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同心戰“疫”,靜待花開

三月,本是踏青賞花、沐浴暖陽的好時節,怎奈無情的疫病,打破了平靜的生活。病毒無情人有情,愛和希望永遠比病毒蔓延得更快,我們對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充滿信心。病毒雖暫時阻斷人與人的相互交往,卻割不斷心與心的同頻共振。

病毒可以隔離城市,卻隔離不了民族團結。“所愛隔山海,山海亦可平”。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專題聽取並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到各級黨員幹部衝鋒在前、下沉一線、靠前指揮;從“白衣戰士”主動請纓逆行而上到人民子弟兵披星戴月馳援戰場;從眾多勇士在一線奮戰到廣大居民在家裡堅守戰鬥;各兄弟省份各族人民對口援鄂援漢……“為武漢加油”,從來都不是一句空泛的吶喊,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前方後方戮力同心,域內海外和衷共濟,一同匯聚成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病毒可以隔斷校園,卻隔斷不了少年夢想。疫情期間,全國各所學校不得不推遲原定的開學時間,改變傳統的上課方式。儘管校園被隔離、師生被隔離,卻隔離不了莘莘學子對知識的渴望和夢想的追求。家裡沒有網絡,14歲的郭翠珠就在村委會門口昏暗的燈光下“借網”學習,他的父親默默守護在她身邊;為了尋找網課信號,16歲的楊秀花走了近一個小時的山路,找到一處懸崖邊上課,一學就是五六個小時;在武昌方艙醫院接受治療的高三學子黃玉婷一邊與病魔作鬥爭,一邊埋頭苦學等等。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種種際遇,在這個特殊時期,降服病魔是場大考,發奮學習、掌握本領亦是人生考題。這些凌雲壯志的少年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人生態度,“不負韶華,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堅韌不拔、迎難而上。少年如此、國家如此,全民戰疫豈能不勝?

病毒可以隔開擁抱,卻隔開不了世間溫暖。在疫情陰霾的籠罩下,我們不得不保持身體距離、隔空擁抱。儘管病毒讓我們無法感知彼此的體溫,卻能深刻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無限關愛與溫暖。“英雄武漢盡英雄”,在這場全民戰疫中,我們忘不了穿著成人紙尿褲連續奮戰、席地而臥的醫務工作者;忘不了為人代購身上掛滿藥袋子的社區工作者;忘不了日夜兼程保障物資及時送達趕路的運輸突擊者;忘不了那些凌晨四點依然忙碌在每一個空曠街頭的江城守夜者;忘不了無數像雷鋒一樣做好人好事不留名的志願者;忘不了每一位始終堅守在戰疫後方、顧全大局的普通武漢市民。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用心靈溫暖心靈,用微光點亮微光。正是無數溫暖的微光相聚,才讓我們看到了不期而遇的美好和未來可期的曙光!

疫情讓這個春天格外漫長、格外寒冷,但我們已經在種種相隔相望、相知相融裡,互幫互助、互勉互勵,共同看到了春暉。待到萬紫千紅、江城璀璨時,讓我們在古琴臺《高山流水》的鬱鬱蔥蔥裡,互道一聲別來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