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眾志成城才能共克時艱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平城保衛戰”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在大疫面前,平城區人逆行而上、櫛風沐雨、砥礪前行,譜寫了一首萬眾一心、共同抗疫的壯美詩篇。

平城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決策部署,視疫情如命令,堅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朝乾夕惕、夙夜為公、共克時艱,全面打響“平城保衛戰”。

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審時度勢、綜合研判,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

平城區委、區政府以極其敏銳的意識、快速及時的響應、高效統一的指揮,沉著應對這場戰役……

1月24日,平城區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雙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組;1月25日,平城區成立應對疫情防控指揮部;1月26日,平城區與省、市同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發出了全區抗擊疫情的“總命令”。

綜合研判嚴陣以待。這是一場特殊的戰役,需要常備不懈。

未雨綢繆。當武漢的消息還只是隻言片語時,平城區委、區政府以敏銳的思維,嚴謹的作風,確立了“內緊外鬆”的工作思路,全區的衛生、疾控、防疫等傳染病防治部門開展各項準備工作,一場戰前準備已經在老百姓濃濃的過年氣氛中展開。物資準備情況查驗,定點醫院準備情況瞭解,區級領導開始每天聽取部門開展情況彙報。在這次大疫來臨之前,平城區人是“敏銳者”,是高度警覺的。

緊急動員。當專家們還在爭論是否人傳人的時候,一場凝重的會議正在平城區緊急召開,區政府領導班子全部到齊,成立一把手任組長,政府副職任副組長,區直監管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確定了立即“開始動員”的工作方向,一場戰前動員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在這場戰役中,平城區人是“先行者”,是充分準備的。

全面出擊。當武漢疫情嚴重,證實人傳人時,全國全省啟動Ⅰ級響應時,平城區第一時間啟動Ⅰ級響應,在區政府領導小組基礎上升格為區委區政府領導組,區黨政一把手同時擔任組長,區委常委、區政府副職任副組長,鄉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所有部門一把手任成員的全區最高規格的領導組成立,領導組下設醫療救援、物資保障等七個組。做出了“全體行動”的命令,一張大網全部鋪開,在這場戰役中,平城區人是“出擊者”,是快速行動的。

快速響應有條不紊。這是一場特別的戰役,需要精準把控。

統一指揮。各鄉(街道)、村(社區),各部門全部成立黨政一把手任組長的領導組。構建區-鄉(街)-村(社區)三級一貫到底的指揮體系,明確區四套班子“一把手”的疫情防控職責,明確部門、鄉街、村社職責,層層壓實責任,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組建區指揮部直接指揮的3個應急排總計90名民兵的疫情應急隊伍,隨時集結候命。平城區的應急體系是有效的。

專業調度。領導小組總體把關,辦公室由區衛體局承擔日常工作任務,及時發佈命令,實行專業隊伍指揮,避免外行管內行;指揮部在區政府設置指揮大廳,為各鄉街預留席位,鄉街派駐首席代表,實行24小時值班,各自傳達指揮部命令,負責本系統整體調度,做到實時、準確、專業、高效。建立完善“日報零報”“一日一簡報”“三日一彙總”等工作機制,推動全區疫情防控工作科學有序開展。平城區的指揮體系是“專業的”。

深入一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區領導高位推動、靠前指揮,統籌協調,多次召開會議、多次聽取彙報、多次一線督查指導,區級包聯領導帶領各鄉(街道)負責人,逐戶對馳援湖北醫務人員家庭進行慰問,區、鄉(街道)兩級負責對接服務,全力幫助解決存在困難。同時看望慰問了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市疾控中心以及七家醫院,表達全區人民的感激和關愛。平城區的領導是“務實的”。

以上率下,全區形成了完備的疫情防控指揮體系、運行機制、防控氛圍,我們有必勝的信心!

