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十四五”規劃將於6月底完成初稿!將嚴控煉油等產能擴張

3月3日,在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線上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下稱“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年內要編制完成《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煤化工、化工新園區等一批專項規劃,以確立“十四五”石化產業的目標、任務以及措施。

石化“十四五”規劃將於6月底完成初稿!將嚴控煉油等產能擴張

據悉,目前聯合會已經分成五個組到25個省市64家石化園區和近200家企業進行了調研,初步安排是到6月底要形成初稿。


當天發佈的《2019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石油和化工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為4年來新低;利潤總額6683.7億元,同比下降14.9%,是近4年來未有,其中,煉油業利潤下降了42.1%,為近五年最大降幅;化工業利潤下降13.9%,為十年來最大降幅;進出口總額7222.1億美元,同比下降2.8%,為近3年來首次負增長。


受疫情影響,各類化工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出現新的問題。一方面,上游大型企業連續生產,但下游銷售、物流受阻,企業生產負荷下降,正常生產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各種隔離措施使市場消費出現斷崖式下滑,終端企業大量停產或開工推遲。


《報告》預測,總體形勢上看,一季度成品油以及化工產品等重點產品的產銷將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但是疫情過後,下游消費會出現明顯反彈,預計二季度後市場將會迎來新的繁榮,價格的上升會提升行業利潤。根據宏觀經濟運行趨勢、行業生產、價格走勢、結構調整變化等因素綜合分析判斷,2020年國內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將呈前低後高、企穩回升態勢。預計全年全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5%,其中,化學工業營業收入增幅約為7%;石油和化工行業全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約8%。


但值得注意的是,產能嚴重過剩已成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傅向升指出,不僅擔心氮肥、純鹼、燒鹼、電石、輪胎等大宗基礎產品的過剩,“最讓人憂慮的是煉油、芳烴、聚酯,甚至烯烴、有機硅、聚碳酸酯等過去短缺的化學品產能過剩”。


2019年,中國的煉油能力已超過8.5億噸/年,產能利用率約為76%。通常情況下,工業裝置的開工率在80%至85%。這說明,目前國內煉化產能利用率水平較低。


有關產能過剩問題目前已引起一定的重視。從2020年開始,除國務院石化產業規劃方案規劃部署的國家重點基地和重點項目以外,新建和擴建煉油項目以及新建PX和乙烯項目一律進行嚴控,不得違規審批。


其實早在2019年11月25-27日,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就在北京召開 了《石化化工行業“十四五”規劃研究報告》徵求意見會。讓我們一起來回看↓


研究報告預測了“十四五”行業相關預期性目標:

預計2019~2025年,石化化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在5%~5.5%,到2025年達15萬~16萬億元。

在主要產業規模方面,預計到2025年主要產品年產能為:

煉油9.3億噸、乙烯5000萬噸、PX4300萬噸、合成氨6600萬噸、磷肥(折純)2000萬噸、PVC 2700萬噸、煤制烯烴950萬~1050萬噸、煤制乙二醇1000萬噸、各類化工新材料約4500萬噸。

研究報告提出了“十四五”行業重點任務:

  • 一是去產能、補短板,提升供給質量;
  • 二是調結構、促升級,提高產品和企業質量;
  • 三是培育新動能,提升產業發展潛力;
  • 四是安全綠色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 五是“一帶一路”促進行業開放發展。

圍繞重點任務,研究報告進一步提出了穩妥推進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提升煤基清潔能源保障能力、推進化工新材料補短板、推進傳統化工技術路線升級和產品結構優化、推進優化整合提高化工企業質量、優化園區佈局提升園區質量、強化技術創新開發高新技術、嚴格危化品安全管理等重點工程。

此前,傅向升副會長在“2019年度外資委年會”的講話中總結了“十三五”期間我國石化業的表現,他指出,“十三五”以來,無論是石化行業總收入、利潤總額,還是主要石化產品的生產與消費,都保持了總體穩定:

全行業主營收入保持穩定:

2016年實現主營收入13.28萬億元,2017年13.78萬億元,2018年12.4萬億元,預計今年高於12萬億元。分板塊看,油氣板塊逐年增長,2016年7855億元,2017年9201億元,2018年10140億元;煉油板塊逐年增長,2016年2.88萬億元,2017年3.42萬億元,2018年3.88萬億元;化工板塊逐年遞減,2016年9.2萬億元,2017年9.1萬億元,2018年7.3萬億元;由此可見,化工板塊遇到的挑戰更為嚴峻。


行業效益保持穩定

2016年實現利潤總額6444億元,2017年8462億元,2018年8394億元,預計今年高於7000億元。分板塊看,油氣板塊起伏大,2016年-543.6億元,2017年329.7億元,2018年1598億元;

煉油板塊相對穩定,2016年1703.6億元,2017年1911.5億元,2018年1702億元;化工板塊基本穩定,2016年5073億元,2017年6050.7億元,2018年5006.5億元;可見,油價對油氣板塊的效益影響直接相關。

主要產品產量穩步增長

乙烯產量2016年1781萬噸,2017年1821.8萬噸,2018年1841萬噸;丙烯產量2016年2542萬噸,2017年2800萬噸,2018年3005萬噸;聚乙烯產量2016年1435.5萬噸,2017年1472萬噸,2018年1402萬噸;聚丙烯產量2016年1849.7萬噸,2017年1900.5萬噸,2018年2041.9萬噸;聚氯乙烯產量2016年1669萬噸,2017年1790萬噸,2018年1873.9萬噸;PX產量2016年946萬噸,2017年971萬噸,2018年1125萬噸;PC產量2016年63萬噸,2017年79萬噸,2018年97萬噸。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煉油行業的產業佈局、集中度以及產品結構優化進程:

2016年度淘汰落後產能5808萬噸,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8.04億噸,加工原油量5.41億噸,平均產能利用率67.2%;

2017年度再淘汰落後產能2355萬噸,加上惠州、雲南2套新投產裝置,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與上年基本持平,加工原油量5.68億噸,平均產能利用率71%;

2018年度再淘汰落後產能1165萬噸,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8.13億噸,加工原油量6.04億噸,平均產能利用率74.2%。


煉油行業成品油的產量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同比僅增0.6%,鑑於柴油消費市場的不斷萎縮,成品油的柴汽比也逐年下降,今年前9個月的消費柴汽比約1.14;

2016~2018年烯烴、芳烴等有機化學品和聚烯烴(聚乙烯增速2.6%~4.9%以上,聚丙烯增速5%~9.7%)及其專用料(合成樹脂增速4.2%~6.6%)的增速明顯加快;

最明顯的是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增速高達22.8%~26.0%;PX 的增速也達到2.6%~15.8%。

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石化全行業把綠色發展擺在石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突出位置,持續加大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循環化改造和資源綜合利用力度,不斷利用綠色新工藝和節能減排新技術開展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全行業的物耗、能耗、水耗以及廢棄物排放量都持續下降,全行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2017年以來石化聯合會共評出綠色工廠125家、綠色產品258個、綠色石化園區9家、綠色石化園區創建單位6家、綠色工藝30項。

2016~2018年全行業萬元收入耗標煤分別為0.47噸、0.53噸、0.47噸,今年前9個月0.52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