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明堂山:明堂山上名堂多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明堂山上名堂多”,這句話越來越響了。明堂山,多名堂而為名山。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明堂山位於大別山腹地嶽西縣境內。嶽西的山連綿起伏,明堂山自多枝尖山脈蜿蜒而來,兀自凸起三峰,主峰海拔 1563 米。據傳,2000 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封禪古南嶽天柱山,設祭拜的“明堂”於此。明堂山也因此染上了皇家氣息。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民間似乎對此不感興趣。老百姓曾經叫它“雞公山”,全因主峰石壁上有一天然雄雞圖案。


明堂山方圓50 平方千米,處處是景,步步生情,如若用一個字表達,“秀”最準確。古人云“三峰銳插霄漢,奇秀無比”,景裡套景,許多“秀”藏在山中。它的名堂在古林參天、花海綠浪裡隱約可見,秀得有滋有味。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核心景區內,巨石指天,巖體和古松襯托,透著一個“古”字。峽谷幽深,遍佈奇花異果。明堂主峰、神女峰、小柱峰矗立眼前,如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昭示。


葫蘆河峽谷區。清溪長流,奇花飛彩,僅是銀柳飛絮、飛來雪、馬尾銀瀑、散花吻石四道飛瀑,足以引人駐足。靈水落九天,走進去,身淨、眼淨、心淨。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葫蘆河峽谷區 圖源:明堂山景區


月亮秀崖區。以險取勝,松、石、崖渾然天成,襯以各色植物,色彩絢爛,誰是誰的陪襯?天上的一輪明月知道。


世人得為明堂山的四季喝彩。春花爛漫,僅是明堂山杜鵑的爛漫身姿就足以傾倒所有遊客。夏水歡暢,來自葫蘆峽谷四道奇妙的瀑布,飛沫盪出煙雲,如薄薄的簾子,清涼無比。秋葉歡暢,千種植物千種色,層林盡染,讓人心胸頓然開闊。冬飄瑞雪,這雪和冰凌是要在樹枝草木上駐而為景的,一草一木、奇松怪石,悄然在內心鼓動著對春的渴望。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杜鵑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瀑布 圖源:明堂山景區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秋色 應作平 攝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霧凇 圖源:明堂山景區


想看最美風光,就登上凌空的玻璃棧道吧。在這透明的世界裡,心恐高,眼不恐高,明堂山所有的秀,在這裡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眼望去,層巒疊嶂,雲海奔湧,恍如仙境。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高空棧道,可攬諸峰勝景


多名堂的明堂山,可拾取的名堂太多。比如李白結廬而居明堂山,為月亮岩石柱題名“北斗星樓”。比如太平軍陳玉成依險據明堂、清明、茶園巖三塞,存糧於巖洞。比如喊上一聲,大若碗口的都枝杜鵑花大聲“應答”……


山有名堂,秀在其中。


水陽江:詩意水墨畫卷


皖東南的宣城、蕪湖,河網密佈,阡陌縱橫,是安徽的魚米之鄉。水陽江,在這裡逶迤流過,留下多少美景、多少故事、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水陽江主要支流是西津河,有“西溪”之稱,發源於績溪縣太子山西麓,在績溪縣境內稱戈溪河。東津河發源於寧國市東南部銅嶺關,與西津、中津在寧國河瀝溪鎮匯合始稱水陽江。經五河渡,向北流經宣城。這裡江面漸趨開闊,古老的宣城依山傍水,是一座詩意瀰漫的城市。


水陽江一路匆匆,經水陽鎮再往東北,在宣城接納華陽河,在黃池鎮與青弋江牽手,到當塗縣與姑溪河一起流入長江。一路上,水陽江還串聯起南漪湖、石臼湖、丹陽湖、固城湖。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千迴百轉,水陽江出深山進平原,灌溉良田,養育了皖東南7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百姓。自古以來,人們逐水而居,繁衍生息,水路的便利帶來漕運發達,沿江集鎮店鋪林立,異常繁華,河瀝溪、水陽、水東、丹陽、孫家埠、灣沚…… 一個個古老集鎮如今煥發出青春光彩。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於水陽江畔流連忘返,在這裡展開一幅綿延千年的人文畫卷,李白、謝朓、白居易、韓愈、杜牧、孟郊……唐朝的著名詩人幾乎都在水陽江畔留下足跡。“一卷詩書入畫來,幾多閒情山水間”,詩人筆下的水陽江畔,確是一幅幅絕美的山水畫。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章念東 攝


水陽江帶著人間的煙火氣息,從歷史深處悠悠地流到今天。古今多少人和事,早已隨波逐流而去,留下的是隨處可見的遺蹟,見證了曾經的風華。


水東鎮,因地處水陽江東岸而得名,借水運之便利,唐代已成“市”,明代更是皖東南重要的水運碼頭,素有“小南京”之譽。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章念東 攝


臨水而居,靠水吃水。水陽江裡水產豐富,最值得說道的莫過於鱖魚了。張志和描繪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很適合這裡。每至桃花汛時,鱖魚便會成群結隊地在水陽江裡洄游。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八)

圖源:網絡


水陽江畔還出產瓷器,自古便有一條燒窯帶,那是中國製瓷史上鼎鼎有名的宣州窯。宣州瓷也同水陽江水一般瀉在了歷史長河裡,只在岸邊留下些許青花殘片,告知後人曾經的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