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這是一場持久的戰役,需要全力保障。

救助不緩。區衛體局、疾控中心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進入“備戰”狀態,在區委、區政府統一指揮下,積極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調查、樣本採集送檢、實施醫學觀察等工作,他們用堅守詮釋責任,用行動詮釋擔當,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

物資不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區工信局三赴化工企業協調消殺用品的購置工作,陸續調撥採購次氯酸鈉消毒液12噸用於消殺。各鄉街、區直部門紛紛採取多種手段、通過各種渠道購置防護用品。

資金不差。疫情來勢洶洶,區財政局特事特辦,緊急為3個鄉、13個街道以及27個指揮部成員單位列支防控專項經費,先後六次共撥付800餘萬元疫情防控專項經費,為全區各部門有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市場不亂區市場監管局主動作為,全員排查轄區內野生動物市場、大中型餐飲企業、人流密集場所、活禽點、藥械經營場所、消殺產品市場,對涉及民生物資價格展開監管,堅決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市場投機行為。

環境不差。街頭冷清,環衛工人橙黃色身影卻格外顯眼,他們在開展城市清掃保潔的同時又有了一項新任務:截斷病毒二次傳播途徑。每日定時對垃圾清運車輛、垃圾擠壓站、公共空間、果皮箱等城市公用設施進行消殺,把交叉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他們不僅是城市的“美容師”,也是城市的“守護者”。

功課不落。區教育局為讓全區學生在延遲開學期間獲得優質教學服務,組織開展空中課堂,指導教師線上授課、學生線上學習,確保“離校不離師、停課不停學”。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校領導帶班制度,嚴禁無關人員入校園。學生放假,疫情防控不放鬆,發出致家長的一封信,學校社會一體防控,構建起學校防控第一道“防火牆”。

宣傳不停。區委宣傳部全員上陣,發揚“新聞輕騎兵”精神,聚焦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引領輿論導向,第一時間發現先進,推出典型,疫情防控的正能量無處不在,為全區抗擊疫情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還有許許多多的單位,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是我們打贏這場戰役的堅強柱石。

他們不是醫護人員,卻擋在病毒和人民之間,用他們的辛勞和無畏建起一道堅固的防疫牆……

嚴密嚴密再嚴密,為了我們的父老鄉親、為了我們熱愛的家園,一條條防線是我們阻斷病毒最有利的屏障。

全區牢記抗“疫”使命,一條條警戒線迅速設置,一張張防控網交織重疊,讓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這張“網”密不透風。以責任築牢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誓死保衛“平城陣地”。

疫情防控,“防”字當頭,避免擴散,總體要穩定。

把好“大門”。守住第一道防線。平城區是大同市中心區,交通便利、道路出口眾多,把好出入口關,任務艱鉅。北方的時令,乍暖還寒,深夜的朔風依舊凜冽,但是在全區的49個道路入口卻依舊燈火閃爍。疫情防控值守人員精神抖擻,每有車輛經過,“指揮、叫停、測溫、登記、車輛消毒”一氣呵成!“我想當兵但沒當成,而今我站在這裡替全區人民守護大門,我覺得我現在就是戰士”,一位執勤的小夥子自豪地說。還有很多為我們把守“大門”的值守人員,正是他們在寒風裡的堅守,才換來了我們家裡的溫暖!

看好“家門”。守住第二道防線。管好自己的人,待在家裡就是給國家做貢獻。對全區的724個小區(其中253個無物業小區)設置831個值守點,進行測溫檢測登記、車輛消毒、人員出入管控,小區推行“一門進出”“一戶一卡”“掃碼進出”,限制人員出入次數,每戶每天允許1人1次進出,工作人員憑單位介紹信每天2次出入小區。“無物業小區要比有物業小區管理的還要到位”“不能留下一處漏洞”,這是全區的共識,社區組成專門工作組,優先調配人員進行全面管理,“你們的門我們一定能看好”!

