作要求,星星點點的綠草點綴在土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