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為啥變成了“亞洲三流”?(上)


中國足球為啥變成了“亞洲三流”?(上)


怎樣定位中國足球在亞洲水平的定位。眾所周知,中超聯賽多年之前已經在亞洲聯賽中遙遙領先排名第一。但是中國足球在亞洲的地位是每況日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來一一細說。

隨著1994年紅山口會議,中國足球真正走向了職業化。中國足球的火爆滿足了球迷們飯後茶餘,也填飽了投資商們的饢包。為什麼職業化以前中國足球還能排在亞洲的前列,職業化以後慢慢變成了亞洲三流球隊。

中國足球為啥變成了“亞洲三流”?(上)

職業化之前統稱叫專業化,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體工大隊,那時的環境比較惡劣,訓練場地,訓練系統,訓練津貼,都比較落後不能與現在同日而語。那時的球員都有一個信念就是養家餬口,而不是想著去賺大錢。這促使了那批球員在訓練上的刻苦和努力。基本功紮實鬥志頑強有一股拼勁,當時也沒有現在社會上那種花花綠綠的誘惑。雖然那時的成績也不是很好只有1988年闖進了奧運會,但是水平也是排在亞洲一流位置上,比日本隊都有優勢。

中國足球為啥變成了“亞洲三流”?(上)

隨著職業化的到來,大批資金的注入,踢球隊員的工資獎金翻了不知多少倍後,中國足球開始飄飄然,在社會的地位也隨之提高,大批球迷也開始了追星,導致了球員心理上的失衡,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也算是社會的公眾人物了。

當然職業化前幾年這批球員還是不錯的,他們都經歷專業至職業的過度,球員本身的能力也是比較紮實,越到後期新老交替以後,水平低下全無鬥志的能力彰顯的“淋漓盡致”。

中國足球為啥變成了“亞洲三流”?(上)

為什麼都說投資足球都在賠錢而我說是在賺錢呢,這體現在社會效應上,恆大力帆萬達實德這些投資商我敢說大批人在他們沒有投資足球前知道的很少甚至聽都沒聽說,這就是足球的魅力,讓他們在社會上也有了一席之地。可能在足球上賠錢但在社會宣傳為投資商們的商機不知道賺了多少倍,這就叫“廣而告之”。投資商的經濟理念無可厚非,但是對中國足球的發展起到一個什麼作用?!沒有投資商就沒有中國足球,沒有中國足球投資商這樣發展,雙贏才是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