織密“防線”。一張網格全覆蓋。小網格、大作用,網格化管理見成效。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快速找準根源,精準施策,才是最佳手段。全區及時調整思路,區、鄉街靠前指揮,充實社區力量,社區重新細劃網格,定網格長、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一個網格就是一支戰鬥部隊,一個社區就是一個指揮作戰單元。數據要精準、摸排要仔細、宣傳要到位,報送要及時,反應要迅速。不論你是市直、區直單位人員,不論你是哪一級幹部,到我社區就得聽我指揮,只為了一個目標,找到源頭、切斷途徑,讓病毒無處依附——想在家門口傳播,想也別想!全區的718個網格,1萬多名網格工作者,再加上公安、三大運營商的大數據平臺支撐,在全區織成了天羅地網。全區排查出從武漢返(抵)區人員2676人,公安、三大運營商推送數據核查率100%。所有確診病例活動軌跡全部摸清,及時採取控制措施,沒有形成擴散。

築牢“防線”。全區上下一盤棋。抗擊疫情,人人有責。鄉街社區忙,全區部門也毫不示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無物業小區不好管理,交給我城管隊伍;社區幹部不夠,城管隊伍補。這是一支敢啃硬骨頭的部隊,山橡社區1萬多人,十多個小區出口,硬是讓城管隊伍守得“服服帖帖”。“危難時刻顯身手”,關鍵時刻看公安,隔離點、路口點離不開他們的身影,有他們在我們的值守人員才有底氣,有他們在才會24小時不斷檔,有他們在那些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囂張跋扈的人才會“心甘情願”聽勸告。國難當頭有人卻想趁機撈一把,那怎能逃過市場監管局的法眼,對哄抬物價囤積居奇案件查處13件;執法是為了人民,小區內設便民服務點,解除老百姓非常時期的日常生活需要,這樣的做法人人喊好。“物資緊缺我來辦”,三去廠家採購的工信局、積極組織口罩貨源的發改局、為工作人員調撥150頂帳篷的應急管理局、出臺便民措施的行政審批局等等,全區所有的單位統一行動、聽指揮,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還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

疫情防控,“控”是關鍵,避免傳播,重點要管住。

抓住源頭。管控絲毫不手軟。要想控得住,就得從源頭入手,對確診病例堅決管住。對確診病例第一時間嚴格按照規範流程及時進行移送救治,對確診病例住宅樓單元實施封閉管理,明確所屬鄉街、公安、衛生等部門各自職責,實行24小時專人值守,確保封閉實施到位。

切斷途徑。阻止疫情不馬虎。對所有與確診者、疑似者有過交集的人員全部按規範實行居家隔離,對居家隔離人員,嚴格按照“四包一”工作要求,包聯責任戶、通過入戶、電話等形式開展精準摸排,每日動態更新情況,精準掌握人員身體狀況,對摸排出的人員全部落實點對點進行監督、指導、觀察、服務,嚴格執行居家觀察14天,每日測體溫4次的規定,同時由各鄉(街)負責、以村(社區)為主,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保障。

盯住重點。集中隔離不放鬆。設立3個集中觀察公寓,硬件設施配備齊全,醫護人員、綜合執法大隊隊員、公安幹警、等相關人員及防護物資均保障到位,對165人進行集中隔離觀察。

減少聚集。採取措施不猶豫。暫停古都燈會、農業嘉年華等各類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針對正月初八、正月十五等重要時節,下發《關於防止人員聚集加強疫情防控的公告》,引導疏散人群聚集;關停各類群體性娛樂聚集場所637家;關停轄區內所有的辦學培訓和教育輔導機構;停止旅行社組團旅行服務和接團服務;關閉客運東站和新南客運站,取消所有客運包車活動,暫停所有中巴車運營,要求轄區內所有出租車必須每日消毒,從業人員佩戴專用口罩,每日測量體溫。

處置規範。專業治理不疏漏。為全力阻斷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生活垃圾傳播的途徑,制定《平城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人員生活垃圾處理流程圖》和《生活垃圾密封指南》,由危險廢物處置公司實行專業處理。

