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周鳳江:20多年後再“站崗”

黑龍江日報客戶端

20多年前,他手握鋼槍堅守在祖國的哨位上;現在,他手握“測溫槍”堅守在一線上……

自黨員幹部到一線參加疫情防控的號召下達後,有著31年黨齡、26年軍齡的省應急管理廳救災處副處長周鳳江,第一時間主動下沉到社區參加疫情防控,為群眾“站崗”。

“老兵”周凤江:20多年后再“站岗”

“我今天還有沒完成的工作,你們先吃飯吧,不用等我了……”。剛報名時,怕妻子不理解,他沒和家裡人說。可他年邁的老母親因癌症晚期身邊一直離不開人照顧,總用這樣的“託詞”是瞞不住的。“鳳江一定要小心,上崗的時候多穿點,做好防護,你要知道你是家裡的頂樑柱。”沒過幾天,妻子還是知道了實情,但這位曾經的軍嫂沒有任何抱怨,除了理解和支持,就是每日反覆的叮囑。

周鳳江工作的地點是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塞納陽光社區,強烈的責任心和職業敏感性讓他到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小區存在的“風險”。

“小區住戶這麼多,沒有完善應急保障機制是不行的。”針對小區在防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他建議成立由街道辦、轄區公安派出所、120急救中心、社區物業等單位組成聯合應急防控組,確保有情況能及時上報、迅速聯動、快速處置。

塞納陽光社區下轄的穆斯林小區卡點進出人員和車輛較多,他根據出入口道路空間情況,建議社區設立隔離柵欄實現人車分流,解決人、車混控所帶來的安全隱患。這些建議提出後馬上被街道和社區採納。類似這樣的安全建議他還提了很多,為社區降低疫情防控風險夯實了基礎。社區主任王鐵軍說:“我們一線工作人員責任心倒是不差,可就是應急保障工作形不成機制,過於零散,周鳳江同志下沉我們社區後,給了我們很多指導幫助”。

周鳳江參加過2003年“非典”防控任務,他知道“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是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最有效措施。

“我就住在這個小區,出去買點菜就回來。”2月29日,家住塞納陽光小區的一位居民不按規定要求外出,被周鳳江果斷拒絕。“那也不行,沒有出入證一律不準外出,麻煩您配合一下。”

“老兵”周凤江:20多年后再“站岗”

“疫情防控期間,勸說群眾待在家裡不出門,那我們黨員就得勤跑腿兒……”下沉社區以來,他不怕“說破嘴”,不停地為居民講解疫情防控政策、宣講防護知識,在卡點執勤時總是叮囑經過的每個人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他不怕“跑斷腿”,從卡點值守到樓道消毒、從張貼告示到轉送快遞,每件事都盡職盡責,他還積極協助社區妥善解決個別業主對疫情防控工作鬧情緒,不遵守秩序和言語過激行為,有效化解了潛在的矛盾和問題。

周鳳江兢兢業業的工作贏得社區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對此他總是笑著說:“我以前是一個兵,現在還是一個兵。應急人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就是一個‘勤務兵’,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都一樣踐行初心和使命!”(徐寶德 記者譚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