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如果要說出一樣代表浙江臨岐飲食文化的東西來,答案應該是臨岐暖碗,也叫暖鍋。是浙江千島湖臨岐鎮獨有的美食,這份打造暖碗的手藝,也是臨岐鎮獨有。臨岐暖碗在2017年成為了淳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一隻暖碗價格在1000-2000價格不等,作為一隻火鍋來說,價格不菲,但臨岐每家都必有暖碗,這是為何?吃暖碗,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本地的風俗習慣。有不少都會提到小時候過年時才能吃上暖碗,以至於現在就覺得暖碗代表了過年的味道。此外,暖碗的材質和純手工打造,也決定了它的價格。手藝人和暖碗都來自生活,也把這項手藝用於生活,既能養家餬口,也能傳承手藝。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從千百年前,因為造價不菲,暖碗就成為了臨岐人的重要家庭財產,也是顯示經濟實力的一種標誌。有錢人家還會置辦暖碗作為女兒的嫁妝,不僅如此,清末兵荒馬亂時,帶著暖碗逃跑也是很常見的。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暖碗由繼承了這項非遺的手藝人純手工打造,一隻暖碗需要做4-5天,千萬次的敲打錘鍊。暖碗看起來像一口鍋,中間有一圓筒,腹腔中空,可以放置木炭燃燒,腹腔外圓周凹陷,用於盛放菜餚。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我們找到了本地有名的手藝人厲厲良德師傅,來到他的手工作坊時,他笑呵呵地說起話來不慌不忙,對自己的工作一絲不苟,給我們講了暖碗的製作技藝,只可惜了他的手藝現在無人繼承。暖碗由黃銅或紫銅打造,重在手工藝。說每一隻純手工的製品中都有手藝人的匠心,我覺得沒錯。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厲良德師傅是這項非遺的傳承人。製作暖碗這門手藝對他是家傳手藝,已在厲家傳了3代,他也已製作暖碗數十年。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製作一隻暖鍋的工序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外殼塑形、焊接、上錫、拋光四大步驟。厲師傅還曾自己用銅廢品進行高溫熔化。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製作5毫米厚的銅板,要慢慢用鐵錘錘薄至1毫米。以均勻厚實的銅片作為原材料,讓暖碗受熱更均勻,內壁塗有錫層,能夠防止銅鍋生鏽。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今天我們的到訪剛好是他的生日,愉快地聊了很久。芳姐還說下次一定要提前告訴他們,她要做一鍋最最好吃的暖鍋招待我,也許我以後沒機會再來看他們,但依然讓人心裡很暖很暖。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家家戶戶過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是必吃暖碗。暖碗的樣子很像我在北京吃的銅火鍋,但它是把食物一層層提前做熟埋在鍋中。大概每家做法也各有千秋。今天拍完了暖碗製作,我們特意去吃了暖碗,好吃又暖和。

臨岐暖碗的食材,俗稱“三層樓”,把食材大致分為上中下三層。底層採用新鮮的蘿蔔打底;中間用切成薄片的白豆腐;上層以土豬肉為主,切成方塊,事先煮熟備用。海帶之類的配菜,鋪在五花肉之上。撒上青色和紅色的小辣椒,看起來就令人食慾大振。

浙江臨岐暖碗,老手藝人捶打千百次,探訪暖碗製作背後的故事

在臨岐,吃暖碗還有講究,一般為八個賓客享用,各有各的範圍,一般都不會伸筷子到其他人面前,否則就會被他人嘲笑,這樣的風俗不僅有趣,也體現了臨岐人的飲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