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喜劇演員退出春晚,以後春晚語言類節目,會是“三足鼎立”嗎?

鼠年春晚落下帷幕,觀眾發現今年春晚,從主持人到演員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那些被稱為“春晚釘子戶”的演員越來越少。

老喜劇演員退出春晚,以後春晚語言類節目,會是“三足鼎立”嗎?

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數量相比去年多了,而語言類節目也是春晚舞臺上比較受歡迎和關注的節目類型。就今年春晚語言類節目來看,比較受歡迎的如岳雲鵬和孫越的相聲《生活趣談》,賈玲、張小斐、許君聰的小品《婆婆媽媽》,沈騰、馬麗的小品《走過場》。

老喜劇演員退出春晚,以後春晚語言類節目,會是“三足鼎立”嗎?

春晚結束之後,有人就預測,以後的春晚語言類節目可能會變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別就是以郭德綱、于謙和岳雲鵬為代表的德雲社,還有就是賈玲和張小斐為代表的大碗娛樂,最後就是以沈騰、馬麗為代表的開心麻花。

老喜劇演員退出春晚,以後春晚語言類節目,會是“三足鼎立”嗎?

德雲社團隊上春晚的次數不是很多,從2013年郭德綱和于謙在觀眾的千呼萬喚中,終於登上了春晚,儘管當時倆人一起說的相聲《敗家子》,讓觀眾覺得與以往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相比,不夠過癮,但依然讓觀眾看到了春晚語言類節目未來的希望。之後的2015年岳雲鵬和孫越一起說了相聲《我忍不了》,2019年再次登上春晚表演了相聲《妙言趣語》,然後就是今年的春晚了。

老喜劇演員退出春晚,以後春晚語言類節目,會是“三足鼎立”嗎?

相聲曾經也很輝煌,但是小品出現了之後,小品“後來者居上”。小品一直都備受觀眾的喜歡,甚至在春晚上的語言類節目中,小品的佔比要遠遠高於相聲。在德雲社相聲開始輝煌之後,相聲這種傳統藝術也再次煥發了生機,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歡。因此,儘管德雲社團隊上春晚的次數不是很多,但是具有廣泛的觀眾基礎,觀眾很期待他們的作品能夠在每年除夕陪伴大家跨年。

老喜劇演員退出春晚,以後春晚語言類節目,會是“三足鼎立”嗎?

賈玲自從在2010年春晚上和白凱南一起表演了《大話捧逗》之後,一夜之間紅遍全國,成了繼宋丹丹、蔡明之後,春晚舞臺上具有標誌意義的女喜劇演員。之後賈玲憑藉著喜劇類節目《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這兩檔節目,再次奠定了她的喜劇地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一線女喜劇演員。賈玲還成立了大碗娛樂,有了專業的團隊,從此大碗娛樂也成為喜劇界的一面旗幟。

賈玲的大碗娛樂團隊,也連續三年登上央視春晚舞臺。2018年的《真假老師》,2019年的《啼笑皆非》以及2020年的《婆婆媽媽》。這三個作品,也成功讓大碗娛樂成為了觀眾期待的喜劇團隊。

老喜劇演員退出春晚,以後春晚語言類節目,會是“三足鼎立”嗎?

開心麻花在國內是比較早的專注喜劇的團隊,從早期的話劇作品,到後來涉足喜劇電影,以及在綜藝舞臺和春晚上的各種小品,很多都成了經典作品。開心麻花的春晚小品如《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幸福2》《扶不扶》等,不僅成就了沈騰、馬麗,也讓開心麻花的名字蜚聲國內。

不只是春晚,在目前的喜劇市場上,這三家也是舉足輕重。無論是在觀眾中的口碑,還是藉助目前春晚喜劇演員正處於新老交替的“東風”,這三家喜劇團隊,之後確實很有可能長期霸佔春晚舞臺,成為新一代的“春晚釘子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