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孫儷出演,必有精品”,已經成了所有觀眾的認同。的確,她主演的《甄嬛傳》豆瓣評分9.1,之後的幾部劇雖然評分沒有超過《甄嬛傳》,但孫儷的演技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這一次她出演的《安家》,很多觀眾都十分期待。

《安家》於2020年2月21日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同步播出。兩衛視收視率破2,綜合收視率創近三年新紀錄,全網播放量已經過6億。由此可見,該片在豆瓣上雖然只有6.2分,仍然收掀起了收視狂潮。

該劇改編自日本職場劇《賣房子的女人》,獨出心裁將賣房的核心與中國社會相結合,創造了氣息濃厚的屬於中國的房產中介故事:安家天下中介公司大區經理房似錦空降到上海靜宜門店,與徐文昌形成“雙店長”競爭的過程中,作為房產中介的他們,在幫助客戶安家之旅中,時常被捲入他們的人生,也見證了客戶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近幾年中國已經有了很多的職場劇,但是將職場定位到房產中介還是第一次。近年來“買房”成為中國人逃不開的話題,該片就為我們講述了賣房與買房的那些事。接下來我將從“人物群像、片名隱喻、生活影射”三個方面,來詳細解讀《安家》所傳達的“家和萬事興”以及中國特有的人情社會,並聯系現實,談談帶給我的思考。

《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買房者與賣房者雙方為服務人員與客戶,市場定位相反,但是生活目標與希望一致,都希望好好生活

《安家》整個故事都圍繞著房產中介展開,房子是逃不開的一個話題,買房者和賣房者同樣重要。買房者買房安家,賣房者掙錢安家。雙方雖然處於相反的位置,但是希望殊途同歸:都是想安定下來。《安家》安的不僅是家,還有心。

買房的人想給全家更好的生活環境、穩定關係,也是安全感與歸屬感的需要。宮蓓蓓和丈夫都是高知分子,現下二胎要出生了,但是全家6口人縮在62平米的蝸居里。自己寫報告都要縮在洗手間。老嚴夫妻辛苦了大半輩子,賣了十幾年的包子,想給兒子買個房子。林茂根則是嚮往幼時曾經見過的上海老洋房。

最後,宮蓓蓓買到了符合她要求的“小區+學區+三間臥室朝陽”的“跑道房”,老嚴夫妻買到了宮蓓蓓急於脫手的二手房,林茂根也終於要買到心心念唸的老洋房。

看房時的滿足、籤合同時的開心,是那麼的溢於言表、發自肺腑。因為他們買到的不是簡簡單單一套房子,而是過去那麼多年的打拼終於有了結果,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證明,自己的夢想得到了實現,未來美好的生活已經展現在他們的面前,自己在繁華的上海有了一席之地,不用再漂泊。買的是安定與安全,也是夢想與未來。

《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而賣房的人竭盡全力、使出渾身解數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與自己的夢想。房似錦因為從小不被母親喜愛,她想要用金錢來彌補自己的安全感,她拼命掙錢,不惜搶走同事的單子。魚化龍為了等顧客,從早上等到了晚上,打電話給顧客,還被一頓臭罵。樓關山在拿到佣金之後,將8萬塊錢全部轉給了父親還債,每天吃簡陋的菜。

他們為了單子對客人噓寒問暖、點頭哈腰。每一張合同、每一次看房、每一張傳單都是他們努力生活的證據。也許他們也曾想過要有自己的房子,但這些都需要通過努力工作得到。他們是在為了房子、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奮鬥。他們在替別人安家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安家,為自己未來安的家添磚加瓦。

買房者與買房者在市場來說屬於供求關係,一個介紹房源一個需求房源。在職業上,一個是服務人員一個是客戶。看起來兩個人的需求與目標非常不一樣,但卻總在某一點相遇:那就是他們都想好好生活。買房的人也許有一天會成為賣房的人,而賣房的人肯定會成為買房的人。因為他們的目標都是如此的堅定:為了生活,為了更好的未來。

《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電視劇以《安家》為名,在精彩紛呈的劇情、濃墨重彩的人物背後,賦予了“安家”更多含義

