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不是真正的解脫

離婚,不是真正的解脫

剛才,在同學群中有人說:某某同學離婚了,又結婚了,女方小男方十歲,後面還帶了兩個字:“嘖嘖”!

言下之意,找個小老婆是無數男人夢寐以求的好事!幸福家庭都有相似之處,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離婚,對於自由隨性的現代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對於把一生情感寄託於婚姻中的我來說,除了感嘆!仍然是感嘆!

百姓百姓,各有各性,對待婚姻,各人有各人的態度,我不想對誰的生活品頭論足,也沒資格去說這些。至少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幸運的、圓滿的、雖說算不上極品,但幸福指數能保持在上中等就算不錯了。再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有把握延續這份上中等婚姻的自信。

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意思,不是想針對某一個人,也不是想對誰的婚姻去做點評,就是希望在情愛氾濫的今天,作為人類的我們,儘量能把控好自己的婚姻,能給自己未成年的兒女,提供一份健全家庭考核試卷的正確答案。

離婚,不是真正的解脫

大多數人的婚姻,是由兩個陌生異性從相遇到相識,再在慢慢磨合中組成的。

當然,在當今時代,一見鍾情馬上試婚後又分開的也不乏其人。一對夫妻的組合,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有著不可分割的因果關係,有句話這樣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之間的緣份關係,應該是所有緣份中,最深的一層。

未受法律保護的同居關係,即使再親密,感情再深也不能稱作夫妻,夫妻關係的組合,在有些時候,也可稱為搭夥過日子,有的夫妻雖說吵吵鬧鬧一輩子,卻能從踩上紅地毯的那一刻開始,走到發白直至終老。

離婚,不是真正的解脫

有人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不這麼認為。過去農村,有很多夫妻是經過媒婆介紹,相親之後才走到一起的,婚前沒有感情可言,但在婚後,卻能培養出非常牢固的感情。

我的姥爺和姥姥就是這樣一對夫妻,姥爺上學的時候娶了姥姥,據姥爺講:他去相姥姥的時候,沒敢看姥姥的臉,只看見了姥姥的腳,還好是傳說中的三寸金蓮。可憐的姥姥連看都沒敢看姥爺一眼,就這樣在兩家大人的攛掇下糊里糊塗嫁給了姥爺。

婚後的姥爺一直在縣城讀書,極少回家,可憐的姥姥只有孤燈孑影獨剪燭花了,姥爺和姥姥在婚後十年才生的母親,自從有了母親和舅舅,姥姥才在這個家族中算是有了地位。但是,從我記事起,姥爺和姥姥的相處卻非常融洽,真正的夫唱婦隨,兩人的後半生也是在互尊互敬,相親相愛中度過的。

離婚,不是真正的解脫

當然,在人類思想和情感進步後的今天,姥爺和姥姥的故事,聽起來就是奇葩中的奇葩。愛情,在某些時候和婚姻是兩碼事,有些人對待婚姻的態度,是隨便找個人過日子,或是隻為找個女人生一堆孩子延續香火,但我今天所論述的是有質量的婚姻。

有質量的婚姻,肯定蘊含著愛情的成份,最起碼彼此之間有著維繫婚姻的法寶,那就是忠誠和信任。有人說:愛情是有保質期的,過了保質期就會潤上散場的成份。我說:有保質期的算不上愛情,應該是激情才對。只有激情才會夾雜毀滅婚姻的腥腐:如貪婪、自私、慾望、物質、幻想……

離婚,不是真正的解脫

戀愛中的男女,大多數應該有過激情,一旦走進婚姻,這些激情成份就會趨於平緩,畢竟婚姻生活是和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五味相掛鉤的。在我看來,一份婚姻長久的維繫不是激情和浪漫,而是忠誠、理解、信賴和包容。

面對婚姻,作為一個文化修養提高後的現代人,結婚或者離婚,都要頭腦清醒,認真思考,雖說這個思考過程有些複雜,可當走進婚姻之後,想回頭時的餘地就不會太寬。要知道,兩個異性的結合,幸與不幸,離婚不是真正的解脫,而是另一個麻煩的開始。

離婚,不是真正的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