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心理學關鍵人物之華生

華生作為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教招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光輝燦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他的不平凡的一生。

約翰·布羅德斯·華生,1878年出生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維爾。他的父親是一個農場主,母親是美南浸信會的虔誠教徒。13歲那年,華生的父親拋棄了家庭,選擇和一個女人私奔,隨後他的母親賣掉了農場,帶著孩子搬到城市居住。來到城市之後,經常被同學嘲弄的華生學習成績非常糟糕,他整天情緒低落,不是不認真聽課,就是與同學爭鬥,為此他曾經兩次被捕。在中學階段,他的成績總是勉勉強強能夠升級。16歲那年,華生見到了福爾曼大學的校長,得以順利升入大學。


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心理學關鍵人物之華生


起初,華生遵從母親的意願選擇了神學,不久後他就放棄了。轉入哲學系之後,華生開始認真學習,五年後順利拿到碩士學位。畢業後,華生在一所只有一個班級的小學擔任校長。一年後,華生進入芝加哥大學,跟隨約翰·杜威學習哲學。

沒過多久,華生髮現自己已經失去了對哲學的激情,同時,他也無法理解導師杜威的思想,於是,華生選擇了轉系。這一次,他選擇了真正感興趣的心理學,並且跟隨心理學家安吉爾和生理學家唐納森學習。

在大學裡學習的同時,華生還需要自謀生路。於是,他在芝加哥同時打了好幾份零工,包括給心理學系看門,在實驗室照管小白鼠,在學校餐廳當服務員等。1903年,華生順利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並且和瑪麗·伊克斯結了婚。

華生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動物教育:白鼠心理發展與其神經系統發育的實驗研究》。在這本書中,華生描述了不同年齡白鼠大腦的髓鞘化與學習能力之間的關係。結果證明,大腦髓鞘化的程度與學習能力基本無關。

從1903年到1908年,華生一直留在芝加哥大學工作。在授課的同時,他還做了大量的動物實驗。在這五年間,他主要研究感覺輸入、學習與鳥類行為之間的關係,根據這些研究,華生漸漸形成了關於行為主義的信念。

1908年,華生被霍普金斯大學更豐厚的薪水和研究條件所吸引,離開了芝加哥大學前往巴爾的摩市工作。在那裡,華生慢慢走入學術生涯的頂峰,並且確立了自己“行為主義者”的身份。1913年,華生在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的文章,正式開始了行為主義的革命。

隨後,華生在行為主義專著《行為:比較心理學導言》中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的觀點對美國心理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兩年後,華生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這一年,他僅僅38歲。

1920年,一則轟動社會的桃色新聞結束了華生的學院生活。在與美麗的研究生助手羅莎莉·雷納合作期間,兩人日久生情,發展出了婚外情。按照當時的校規,教授發生這樣的性醜聞是不被允許的。於是,在妻子瑪麗·伊克斯將華生寫給雷納的露骨情書交給校長富蘭克.古德勞後,華生隨即被解除教職,離開了霍普金斯大學。

離開大學後,華生的學術經歷從此中斷,不過,他對行為主義的研究仍在繼續。進入廣告界後,華生致力於用行為主義的方法對商品進行廣告宣傳。同時,他還通過為雜誌撰稿、親自講課的方式來普及行為主義理論。

1925年,華生出版了《行為主義》一書。在這本書裡,他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紹了行為主義。此後,華生再也沒有做過心理學方面的專業工作。1947年,華生從商界退休,在一個農莊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日子。1958年華生去世,享年80歲。

作為行為主義的先行者,華生忽略掉人的整個心理過程,直接關注人的外顯行為。同時,他也反對“遺傳決定論”的說法,認為所有的先天行為都是後天造就的。在華生的眾多言論中,最有名的一句就是:“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我承認這超出了事實,但是持相反主張的人已經誇張了數千年。”

中公講師解析

職位匹配鏈接,看你能考什麼崗位http://ah.offcn.com/zg/whzwjs/?area=wuhu&uid=lsy45199

文章轉自:http://wuhu.offc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