以黨建統領防控工作,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平城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通知精神,全面加強黨對疫情防控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凝聚力量、把控方向,區委是全區疫情防控的領導核心。

第一倡議。平城區委第一時間發出《致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倡議書》,號召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提高政治站位,在積極投身抗擊疫情防控工作中踐行初心使命;堅守工作崗位,在履職盡責做好疫情防控中彰顯擔當作為;廣泛發動群眾,在匯聚群防群治強大力量中爭當先鋒模範。

積極響應。各區直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主動請纓,區指揮部、區委組織部統一安排調度,組織72家區直單位300名黨員幹部組建“共產黨員先鋒隊”72個、“共產黨員志願服務隊”12個,深入街道135個社區、27個人流密集的重點區域,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宣傳引導、摸底排查、預防消毒、防控知識講解、重點人群管控等防控工作。區委組織部分兩次下撥專項經費79萬元,用於支持基層黨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內強建設、外強組織,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

機關包聯。區直機關工委帶頭與紅旗里社區進行工作對接,為社區籌措部分急需消毒液、噴壺等防控物品,組織黨員先鋒隊聽從社區安排,完成人員排查、防控點執勤等任務,以實際行動為各機關黨支部帶好頭。

組織行動。大慶路街道睿和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組織功能,聯合物業公司、發動黨員和網格員力量,紮實開展人員排查、宣傳教育、環境消毒、志願服務,通過實際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為轄區居民群眾築起一道防控疫情的堅固防線。

堅守陣地。新建北路街道惠達社區黨支部書記鄭曼曼顧不上未休完的產假、顧不上嗷嗷待哺的幼子,面對多而雜的社區工作,團結帶領黨支部一班人,不分晝夜地開展各項工作,堅決守住社區主陣地。

攻堅克難。

東街街道水泉灣龍園社區黨支部一直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抓小抓細,經多次研究嘗試後,推出用消毒棉籤按電梯、酒精消毒瓶當筆筒等防控措施,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全面突擊。新建南路街道辦事處從大年初一開始,8個黨支部60餘名黨員幹部組成8支“黨員突擊隊”,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引導、摸底排查、預防消毒、重點人群管控等各項工作。康樂里社區主任張濤的一句“壓力實在太大了,儘管每天工作16個小時,時間還是不夠用,身後7000多居民,我得護住他們啊!”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名共產黨員就是一面鮮紅旗幟。

堅定信念。疫情當前,更顯擔當精神。越是困難的工作,越能看出黨員幹部的政治品質;越是緊急的關頭,越能考驗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越是複雜的工作,越能體現黨員幹部的駕馭能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阻擊戰場,也是考察黨員幹部的“考場”。全區廣大黨員勇於擔當、敢於作為,身先士卒,衝在前列,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加強統籌協調,及時掌握疫情,及時解決問題,及時採取行動,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敢於擔當。“我本來就是防控工作組的,不要看我年紀輕,我可是有著15年黨齡的老黨員了,我年輕免疫力強,我去吧!”平城衛體局邢建虹主動請纓駐紮御東集中隔離公寓,牢牢守住疫情隔離第一關,成為最美逆行者。東街街道御錦源社區主任張淑娟心繫居民安全,一心鋪在社區工作上,分配任務、統計情況、上報工作、完善預案……每天都是從清晨忙到深夜,完美詮釋了社區幹部的擔當。

永葆本色。並不富裕的65歲的退休老黨員趙東海說:“我是黨員,大難當前,匹夫有責。”他向建設里社區捐贈了1000元並積極加入到宣傳勸導、小區值守的隊伍裡,展示出老黨員的風采。黨員賈寧第一時間向文博苑社區黨支部遞交了《請戰書》,主動參與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用堅守詮釋初心,用奉獻踐行使命。829個蹲守點,凜冽的寒風吹紅了值守黨員幹部們的臉,也吹熱了小區人的心。一線防控壓力很大,但他們頂住壓力,晝夜工作,完成了一輪一輪的排查和包聯工作任務,顯示了超強的戰鬥力。