明明是賣房子與買房子的故事,卻取了一個如此詩意的名字。安心美好的片名之下,傳遞的是中國人民從古至今對家的美好祝願與期待。同時“安家”這兩個字也有著多重寓意,使得片名不僅聽起來詩情畫意,還更富有內涵。

第1層含義是房子《說文解字》對於“家”的解釋是”家,居也”。通俗來講,就是家是居住的地方。之前很多北漂的網友都說“願用家鄉一套房,換北京一張床。”這就突出了居住地點的重要性,沒有人想要一直租房子,都想擁有自己的房子,哪怕很小。小房子有時候小也會有很多麻煩。

產科主任宮蓓蓓一家6口人居住在62平米的小房子裡,她想買一套既是小區又是學區房,三間房都朝陽的房子,但是錢也不是很夠,已經看了幾十套房子都不滿意,心生厭倦。幸虧最後房似錦,稍用手段將空置了10年的跑道房賣給了她,完美符合宮蓓蓓的需求。

《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第2層含義是家庭:劇中的闞文濤給小三買房,闞文濤的妻子馮玉華陪著他白手起平,卻沒想到丈夫養了小三。她跑到房產中介,不準賣房子給闞文濤,又哭又鬧。老嚴夫妻兩人幾十年起早貪黑買了一套房,最後夫妻倆住不進去,無家可歸。

其實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一套房子嗎?不,他們在意的只是住在房子裡面的人。他們渴望在房子裡面與其他成員產生糾葛,有幸福穩定的家庭關係存在。房子對於他們只是一個載體,承載他們所有的感情寄託與家庭生活。當失去丈夫、失去兒子的時候,房子又有什麼用呢?

第3層含義是精神寄託:林茂根是上海百億富豪,他想買自己理想中的上海老洋房,房似錦和徐文昌給他介紹了很多家,都不符合,甚至他還去其他的房產中介公司。最後房似錦才找到了一個符合他想法的老洋房。他說這就是他小時候見過的老洋房。

對於林茂根來說,老洋房不僅僅只是房子那麼簡單,對於他來說是童年時候的夢想與期待,也是他的精神歸宿。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為了這個夢想打拼宮蓓蓓買房一直想要一個儲物間,也是為了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後能有放空心靈的地方,那也是她心靈的歸宿。

一套房子只有人住進去了才能稱作家,不然就只能叫做房子。只有鋼筋水泥,沒有一絲煙火氣息與人情冷暖。“安家”安的不僅是房子,更是家庭關係與家庭成員的緊密聯繫,也是個人心靈的棲息地。

《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在一地雞毛、柴米油鹽的煙火生活背後,是中國人傳統的“家和萬事興”思想與人情社會的真實表露

孫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劇中的故事85%都是有原型的,房似錦這個人也是真實存在的。

藝術本身就是情感的符號表達。觀看這部劇的時候,你會發現,劇中的情景都似曾相識,好像就在我們的身邊發生過,甚至在自己的身上經歷過。

劇中的老嚴夫婦賣了一輩子包子,守著一個小小的包子鋪幾十年,終於買了一套房子。徐文昌提醒貸款可以減輕壓力,但貸款要多付四十幾萬,老兩口毅然決然付了全款。聽說兒媳婦懷孕了,一改之前的猶豫,將兒媳婦的名字加在了房產本上。老兩口退掉出租房,興沖沖地準備去兒子家裡照顧兒媳婦,結果發現親家母早就住了進去,且兒媳婦看都不看他們一眼。

這樣的家庭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比比皆是嗎?為了給孩子買房省吃儉用,寧願自己累一點苦一點,也要湊夠買房錢。在得知有了下一代之後,放棄自己的原則;為了不讓兒子難做,自己搬出來無處可去。

很多老人這一輩子都是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他們骨子裡有著家和萬事興的傳統思想,“不為難兒女、不拖累兒女”他們一輩子的信仰。這就是中國的父母,為了孩子能捨棄一切,包括自己。

