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源IC,看無線充電芯片的三種演進路徑

雖然無線充電市場撥雲見日開啟井噴式發展,但無線充電技術應用的短板還非常明顯。目前無線充電發射端芯片也基本是由三顆芯片構成,分別是驅動芯片、MOS芯片和主控芯片,與電源IC的演進路線類似,都是不斷集成的過程。

文|文標

校對|樂川

圖源|集微網

集微網消息 自去年蘋果新機全系搭載無線充電功能後,產業鏈廠商紛紛開始跟進無線充電技術,國產手機品牌廠商也在積極預研導入無線充電功能,整個市場迎來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截止目前,華為、小米均發佈了各自旗下首款無線充電手機華為Mate RS、小米MIX 2S;魅族發佈了魅族POP真無線耳機和魅族無線充電器;錘子日前發佈的新機堅果R1也加入了無線充電功能。

雖然無線充電市場撥雲見日開啟井噴式發展,但無線充電技術應用的短板還非常明顯。“無線充電功率損耗是有線充電的2.5倍,充電時間長是非常明顯的短板,但在充電自由度上,無線充電的體驗將會更好。”在充電頭網舉辦的2018(夏季)中國無線充電產業高峰論壇上,上海伏達半導體有限公司CEO王新濤表示,現在無線充電芯片與20年前有線充電電源IC設計頗為相似。

從電源IC,看無線充電芯片的三種演進路徑

上海伏達半導體有限公司CEO王新濤

無線充電芯片的三種演進路徑

20年前,電源IC設計基本由三顆芯片構成,分別是控制芯片、驅動芯片、MOS芯片,當時由於工藝、設計以及數字與模擬的限制,這三顆芯片很難集成在一顆芯片裡。

這與今天無線充電芯片的設計極其相似。目前無線充電發射端芯片也基本是由三顆芯片構成,分別是驅動芯片、MOS芯片和主控芯片,這正是功率集成的第一代無線充電芯片。

王新濤表示,隨著半導體工藝和芯片設計的不斷演進,可以把控制和驅動芯片集成在一起,同時將數字和模擬集成在同一個工藝節點上進行設計,這就形成了第二代無線充電芯片。

這其實是10年前,TI在電源芯片上做出的創新。TI將驅動芯片和MOS芯片整合在同一顆芯片裡面,整個效能在當時的電源IC中可以做到最好,這個架構現在在CPU的設計中也被廣泛使用。

“現在第三代電源芯片就是要進行數字和模擬整合,再加之功率整合。”王新濤表示,這樣的技術在電源芯片中已經開始出現,無線充電芯片設計演進的路線也將是如此。不過,目前,發射端無線充電芯片多數還是以第一代為主,發展路徑還會很長。

推出第二代無線充電芯片

可以看到,電源IC或無線充電IC的演進路線都是不斷集成的過程。那為什麼要不斷做集成?這是因為集成意味著系統效率會不斷提升,成本會不斷下降,這跟CPU的集成路線是一樣的。

王新濤表示,無線充電現在還處於發展初步階段,我們看到有不少芯片廠商已經在做第二代芯片,將控制和驅動芯片集成在一起,伏達正是其中之一。

目前,伏達半導體推出了新一代智能全橋™芯片,該芯片集成了全橋MOS和Driver,做到MOS和Driver完全匹配,提高了效率,可以輕鬆有效地解決EMI問題。

從電源IC,看無線充電芯片的三種演進路徑

據悉,伏達正在大量出貨的是第一代方案Gen 1(5W以及針對三星10W和蘋果7.5W的方案),第二代Gen2方案還在樣片階段,與Gen 1相比,Gen2的BoM可削減30%;在功率上,Gen 2最高可做到20W,相比第一代提升了數倍。

“Gen 2方案中SoC控制器的存儲提高了一倍,時鐘提高到了48M。”Gen2方案採用了主控芯片+智能全橋的架構,除了將控制和驅動芯片集成在一起外,同時還集成了Q值檢測、數字解調、DC-DC、以及完全無損的電流採樣,性能穩定,方案簡潔。

王新濤表示,無線充電芯片尚處於發展初期,前面的路還很長,包括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的跑道仍然非常寬廣。而對於伏達來說,能夠如此迅速地推出第二代無線充電芯片與TI不無關係。

據透露,王新濤作為伏達半導體的CEO和創始人,此前曾擔任TI公司總經理11年,負責電源管理產品和業務開發,他負責廣泛的電源管理產品,包括TI的無線充電發射器業務。

如今,TI的無線充電業務部門因諸多原因已經被裁掉,但看到無線充電市場巨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後,王新濤藉助TI的優勢資源成立伏達半導體勢必讓國內無線充電市場再起波瀾,將與IDT、NXP、勁芯微、易衝無線、美芯晟、上海新捷、翰為科技等公司開啟新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