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把疫情擴散蔓延勢頭遏制住。

平城區充分發揮街道黨建聯盟和社區“大黨委”作用,積極發動組織全區各種力量,全面開展疫情防控。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在區委區政府的強大號召下,全區各單位企業、社會組織及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積極捐款捐物、開展行動,以強大的社會力量推動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地,確保“平城保衛戰”取得全面勝利。

單位企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在疫情防控中實現共駐共建。

主動捐獻。“作為一個養老機構,提供助老扶老服務是我們的本職。在全民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也正是企業擔當、發揮社會責任的關頭。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希望能為一線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一份力量。”大同市德亨仁厚養老服務中心為新建南路街道捐贈100瓶100 ml酒精消毒液、2000副一次性手套、5副護目鏡和4箱速熱火鍋用於一線工作人員的防護和三餐調劑。

對口保障。凱鴿負責人吳大姐表示,“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們是中國人,理應擔當”,2月2日開始,凱鴿旗下各家飯店選派精兵強將,精工細作一日三餐,為堅守“戰疫”一線人員累積送去美味佳餚3000餘份。平誠農業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同時積極參與到“抗擊疫情、保障供應”工作中,公司員工主動放棄休假,多方協調資源,在大同農業嘉年華場館內培育多種綠色蔬菜,為我市疫情期間蔬菜供應出一份力,盡一份心。

社會組織主動發揮功能作用,在疫情防控一線大顯身手。

專業服務。市耘鏵社工中心志願者開展線上心理輔導,並在柳港園A區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出入登記;山西睿思心悅文化傳播公司6位老師線上預約,已免費安撫有焦慮情緒的民眾33人;熱橙養老的志願者協助東風園社區開展消殺、測溫工作。

捐助物質。區新聯會第一時間行動,發動組織新媒體會員作宣傳,醫療衛生企業找防控物資購買渠道,製作疫情防控宣傳條幅1000條,免費為全區3個鄉、13個街道辦事處發放。大象志願者協會為平城區民政局、市公安局直屬分局、市第五人民醫院等單位及湖北省紅十字會捐贈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並協助向陽裡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在小區門口搭建帳篷;愛無疆公益協會先後3次給新華街街道、向陽裡街道的幾個社區捐贈消毒用品。

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無私奉獻,在疫情防控中展現愛國精神。

志願服務。在經團區委認真篩選,12名優秀青年志願者和社會救援力量組成的平城區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時刻待命,深入部分無物業小區,義務進行防疫消毒和宣傳,為打贏“平城保衛戰”貢獻青春力量。開源街民富社區黨支部第一時間發出疫情聯防聯控的宣傳動員令,小區黨員、居民紛紛響應,主動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居民群眾志願者服務隊火速成立,直接奔赴防疫第一線。53歲的下崗職工段如領著弟弟和兒子每天趕赴東風園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出入登記、測量體溫、防疫宣傳、張貼海報、疫情排查,讓愛國情懷一代代傳承。

無私奉獻。“作為一名普通群眾,應該有家國情懷,面對疫情,我們都應該出一份力。疫情不退,我們不撤!”。一份捐款就是一片初心。全區黨員幹部捐款9.72萬元,94歲的老黨員蘇裕田捐款50萬元、84歲的老黨員張智捐款100元、80歲的老黨員邵正蘭捐款2000元、65歲的老黨員趙東海捐款1000元……一份份的捐款,就是一份份特殊的黨費,飽含了每一名共產黨員的淳淳初心,也是對當前抗擊疫情工作最無私的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話語還縈縈在耳,平城區委、區政府始終秉承“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以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必勝的信念,以一以貫之的嚴謹、務實、堅韌的作風,帶領平城區人堅守陣地,全區上下一盤棋,全力以赴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