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帶動700人養魚致富:特種養殖培育“產品”更要培育“市場”

我是生於農村、工作在農村的閒來吹殼子,歡迎您和我一起關注三農。

在四川省瀘州市江北鎮農村,有一名特種養魚大戶叫作李申學。老李是退伍軍人,退伍以後一頭扎進了特種養魚行業,一干就是二三十年。他養殖的武昌魚、桂花魚、胭脂、巖原鯉、江團等珍稀魚類,廣受消費者好評。老李養魚成功了,開始致力於幫助村民養魚致富,一個人就帶動了700餘人養魚致富。

1人帶動700人養魚致富:特種養殖培育“產品”更要培育“市場”

特種養殖的道路是崎嶇的

對於養殖業大家都很熟悉,日常的養殖就是養殖市場常見的家畜肉禽。也許有人說李老這樣的養殖戶,不就是養魚的嗎?其實不然,老李養殖的魚中,像是胭脂魚、巖原鯉都是國家二級保護魚類,市場稀少、營養價值高。像老李這樣,養殖的動物或稀少、或高價值、或新奇的,就是特種養殖。

特種養殖的動物一定是不常見的,來源稀少。特種養殖之所以利潤比較高,就是因為養殖的產品比較新奇和稀少。像是老李養殖的胭脂魚、巖原鯉,屬於國家保護動物,食用野生的就是犯法。當初為了找到胭脂魚、巖原鯉魚苗,老李沒少折騰,野生的不準捕撈、養殖的市場沒有,最終還是在專業水產研究所找到。特種養殖的產品,基本都不好找幼苗。

1人帶動700人養魚致富:特種養殖培育“產品”更要培育“市場”

特種養殖對於技術要求比較高。據說老李當年為了養殖巖原鯉,花了10萬元引進魚苗後,在養殖過程中由於技術缺少,差點血本無歸。那是1992年啊,10萬元的價值可想而知。這種境遇不是特例,因為特種養殖的動物都非常難見,養殖技術很可能處於研究空白,很多時候還要依靠養殖戶自己摸索。所以對養殖戶的養殖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從業人員對於相同類別的產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從這個方面來說,特種養殖的風險性很高。

1人帶動700人養魚致富:特種養殖培育“產品”更要培育“市場”

特種養殖的成功充滿不確定性。一般的動物養殖,由於技術成熟、從業人員多,養殖的風險基本可以預見和可控。但是特種養殖不一樣,因為它養的東西說不定大部分人都沒有見過。這些稀少的動物很可能以前根本沒有人工養殖成功的先例;即使養殖成功,市場接受度也不確定。說以特種養殖的成功不可預見,一虧到底的大有人在。

養什麼?你每一個決定都關係都未來

很多人都想從事特種養殖業,因為大家都知道普通養殖利潤低、風險大,特種養殖同樣高風險但是也高收入。但是許多初從業者卻在面臨著同樣的難題:養什麼?怎麼樣?

其實,對於特種養殖來說,養殖的動物同樣有著區別,有的是已經有成功養殖先例的,有的還處於沒能人工養殖的階段;有的人場有一定的認知,有的市場也完全陌生。所以,要想獲得利潤,選擇“養什麼”非常重要。建議初入特種養殖業的從業者,先做好市場調研和技術調查,最好選擇市場認可都較高、養殖技術相對成熟的產品。

有了一定的養殖經驗以後,再向同類的更稀缺的產品發起挑戰。

1人帶動700人養魚致富:特種養殖培育“產品”更要培育“市場”

當然,越是稀缺的產品可能獲利越大,但還是要考慮養殖的幼苗來源、產品的市場價值等等因素。因為最終養殖的產品還是要經受市場的檢驗的。如果你選擇養殖的產品需要高投入,市場上價格不高或者有價無市,那麼這樣的產品也是不建議養殖的,因為它風險高、不被市場認可。

養殖的過程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也許,你曾經在新聞上聽到了關於某某特種養殖大戶,經過重重磨難取得成功的事蹟。講真的,成功的特種養殖戶都有這樣的經歷,因為他們面臨著一樣的困境:養殖技術稀缺,甚至全靠摸索。

對比一下成功的特種養殖戶,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在嘗試養殖的過程中,都有著相同的潛質:善於觀察、總結、學習。沒錯,在摸索養殖技術的過程中,一定不能用以往的經驗去應對養殖難題,必須要多觀察產品的生長特性、總結養殖特點和技術,並多向養殖高手、書籍、網絡學習。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最終會形成自己成功的養殖技術。

1人帶動700人養魚致富:特種養殖培育“產品”更要培育“市場”

同時,特種養殖戶可以多向相關研究機構、專家學者請教。很多的保護級動物,人工養殖也許沒有先例,但是很可能相關研究機構已經從保護的角度研究多年。平時加強與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的聯繫,可以避免養殖工程中走彎路。

產品再優質,也需要培育消費市場

特種養殖業是艱辛的,它不僅要培育優質的“產品”,還需要培育“消費市場”。特種養殖的產品因為稀缺,普遍面臨著價格貴消費者少或者消費者沒有消費習慣的境遇。

當然,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來,城鄉居民的生活已經非常富足。只要你養殖的產品不是價格高的離譜,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購買嚐鮮。發達的經濟為特種養殖提供了生存土壤。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產品上市的時候找準消費群體,儘量定位在高端消費人群身上。只要廣告做得好,哪有特種養殖產品賣不掉。

1人帶動700人養魚致富:特種養殖培育“產品”更要培育“市場”

最重要的還是消費市場的培育。如果消費者沒有消費習慣,你養的東西賣給誰?所以,必須要培育消費市場。那麼怎麼培育消費市場呢?你可以加強宣傳,通過自媒體、電視、電臺、朋友圈、廣告欄等載體開展密集式的宣傳,增加消費者對你產品的瞭解。知道的人多了,總有人要購買。你也可以加大對產品的輸出。如果你養殖的產品在每個市場或者超市都有賣,那麼潛在消費者就多了。所以,在特種養殖成功以後,像老李一樣發動村民一起幹,讓養的東西在市場上多起來,也是一種培育市場的體現。

1人帶動700人養魚致富:特種養殖培育“產品”更要培育“市場”

特種養殖的道路猶如蜀道,“難於上青天”。但是市場總是這樣的,高風險、高難度能夠帶來高收入。我們鼓勵特種養殖,因為它不僅可以豐富消費者生活選擇,還可以保護動物、利於研究。同時我們建議在從事特種養殖的時候,謹慎選擇項目、注意技術積累、加強與專業人員的聯繫,最小化養殖風險,最大化養殖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