《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與老嚴夫妻相比,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房似錦是家裡的第4個孩子,剛出生時母親將她扔進井裡,幸虧爺爺救了她,這也是她名字的由來。母親還要求房似錦給她100萬,不給就一直賴著、堵著房似錦,最後在答應替弟弟還房貸之後,她才停止。徐文昌問房似錦為什麼都這樣了,還要聽她的話?房似錦說,因為她是我的母親。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人情社會,每個人都講究人情,顧及臉面,也沒有所謂的斷絕關係,生活都以家庭為紐帶,關係網圍繞家庭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張。如果房似錦與家裡脫離關係,那麼背後對她指指點點的人會更多,人不是孤島,總要與身邊的人接觸。所以就算再難,房似錦也沒有想過與家庭脫離關係斷絕往來。

而劇中客戶買賣房子成功後塞給房似錦紅包、找校長幫忙轉學都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幫忙,產生關係與往來,這些都是人情社會的表現,很現實也有人情味。

《安家》雖然是一部職場劇,但在職場的內核之外,披著生活的外衣。將“家和萬事興”的思想和人情社會的表現深深根植於這部戲中。生活中的我們都或多或少經受過這樣的教育與薰陶,所以在看這部戲的時候極有代入感,覺得劇中的世界就是我們的生活。

《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基於《安家》的”以和為貴“和人情社會,聯繫現實,談一談對於生活的思考與啟示

作為一部職場+生活的電視劇,《安家》可以說是一部雙線教學的電視劇。我們既可以學習房似錦和徐文昌等人的銷售經驗與職場知識,也可以通過劇中人物的生活汲取經驗,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①“吃虧是福”是假話,吃虧之後,忍耐同時不忘對自己加以訓練。

本來王子健已經跟老嚴夫妻談好了去看房子,但沒想到卻被房似錦給搶了先。在王子健還在傻等老嚴夫妻的時候,房似錦已經和他倆簽了合同。可是王子健什麼都做不了,他只能跑去質問說“你吃相太難看了。”

在生活中,這種自己的業績被上司或者領導強佔的例子真的是數不勝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過。古話都說“吃虧是福”,但其實都是假話。一味的吃虧,一味的忍讓,最後會變成老好人,不被人重視,不被人尊重,裡外不是人。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吃虧當做一門課程,好好去研習。吃虧之後,第一時間穩定情緒,冷靜思考,不要去想著去對峙,意識到這是一個鍛鍊自己的機會。根據這一次吃虧,客觀分析,從中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啟迪。再針對這一點,平時不斷練習,擴充自己的能力與本領。下次自己有經驗、有能力的時候,就可以躲開別人的暗箭。

《安家》:在異鄉漂泊打拼的人,想在大城市安家,更想安心

②不管是對待工作還是身邊的人,認清需求,對症下藥,幸福感會翻番。

房似錦想把跑道房賣給宮蓓蓓,先搞清楚了她的痛點,在跑道房的裝修上下了一番苦功夫。為了舊房能賣個好價錢,親自上她家清理房間。用心做新房裝修創意設計,從垃圾堆裡撿出他她兒子的畫掛在走廊上,並且用閣樓上的天窗給她描繪了一個詩與遠方,每一點都擊中了宮蓓蓓的痛點,最終三個月不到就將房子賣了出去。店裡的人都刮目相看。

不管在生活還是工作上,只有抓住別人的痛點與需求,才能夠真正的做到點子上。工作上要知道項目的重點與客戶的需求;與朋友家人對象相處的時候,要記住他們的需求,及時給予他們想要的。只有給了對方想要的,才能收穫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別人想要這個,你給了他另外一個,那麼事情就是事倍功半。所以對症下藥,不管是對於工作,還是人際關係都見效很快。

總結一下:

《安家》播出30集還不到,但評分遠超過同期播出的電視劇。在豆瓣上的評分也有上漲的趨勢。

男女主並不是完美,但卻貼近生活,有缺陷也更加真實。它不同於近年來的電視劇披著職場的外衣,內裡還是青春偶像劇的套路。而是真正在講職場講房產中介這一行業。看完這部劇之後,如果觀眾對銷售、對服務行業有了更加的認識,略懂了一些買賣房產的知識,那我覺得這部劇就是有用的。

今天我這篇文章就從多個角度,一一解讀了《安家》。也結合現實生活闡述了《安家》給予我的一些思考與啟迪。通過觀看《安家》,觀眾也會對《安家》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劇中雞毛蒜皮的故事也是我們的生活,他們的職場也和我們相差無幾,希望都能多學一點生活與職場的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